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友堪楷模(13)学习他人是更高层次的尊重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6 05:37 1

摘要:—次,胡世宗与我聊天,充满感恩情怀提到刘白羽、臧克家、艾青、贺敬之、张光年、丁玲、魏巍、袁鹰、李瑛、浩然、张志民、彭定安、王向峰、李仲元、阿红、解明等一连串良师益友名字时,加重语气说,回首我的成长历程,得益于诸多良师益友的真诚引领与热情帮助。

尊师重友堪楷模(13)

一一胡世宗先生如此对待良师益友

学习他人是更高层次的尊重

写在前面:

‌胡世宗的良师益友包括许多著名的文化界名人,他们通过作品和交往对胡世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次,胡世宗与我聊天,充满感恩情怀提到刘白羽、臧克家、艾青、贺敬之、张光年、丁玲、魏巍、袁鹰、李瑛、浩然、张志民、彭定安、王向峰、李仲元、阿红、解明等一连串良师益友名字时,加重语气说,回首我的成长历程,得益于诸多良师益友的真诚引领与热情帮助。

“良师益友助力我成长”,先生这番话,让我深受触动,在赞同他此观点的同时,想到问题的另一面:胡世宗如此对待良师益友。

我不清楚当今中国文坛有多少位巨匠名家精英,也无从统计。可我知道这样一组数据:胡世宗先生仅收到赠书的友人就有814位,共1984本书。这中间有良师,有益友,有的既是良师,又是益友。

胡世宗尊师重友是出了名的,与良师益友交往,时间长的超过半个世纪,短的也有一二十年。胡世宗不仅用心动情与他们沟通往来,还曾经撰写50多位诗人的生平历程,性格特点,创作风格,生活情趣,精神风貌……著有《当代诗人剪影》《当代诗人剪影•续集》《人生与诗》。

多年来,胡世宗与众多师友通信累计数十万字。他将这些珍藏书信,全部捐赠给沈阳市档案馆。沈阳市档案馆和辽海出版社联手出版了《胡世宗捐赠珍藏书信集》,他为书信集写的附言就有50万字。

透过这组数字,我深切感受到了胡世宗先生尊师重友的程度,他善于交往良师益友,善于从良师益友身上汲取营养,善于学习和发扬良师益友的好思想,好作风。如今的他,早已经成为许多人公认的良师益友。

无论在军界,还是在地方,也不管是小范围朋友闲聊,还是放大的朋友圈交谈,只要唠起胡世宗先生,大家都会肃然起敬,说他是尊师重友的楷模,尤其是他的平易近人,宽以待人,乐于助人更是赢得交口称赞。

我在与胡世宗先生长期相处过程中,越来越感受到他有太多太多的优长值得学习。每次来往,每次交流,每次见闻,都深受感动与教益。

从3月25日开始,我以《尊师重友堪楷模一一胡世宗先生如此对待良师益友》为题,将连续发布胡世宗尊师重友的故事。由于受多种条件所限,这些小文仅仅是胡世宗先生尊师重友的“冰山一角”,每一篇也只是一个侧面,难免挂一漏万。但是,把这些汇集起来,我们完全可以从中看到胡世宗先生是怎么样尊师重友的。

今天,与亲友们分享 《尊师重友堪楷模》

第十三篇:《学习他人是更高层次的尊重》

注:文中部分照片来自网络。

2025年4月6日

胡世宗先生尊师重友注重把握尺度,总是带有感情温度,尤其是对待“替人做嫁衣”的编辑人员,更是高看一眼,厚爱十分,随时学习他们的长处。让我感悟到虚心学习的态度,以人之长补己之短,是更高层次的尊师重友。

在微信朋友圈读到胡世宗先生的《编辑的功力》,深有感慨。从中感受到了胡世宗的感恩情怀,善于在细节中捕捉“火花”的能力,秉持自己“扯出一条线,缠成一个团”的良好作风,著作等身仍然谦虚的好习惯,尤为感动的是他一以贯之的学习态度。

胡世宗写道,我有两篇追思陈辉的文章。第一篇给《解放军报》,原标题是《陈辉一首诗 引我从军路》。编辑袁晓芳给改为《做一个拿枪的诗人》。第二篇给《辽宁日报》,原标题是《用生命为祖国而歌》,编辑李海卉给改为《跨越六十年的汇报》。看,两位编辑一下子就说透了我在文章里想说的主题。这就是编辑的慧眼和功力,佩服!再比如,辽海出版社柳青松社长兼总编辑2022年邀我写一本新的雷锋书,他希望我在书里写出我接触到的雷锋人,雷锋事,中国大地上六十年来学雷锋波澜壮阔的历程,他给我这本书首先命名:《洪流放歌——我写雷锋60年》,这个书名照亮了我所有储存的雷锋素材,我就知道我该怎么写了,所以我在脑海里一下子凝聚了我60年学雷锋、写雷锋的诸多经历,很快就拿出了初稿。这就是编辑的慧眼和功力呀,不能不佩服啊!

阅过此文,我在佩服几位编辑的同时,更加敬佩年逾八旬,笔耕不辍的胡世宗先生的学习态度,回想起“一连串”他处处注重学习的往事。

胡世宗的学习风气养成由来已久。这里,不说他从小爱读书,坚持几十年读书学习的好作风。只说他注重汲取别人的优长,在他人帮助修改的文稿中学习提高的事。2020年3月28日,他发布了《1976年,看李瑛怎样辅导我写诗》,他说,我希望喜欢写作及做文字工作的和做编辑工作的朋友们一定细心看看。

我以朋友的身份写了读后感:《秉承诗风 继承文风传承作风一一读胡世宗》 。文中写道:“世宗先生在恩师李瑛逝世一周年的当天,依据保存45年前李瑛给他改诗的资料(微信中已转换成文字),写成这篇不加任何修饰,没有更多联想,却蕴含着师生情,战友情和诗友情的文章。这是李瑛用心血和汗水辅导世宗写诗的笔录,这是胡世宗向恩师虚心学习的记录,这是世宗先生用真凭实据传承李瑛先生作风的实录。”从胡世宗先生这一举动中,我们不难看出他顽强的毅力,坚持不懈的良好作风,持之以恒虚心学习的真诚态度。

胡世宗的学习风气形成在点点滴滴。2019年,老战友、原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王文杰将军和夫人回沈,老战友相聚,我们谈论起这么多年沈阳军区有十多位新闻工作者调到《解放军报》,步入共和国将军行列。事后,胡世宗特意给我打电话逐一核对人员,说写日记要用。还有一次,战友在一起交流,谈到持之以恒勤奋刻苦,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可能变成现实,把现实变成卓越,把卓越变成经典,把经典变成传承。过后,胡世宗专门发信息,嘱我把这几句话传给他。又有一次,他发信息将“卿”字笔误为“聊”。我看到后,觉得笔误情况大家都存在,便私信给他告之。可胡世宗竟然大大方方在微信中公开纠正,并感谢说“春雨眼尖”……

类似的事情很多,这体现了胡世宗严谨求实的作风,更折射出他虚怀若谷的学习态度。

我从中获益匪浅。深切感受到胡世宗先生是一部厚重的书,有许多精神财富可以发掘。特别是著作等身的人,依然刻苦学习。无论大报小刊约稿,他都一丝不苟,认真对待,每当报刋或网络发表作品,他都在微信朋友圈与大家分享,并一定表示对编辑的谢意。这是涵养,也是修养,更是学养。

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也有人断言“宏观决定一切”。我说,“一切取决于态度”。态度可以左右角度,改写程度,提升高度,拓展宽度,延伸深度。

胡世宗的超常毅力,勤奋精神,优秀作品和人品都值得学习。然而,他始终不渝的学习态度更可敬可学可鉴。这种学习态度早已形成高度的行动自觉,这从一个侧面映衬了他尊师重友的品格。

来源:乐观的润无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