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都说东亚是一个怪物房,每一个国家拿出来都能在世界上站得住脚,打得出名号,可东亚这个怪物房又是有迹可循的。
都说东亚是一个怪物房,每一个国家拿出来都能在世界上站得住脚,打得出名号,可东亚这个怪物房又是有迹可循的。
与其说东亚各个个都是强者,倒不如说一个师傅教会了三个徒弟,结果每一个徒弟都不尊师重教,甚至反过来要殴打老师。
日本就是一个典型,别说感恩了,不残暴就不错了。
中日之间的历史有明确的文字记录,但凡有记录那天开始,日本就表现的像一个虔诚的学生,时时刻刻想要学习强大。
但到了明清之后,日本的野心开始暴露无遗,其民族天性被释放出来,这便有了他们曾4次干预中华复兴。
最早的一次可以追溯到唐朝的白江口之战,然后是明朝的壬辰倭乱。好歹这两次中国还处于强盛之际,能够镇压下日本的狂妄。
日本中小学生课本里的东亚地图,日本的领土野心昭然若揭
但清朝的甲午,后来的侵华战争,中国到了虚弱之时,被日本人扑在身上后疯狂的撕咬。
前两次我们打回去了,但后两次日本几乎得手,直接把中华民族推向了深渊。
晚清之际,清朝真的积贫积弱吗?实际上除了制度层面落后以外,清朝在器物上相较于日本有着较大的优势。
因为30年的洋务运动让清朝在列强丛生的环境当中,狠狠的回了一把血。
1861年到1894年,33年的时间,清朝创造的成绩真的不低。
军事层面是最显著的,当时的北洋水师那可是能进世界排名的,可不像今天的国足,那时候的水师排名在世界前10。
单单是定远、镇远这两艘巨舰已经有7000吨的排水量,更不用说战舰总数已经超过了80艘。
日本当时是什么水平?他们最大的不过才是4000吨的松岛号。
军工领域,清朝也是有拿得出的底气的。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这些清朝扶持的大企业,那可是能够造出枪、造出炮,甚至造出轮船的。
至于资本主义社会所拥有的铁路、电报,列强们赖以生存的煤矿、钢铁厂,清朝应有尽有。
就连当时的上海外滩也已经亮起了电灯,这些成绩不可谓不大。
当然,弊端也是清晰的,清朝的强大完全是技术层面的强大,制度和思想上依然落后。
当时的日本是什么光景呢?明治维新在悄然上演着,全盘西化,全民教育,天皇为了国家的强大都能做到一天只吃一顿饭,可慈禧的餐桌上还摆着满汉全席。
由此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清朝在海战当中的邋遢表现。
迎面驶来的日军舰炮是射速极高的速射炮,发射炮弹的速度和弹药量是清军的10倍。
敌人能保持15节的高速运动,但清朝的战舰只能在10节的速度里苟延残喘,跑也跑不了,追又追不上,清朝军舰的命运同整个国家一样,毫无生的可能。
这一次日本的强势介入,使洋务运动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工业化底子荡然无存。
不仅自身的发展被打断,还要拿出3年的财政用于赔款。
相反日本不仅蒸蒸日上,还凭借着赔款又实现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
当1927年悄然走近的时候,中国似乎又迎来了一次新生,别看民国时期军阀混战,但工业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
这10年间,工业年增长保持在10%的速度,火车纷纷驶上了沪宁、粤汉铁路,南北联通、东西交易被打通。
民国扶持下的钢铁厂、飞机厂纷纷走马上任,就连当时难得一见的卡车也能实现自产。
至于步枪,火炮这些基础作战单位也能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自给自足。
更重要的是国民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小学生人数翻了一倍,北大、清华等著名的高校开始崭露头角。
外滩发展的更加蓬勃,银行林立,电影、报纸、商业跑步前进。
似乎发展的尽蒸蒸日上,如果这种格局不在1931年被打断、1937年被终止,恐怕在发展10年的时间,中国一定能够摸到工业化的初级门路。
偏偏日本在这黄金的十年里,用一次侵华战争搅乱了中国复兴的梦。
从918开始,全国80%的钢铁被日本人占领了,93%的石油也落到了日本人的手里,70%的铁路也是日本人在用着。
如果说东北的丢失对于全国的发展来说是致命一击,那么七七事变就是中华民族最黑暗的时刻。
6个星期里我30万同胞被日本人杀害,淞沪战场上,70万中国军队挺过了3个月,虽说打破了鬼子灭亡中国的幻想,可几乎拼光了家底。
战争我们是赢了,但我们付出的代价过于惨重:3500万居民死伤,经济损失在1000亿美元,工业水平直接倒退20年。
结论中国强大的时候,日本摇尾乞怜,当中国进入虚弱期的时候,日本的野心立马暴露无遗。
现如今,日本又进入到了当时的阶段,但不是摇尾乞怜,而是善于隐藏。
这个原本就资源少,人口密度大的国家与民族,一旦想要崛起,那么它唯一的方法就是对外扩张,而他们扩张的第1个目标必定是中国。
这些并不是猜想,而是有血淋淋的事实予以证明,历史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中国人,忘战必危!
来源:开启画中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