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清晨的公园里,老李在练太极,动作缓慢却很有力。
他身边站着邻居老周,两人年纪差不多,也都退了休。老周看着老李额头冒汗,手上有点土,衣服也不太干净,就笑着摇摇头。
过了一会儿,他忽然开口说:“我现在都快七十了,你说人到了我们这个年纪,是不是还是要干干净净才算养生啊?像你这样玩土、不拘小节的,是不是对身体反而不好?”
他一边说着,一边拉了拉自己干净得发硬的衣服。看得出来,他是真心不理解。
很多老年人都习惯性地把“干净”当成健康的标配,尤其是退休之后,更是有大把时间在生活细节上追求精致。
吃得清淡、穿得整洁、住得干净,表面上看确实是种好习惯。
但有些事,并不是越干净越好。尤其过了六十岁以后,身体的调节能力、免疫功能和微生态环境都会跟年轻时候不一样,太过干净反而可能破坏身体原本的平衡,让一些隐藏的问题冒出来。
真要说起来,有两样东西越“脏”一点反倒更有益,太讲究反而适得其反。
第一件事是“肠道菌群的脏”。这个“脏”并不是指真的脏东西,而是指体内有复杂的细菌共存,不是非得干净得像医院那种无菌环境才好。
很多老人觉得,肚子不舒服就是细菌多了,吃点抗生素,或者喝点消炎茶,能清一清肠道。但其实,那些看不见的细菌,是身体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肠道里住着几万亿个微生物,它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圈,维持着营养吸收、免疫调节、代谢平衡这些功能。
真正的健康肠道,不是清空细菌,而是菌群多样性丰富、有好菌也有坏菌但处于平衡。
老年人肠道菌群一旦被过度破坏,最常见的就是便秘、腹胀、消化不良。
但这只是表面的表现。更深层的问题是,菌群不平衡会影响维生素B族的合成,影响肠道对钙和铁的吸收,还会引发全身性慢性炎症反应。
有研究指出,老年人肠道菌群失调,会让炎症因子如IL-6、CRP等在体内持续升高,增加患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症甚至某些癌症的风险。
而一项欧洲的老年群体纵向研究也显示,肠道菌群越单一、越“干净”,老年人的寿命越短,活动能力也下降得更快。
很多人觉得吃益生菌就能补菌,但其实只靠外补远远不够。
肠道菌群的生态就像一片森林,不是种几棵好树就能恢复生态平衡,而是得有良好的“土壤”和“气候”。
这个土壤就是膳食结构,要有足够的膳食纤维、天然发酵食品,比如地瓜、燕麦、粗粮、酸奶、泡菜这些,才是给好菌提供生存的养料。
而“脏”的另一个层面是,不要动不动就把肠道当成垃圾桶去清理。
那些天天喝泻茶、动不动灌肠的做法,其实会破坏肠道黏膜,让原本能保护肠道的菌群一并被排出去,留下的是功能减弱的肠壁和更敏感的免疫系统。
第二件“越脏越好”的是皮肤表面的微生态。很多老年人退休后,生活变得特别讲究,每天洗两次澡,一天要洗好几次手,香皂洗面奶一个不落。
乍一看这确实挺干净,但其实皮肤上的微生物跟肠道一样重要,太干净反而让身体失去了一道天然的保护屏障。
皮肤表面存在着大量的常驻菌群,它们在身体健康的时候能够起到防御作用,抵御外来病菌的侵入,调节皮肤的pH值,保持皮肤的水油平衡。
特别是在气温变化、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环境里,这层微生物屏障对抵御过敏和感染非常关键。
60岁以后,皮肤分泌油脂的能力下降,汗腺活性也减弱。过度清洁反而会让本来就脆弱的皮脂膜受损,皮肤变得干燥、瘙痒、敏感。
一项日本老年医学研究指出,那些每日用强碱性清洁产品洗澡的老人,皮肤屏障功能下降的速度是正常清洁者的两倍,而且皮肤感染、湿疹的风险明显上升。
皮肤上的微生态一旦失衡,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各种小毛病不断:皮肤痒、容易破、容易感染,尤其在冬天的时候表现得更明显。
皮肤需要适度的“脏”,也就是说,不要强求天天洗得一尘不染。
每天一次温水洗澡足够,除非出汗很多,也不必频繁清洁。香皂最好选用中性或弱酸性的,避免含酒精、强去油成分的产品。
手洗也要讲究,不要每次都用消毒洗手液,普通清水和温和的洗手液就够。
而且洗完之后要记得保湿,维持皮肤表面的水分,才能让那些有益菌在皮肤上好好“住着”。
这两个“脏”听起来可能跟传统观念相反,但正是这种“不那么干净”的状态,才是维持老年人身体平衡的关键。
不管是肠道还是皮肤,都是人体和外界的交界点,过度清洁就等于主动破坏了第一道防线。
很多时候,真正让人患病的不是不够干净,而是太怕“脏”,一不小心就把保护自己的“战士”清理得干干净净,结果给坏菌留下了空位。
有意思的是,相关研究还发现,那些生活环境略显“接地气”的老人群体,健康指标普遍更好一些。
像常在花园干活、接触泥土的人,体内的益生菌种类更丰富;
而整天呆在无菌环境、吹空调、吃精细食物的老人,反倒容易有肠胃毛病、过敏、皮肤干燥等问题。身体并不喜欢“无菌”的环境,喜欢的是“有序的多样性”。
养宠物对老年人来说,其实并不是单纯的卫生挑战,更可能是提升健康的一个好帮手。
不少研究指出,宠物尤其是狗和猫,会带来丰富的环境微生物,这些细菌通过皮肤接触、呼吸道甚至居住环境进入人体,有助于丰富宿主的微生态,尤其是肠道菌群。
有一项来自芬兰的研究就发现,与宠物共处的老人,其肠道中的有益菌种类更多,慢性炎症水平更低,免疫反应更平稳。
不过养宠物也不能放任不管,卫生边界仍要把握,比如定期为宠物驱虫、打疫苗,避免同吃同睡,注意清洁爪子和毛发,防止潜在的病原传播。
掌握好尺度,宠物既是陪伴,也是健康的“调节器”。
来源:小凡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