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抗日烽火漫卷全国的年代,一支蒙古族抗日武装-蒙旗独立旅,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影响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实际领导下,举起了鲜艳的抗日红旗,在归绥打响了内蒙古地区抗击日寇的第一枪。
注重武装——草原劲旅(1)
乌嫩齐
在抗日烽火漫卷全国的年代,一支蒙古族抗日武装-蒙旗独立旅,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影响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实际领导下,举起了鲜艳的抗日红旗,在归绥打响了内蒙古地区抗击日寇的第一枪。
后按照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转战在神木、府谷一带,坚守、战斗在鄂尔多斯高原,动员和组织群众抗日救国,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培养输送干部,多次阻击了黄河沿岸日寇和伪军的进犯,保卫了伊克昭盟,保障了陕甘宁边区北部的安宁,在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史册中,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激起了全中国人民极大的民族义愤,全国各地抗日运动蓬勃发展。日本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其大陆政策中首先是侵占我国东三省和内蒙古地区。
由于国民党当局实行不抵抗政策,日寇的侵略势力迅即深入到内蒙古各地,党引导内蒙古各族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
1933年秋,在急速变化的政治形势下,百灵庙这个草原小镇成了内蒙古王公、国民党政府和日本侵略者竞逐的场所。
1934年春,经德王策划,在百灵庙成立了“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简称蒙政会)。
蒙政会刚成立,中共西蒙工委审时度势,觉得百灵庙方面的工作已到了紧要关头。这时的蒙政会设有保安处,负责训练蒙骑保安队。蒙骑保安队,实为一个大队,四个中队,一个特务队,约1000人左右。官兵多为土默特旗和东四旗的蒙古人。
当初绝大多数是出于对国民党政府的大汉族主义不满并受了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蒙古自治”的欺骗宣传,为了求生存、寻出路而来的。
其中有青年学生,也有贫苦的农牧民。中共西蒙工委乘招兵之机,派进去了党员云清和赵诚,还有一些或多或少受过我党影响的进步青年也进了蒙旗保安队。
同年乌兰夫和中共西蒙工委委员奎璧同志深入到这支部队,采取串门聊天的方式,在士兵和中下属军官中做宣传教育工作。
主要是讲抗日救国以及蒙古民族和兄弟民族团结起来争取共同解放的道理,唤起他们的民族热情和爱国觉悟,教育和团结了保安队的一批爱国官兵。
1935年春天,鉴于德王同日本帝国主义的勾结已有紧锣密鼓之势,乌兰夫为做好应变的准备,又独自到百灵庙去了一次,主要是同云清、赵诚等党员商讨对策。
此外,同云继先(土默特旗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员,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时任蒙政会保安科长)、朱实夫(土默特旗人,曾留学苏联,早年参加共产党,时任蒙政会保安处科长)等也进行了相当深入的交谈。
乌兰夫告诉他们只要德王公开投日,你们就在抗日的旗帜下暴动。率领蒙旗保安队占领百灵庙,通电全国。乌兰夫讲的实际上就是中共西蒙工委的决策。临走前他还向云继先、云蔚等作了要尽力阻止德王投日,必要时举行起义的部署。
并向云蔚(后参加共产党)直接叮咛:一定要团结好士兵,掌握武装,遇有适当机会,狠狠打击以德王为首的亲日派。
此后,他就通过这支部队的地下党员和进步官兵,掌握部队的动态,秘密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传阅党的传单,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阴谋和德王出卖民族利益的罪恶行径,逐渐教育和团结了一批革命力量。
是年夏、秋季,内蒙古地区党组织又两次派李森赴百灵庙,了解大蒙公司日本特务机构和保安室的动态,他以打猎为名,把保安队的进步青年带上山,向他们宣传红军北上抗日的消息,鼓励他们响应红军抗日,发动武装暴动。
内蒙古地区党组织,乌兰夫、李森等对这支民族武装通过一系列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尔后的军事暴动奠定了思想基础,进行了必要的准备。没有这一前提,百灵庙暴动是不可能成功的。
来源:文史资料工作室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