摘要:9月10日清晨6点,当贵阳街头还弥漫着淡淡的晨雾,一辆248路公交车已在花溪区洛平公交枢纽公交场站里亮起了车灯。驾驶员周琼穿着整洁的蓝色工装,正认真检查轮胎气压和车身细节。自2009年3月成为一名公交驾驶员以来,这个习惯她保持了16年。如今,周琼已成长为“三星
9月10日清晨6点,当贵阳街头还弥漫着淡淡的晨雾,一辆248路公交车已在花溪区洛平公交枢纽公交场站里亮起了车灯。驾驶员周琼穿着整洁的蓝色工装,正认真检查轮胎气压和车身细节。自2009年3月成为一名公交驾驶员以来,这个习惯她保持了16年。如今,周琼已成长为“三星驾驶员”,在十米车厢里践行公交人使命、传播点滴温暖。
十米车厢 藏着对乘客的“专属温柔”
“小朋友,你们好!”9月10日下午5点,248路公交车停靠在黔灵山公园2分站。附近学校的孩子放学后蹦蹦跳跳地上车,周琼微笑着问候,孩子们仰着小脸点头,纷纷用清脆的童音喊着“周师傅”——经常乘车,孩子们已经很熟悉周琼。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周琼的公交车里上演。作为连接云岩区、南明区、花溪区的公交线路,248路途经多个小区和学校,老年乘客与学生众多。对周琼来说,驾驶公交车不只是“把人从A点送到B点”,更要让每个乘客都感受到温暖。
遇到步履蹒跚的老人上车,她会放慢语速:“老人家,您慢慢上,抓紧扶手,前面有空座,我等您坐好再走。”停靠站台时,她会多等一等,让乘客安全下车。
遇到赶车的乘客,周琼从不急着关门。一次晚高峰,市民小李踩着点冲向站台,眼看公交车门即将关闭,他着急地大喊“等等”。周琼听到后按下开门键,等小李上车后,她笑着说:“别着急,安全第一。”后来,小李成了248路的“常客”,他说:“每次赶车都很慌,但上车看到周师傅的笑容就觉得心里踏实了。”
雨天时,周琼每次停靠站台都会将车身尽量贴近站台边缘,避免乘客淋雨。“路滑,大家下车慢一点,伞收好了再走,别摔着。”她总会这样叮嘱乘客。遇到积水较深的路面,周琼的车速会放得更慢。“就怕水溅到路人身上。”她说。去年夏天,花溪大道一段路面因暴雨积水,她驾车缓缓驶过,旁边人行道上的行人看到后,特意朝她竖起了大拇指。这一个小小的动作,让周琼记了很久。“觉得自己做的这些小事,都有意义。”她笑着说。
十六年坚守 “零投诉零事故”显担当
2016年,贵阳市公交公司建立并推行“星级驾驶员”评定制度,“三星驾驶员”是该体系的最高等级。被评为“三星驾驶员”,意味着周琼的驾驶员技术、服务态度、安全记录得到了综合认可。她创造的八年“零投诉、零事故”的成绩,是日复一日的严谨换来的。
每次上岗前,她都会提前30分钟到岗,绕车检查、调试座椅、清理车厢;行车过程中,她始终保持平稳驾驶,堵车也从不鸣笛催促。有乘客问她:“堵这么久,您不着急吗?”周琼笑着说:“我一着急,乘客更慌,慢慢开,大家都安心。”
248路线路长、弯道多,沿线有多处车流量大的窄路,周琼会提醒乘客扶好坐稳,并仔细观察交通情况,降速行驶,尽力将车开得平稳。一位老年乘客说:“坐周师傅的车我从不担心,安全得很。”
除了驾驶技术好,周琼对线路沿线情况了如指掌。一次,外地游客问她到省政府在哪下车,怎么走。她立刻精准回答:“可以在北京路站下车,往前走50米看到红绿灯后左拐直走100米左右就到,门口有明显标识,您记不住的话,我到时候提醒您。”游客下车时对她说:“贵阳的司机师傅真好,比导航还贴心!”
16年间,为更好服务乘客,周琼还悄悄做了不少“功课”:她记下沿线每个站点附近的便民设施,例如哪个站附近有药店、哪个站离医院近、哪个站方便换乘轨道交通;遇到听力不好的老人,她会配合手势提醒;遇到不会用手机扫码的乘客,她会耐心教他们操作……“公交是城市的窗口,我多做一点,就能让大家对这座城市的印象更好。”周琼说。
一路温情 用行动诠释“城市温度”
在贵阳,像周琼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的市民、路边帮忙推车的店主、轨道交通站为大家指引方向的志愿者……他们平凡的举动,汇聚成这座城市的温暖底色。
248路公交线的调度员陈蕾说:“周琼还主动帮助同事,并带动其他司机用心服务乘客。有次新来的驾驶员不熟悉线路,她主动利用休息时间带对方跑了两趟,还把自己整理的‘服务小贴士’分享给大家。”如今,248路的不少驾驶员都以周琼为榜样,提醒老人、关爱学生,车厢里的暖心氛围越来越浓。
有位常坐248路的乘客专门写来感谢信,信上说:“每次坐周师傅的车,都觉得心里甜甜的。她的笑像春风,能吹散所有的烦躁。这样的好司机,是贵阳的骄傲!”在周琼看来,乘客的感谢是对她最好的肯定。
车轮滚滚向前,载着周琼对工作的热爱,载着她对乘客的善意,也载着这座城市的温度。
周琼常说:“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但正是这些“该做的事”,让她成为大家交口称赞的“周师傅”,也让文明、和谐的种子在越来越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记者 汤利
来源:贵阳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