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爱江山爱美人”,这句诗人人都熟悉,却不知道出自哪里,但是这首诗却道尽古代很多君王的本性。李后主李煜就是一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君王,正因为如此他才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却是一个糟糕的皇帝。项羽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英雄,然而他最终以乌江自刎结束自己的一生。他爱江山
“不爱江山爱美人”,这句诗人人都熟悉,却不知道出自哪里,但是这首诗却道尽古代很多君王的本性。李后主李煜就是一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君王,正因为如此他才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却是一个糟糕的皇帝。项羽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英雄,然而他最终以乌江自刎结束自己的一生。他爱江山也爱美人,然而自古以来美人和江山只能选择一样。唐朝的唐玄宗最爱杨贵妃,然而在最后关头,他还是选择了江山,杀死了美人。自古以来江山美人难选,就像事业和美人一样。清朝的陈于王是一位小众诗人,但是他的《题桃花扇传奇》却是非常出名的。清朝康熙年间,社会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太平的,文化氛围也很活跃。在康熙三十八年,一个叫孔尚任的人写了一部剧本《题桃花扇传奇》,这部剧写的是明末公子侯方域和秦淮歌女李香君的故事,展现出南明弘光王超兴旺,揭示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等,当时非常的火热。
陈于王非常喜爱《桃花扇》,他联想到南明小朝廷的荒淫无道,以及短命昏君朱由崧重蹈南朝陈后主覆辙的历史,激愤难抑。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题桃花扇传奇》,以抒发自己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和对南明统治者的批判。
题桃花扇传奇
清·陈于王
玉树歌残迹已陈,南朝宫殿柳条新。
福王少小风流惯。不爱江山爱美人。
诗词译文
那玉树后庭花的歌声早已经消失不见了,留下的只有曾经的陈迹,南朝的宫殿如今又见柳条嫩绿如新。福王从小就养成了那种风流的习性,他并不热爱那广袤的江山社稷,而是深深地沉迷于美人的怀抱之中。
诗词赏析
陈于王的这首《题桃花扇传奇》诗是对历史的一种感慨与讽刺,通过描述南朝,其实指的是明末的荒淫无度,特别是福王对美人的痴迷,来反映当时社会的腐朽与动荡。
玉树歌通常指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常被用来象征亡国之音,南朝宫殿的柳条新绿,则暗示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而人间的悲欢离合、王朝的兴衰更替却不断重演。
“玉树歌残迹已陈”这句用的是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创作的《玉树后庭花》典故,这里的“歌残”和“迹已陈”这两个形容词反应出当年那宫殿的繁华与奢靡如同歌声消散,只留下陈旧的遗迹,给读者呈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衰败氛围。
这句开篇是为全诗奠定的基调,暗示了南明小朝廷也会如南朝陈一样因荒淫而亡国的命运。
第二句“南朝宫殿柳条新”,这里的“南朝宫殿”承接第一句,进一步点明历史背景。
这里出现“柳条新”和与“迹已陈”,二者形成鲜明对比,柳条新代表的是的生机,和南朝的宫殿的陈旧残败相互映衬。
第二句是以乐景写哀情,更显历史的兴衰无常,暗示了南明王朝表面上似乎还有一丝生机,但实则已面临灭亡的危机。 最后两句“福王少小风流惯,不爱江山爱美人”,直接点出福王,诗人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南明弘光帝朱由崧。这里的“风流惯”尤其生动地刻画了福王沉迷于声色犬马的形象,最后一句“不爱江山爱美人”是经典名句,是诗人对他荒淫无道、不理朝政的辛辣讽刺。诗人将南明灭亡的原因归结于福王的荒淫,揭示了统治者的腐朽是导致国家灭亡的重要因素,表达了对南明政权的失望与痛心,也借古讽今,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含蓄的批判。 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抒发了他对南明灭亡的感慨,以及对统治者荒淫误国的批判,有着非常深刻的思想内涵,也暗示了明末时期的统治。
来源:洞察先锋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