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美高安多佛学生曝光自己的藤校文书!被哈耶普录取的文书在外网被疯传…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2 08:40 1

摘要:最近,第一美高安多佛毕业生Nate Liang在外网上公布了他的文书。Nate Liang说他早申被拒,但常规轮被多所顶尖大学录取。在常规论申请时,他的申请材料唯一改变的是文书。

大家好,这是的第780篇文章。

在美本申请中,文书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某些时刻,一篇优秀的文书甚至可以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

最近,第一美高安多佛毕业生Nate Liang在外网上公布了他的文书。Nate Liang说他早申被拒,但常规轮被多所顶尖大学录取。在常规论申请时,他的申请材料唯一改变的是文书。

图文Nate Liang

由此可见文书的重要性。

普顿的Isabel用“文书决胜局”来形容其重要程度,“其他材料决定你是否有资格进筛选池,而当两个候选人有着相似的标化成绩与课外活动时,最后就要靠文书来决定胜负了。”

而对比私立大学,美国文理学院对于文书的重视程度有过之无不及,“对于前二十的文理学院,文书甚至能起到改命的作用。”赫墨思Maya和品竹介绍道。

遗憾的是,如今不少中国学生困在文书写作里,因为不知如何下笔而感到备受折磨。与此同时,还有一波满分学生因为犯下糟糕的文书错误,而与梦校失之交臂。

那个满分学生因文书错误被“全聚德”

写文书有哪些大忌?

在今年刚过去的申请季,一个名叫Zach的学生拥有着完美履历。

他有着4.0的GPA ,ACT34分,同时还经营着一家年收入3000万美元的初创公司,这样优秀的履历却让他遭遇申请的滑铁卢。他不仅被T5院校“全聚德”,甚至连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范德堡、纽约大学也给他发了拒信。

为了表达自己的失望,Zach给多所大学招生办写了一封公开信,并将自己的遭遇发布在社交媒体上。

Zach介绍自己7岁开始学编程,12岁推出自己的第一个应用程序,并在高中时期创立了一家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公司。当时,风头十足的Zach还上了福克斯新闻,人们称他为天才少年。

图为Zach

面对申请的溃败,Zach写道,“如果像我这样在学术和职业上都取得过成功的人都无法被录取,那么这对高等教育的可及性和包容性意味着什么?”

与此同时,Zach还把自己的主文书上传到他的个人社交媒体上。

没想到,这份文书很快引发了很多人的转发与讨论。网友们纷纷表示他被大学拒之门外,是因为他的文书写得实在太糟糕了。

首先,Zach在文书开篇第一句话便写到,“I will never go to college”(我将绝不去上大学),后文便几乎通篇是“秀肌肉”,大段篇幅讲诉自己的创业史。

即便文书末尾,Zach解释了自己的心态变化,认为上大学对他来说是有必要的,但很多人从他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傲慢与自负。

有网友辣评说,“这篇文书把你描绘成虚荣、物质的人,暗示你会辍学,你根本不想为学校文化做出任何贡献。”

无独有偶,今年还有另外一个满分亚裔学生Huang Lee也遭遇“全聚德”。同样Huang Lee也成绩优秀,但他也犯了致命的文书错误。

Huang Lee在文书中通篇讲诉自己身边的亲人如何连接去世,他又如何在亲人去世时坚持学习数学,文书给人一种诡异的惊悚感。

文书要避免成为吹牛清单,也不要故意卖惨,如果用力过猛、用词不当,反而会让招生官皱紧眉头。

除此之外,Isabel指出,还有一种文书禁忌也要尽量避免,那就是抑郁症、精神疾病话题相关,这会让招生官心中“警铃大作”。如果要写,要避免渲染痛苦、抱怨环境。而是写你如何面对糟糕经历、如何汲取能量,如果能做到这一点,相关话题未必是“禁忌”,反而有可能会成为展现你独特成长轨迹的加分项。

那问题来了,什么样的文书可以为申请者加分呢?

早年间,Maya曾在美国某公立大学的招生办工作。在阅读学生的文书时,她大概会花3-4分钟时间,“读完文书后,我会不会对这个学生产生好奇,期待读他的下一篇文书,这是非常重要的。”

文书不需要有多么高级的词汇或者华丽的词藻,但读完一篇文章之后,“你能不能想象这个小孩就出现你面前,你非常愿意跟他一起去喝咖啡、聊天,进一步想了解这个人的故事。”品竹补充道。

中国学生困在文书里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文书写作最大的困境是什么?

一个中国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的哭诉让很多学生仿佛看到了自己:

“在高中的时候,我就是个书呆子。我能想到的事情都是如何把我的分数从A变到A+,我每个学期考5-6个AP,我参加的社团都是学术性质的,比如科学碗、十项全能。

但是到大学申请的时候我很困惑,因为当我看到作文题时,我活这么长时间从来没想过这些问题,你人生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类宏大问题,我从来没有问过自己,我只会低头学习。”

美本申请除了一篇主文书外,还要根据不同学校的需求提交多篇小文书。

假设一个学生申请10所大学,申请者平均要提交20-30篇文书,有时候一所学校就要提交6-7篇文书。

主文书和小文书负责不同的“功能”。主文书是向招生官展现自己的品格、特质与价值观;小文书通常是why school与why major,通常用来判断申请者与大学是否匹配。

不管是主文书还是小文书都需要孩子们充分探索世界与自我。然而遗憾的是,如今我们的孩子住高楼,坐小汽车,他们的生活两点一线,接触世界的窗口往往局限于网络与身边同圈层的同学。

有国际学校老师说道,这一代学生不仅是“低欲望”一族,他们的想法也高度重合和雷同。孩子们生活在城市的钢筋丛林里,甚至没看过蝌蚪,分不清五谷杂粮。

更有甚者,还有一波国际学校的学生离开校园,选择在机构脱产学习。为了刷出漂亮的标化成绩,他们的脑袋深埋于习题与学习资料。

而落入到文书创作时,他们脑袋空空,不知道写什么,或者写出的内容就像AI机器记流水账一样,缺乏个性、灵魂,更缺少深度,而后者又恰好是美国大学最看重的品质之一。

用品竹的话来讲,这一代孩子活在巨大的气泡中,缺少与真实世界的链接。而没有触碰过真实的世界,孩子们又怎能写出具有温度与灵魂的文字?

美本文书的初衷,本就是让每个孩子能在进入大学前,充分探索周遭世界,了解自己未来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品竹建议学生们要多走出校园,也不要等到11年级才去写作。文书创作应该是一个日积月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从八九年级开始,每参加一次夏校,每做一个活动,学生都要带着思考,去记录过程与细节。

只有如此,等到真正文书写作时,学生们才能比较游刃有余。

藤校大满贯文书被疯传

被大藤录取的文书都是怎样的?

在油管上,一波博主走进哈佛校园,为大家揭秘哈佛的学生都纷纷写了什么主题的文书。

答案有些出人意料。有人写打麻将、有人写爸爸做的牛肉汤、有人写一双球鞋的故事......

事实上,打动人的文字并不是由那些宏大叙事或者催人泪下、波澜壮阔的经历才能决定。

Maya告诉我们,她今年有一位来自上海某公立学校的学生被耶鲁大学录取,这位学生的文书主题是“种地”。

“把小众的事情,挖掘到了极致。学生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来展现出她自己对于人生、科技、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Maya说。

普顿的一位被莱斯大学录取的深圳高中生,在文书中通过蚜虫的故事展现了自己的成长:她曾竭力为家里的发财树除虫却以失败告终。她从观察蚜虫源源不绝的生命力领悟到,不应为他人的期望而活,而应为自己而活。

另一位被哈佛录取的中国学生说,她自己在文书里描绘了麻将如何教会她价值观,如何快速思考,如何保持理性与逻辑,以及如何平衡团队合作与竞争精神。

在定好主题后,文书写作也有一定“技巧”。

所谓“得开头,得天下。”

耶鲁毕业生Kevin Zen说,招生官花在每份申请材料上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其中大约只有5-6分钟用于文书阅读,因此文章开篇必须快要速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或至少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否则他们很会更快地浏览完你的申请材料。

如何摆脱沉闷,创造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呢?Kevin提到两点。

首先第一点是用冲突 (Conflict) 开头,“因为冲突是天然的钩子,它能提高风险赌注并快速抓住注意力。”

以下三个开头都充满戏剧性,并效果递增:

“当我竞选学生会主席时,我姐姐嘲笑我,说我根本没戏。”

“我爸叫它‘深油炸锅’。我叫它‘歌手’。”

“建造冰屋的挑战在于,如果你不能在下午4点前完成,你患低温症的风险会呈指数级上升。”

第二点是以悬疑场景开头或者提出一个疑问,比如:

“我遇到过的最好的老师甚至不会说话。”

“想知道完美炒饭的秘诀吗?”

“我的宠物龟是我AP物理考试挂科的原因。”

一个成功的悬疑开头,能立即引发招生官的好奇心。

展示而非告知。

在文书中是直接写“我是一个成熟的人”,还是娓娓道来讲述一个故事,并且能够不漏声色地展示这个品质,显然后者是更温和有力的方式。

文书的结尾同样重要。

但很多学生会难免落入俗套,或者仅仅是重复之前讲过的内容。一个优秀的文书结尾,一定是画龙点睛,能够进一步升华文章主题。

下面这篇文书为藤校大满贯文书。抛开主题,这篇文书的开篇、结尾、娓娓道来的遣词造句,仿佛让大家看到一部感人肺腑的微型电影。

真诚才是必杀技

关于文书写作,你有过哪些意难平或者孤注一掷的时刻?

在小红书上,一波学生分享着自己的经历。

“我非常后悔……申请25fall的时候,中介申请了一部分,我的一位美国亲戚不满意他们的名单,监督着我重新自己写了一份,两边都不许我提及我写了很多网文的经历。我自己写过一份文书,没有任何关于活动的故事,只讲了我从五年级开始创作,然后以我最重要的一本小说的创作为主线,结交朋友,第一次赚钱,第一次独自旅行的故事,我特别喜欢,写的时候把自己都写哭了,结果都不让我用。现在想要转学,到时候再用不知道能不能。”

“我当时申请的时候文书写了非常真情实感的内容,当时的中介非常反对我那么写。我和中介吵了一架没管他们。最后申请上了所有人都觉得我不可能上的学校。现在大学都毕业了想想也觉得那篇文书很出彩。”

“想起来我当年申请的时候找了中介,但是因为中介的敷衍,很多事情都是我自己干的。写ps的时候我也是两眼抓瞎,也没有什么参考材料,只是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熬了个大夜写出来的,自己心里都很没有底就交了,结果意外申到了梦校。后来我才渐渐明白,真诚才是必杀技,他们需要透过大量繁杂的数据和材料,看到背后一个个真实的人。庆幸自己从小时候开始就喜欢讲故事和写故事。申请的过程其实也是重新审视自己的过程。”

如今很多学生在文书写作时,都是“三方力量”共同参与进来:学生、家长、文书老师。

尤其是在头脑风暴阶段,当学生没有思路时,家长和文书老师的加入讨论可以为学生提供灵感或者梳理出线索。但一篇优秀的文书,绝不是他人和或者AI可以代替学生完成的。

一篇优秀的文书的本质在于“真”,这是无数学生的血泪总结。而优秀的文书老师,他(她)会像温和的智者一样,让学生在迷雾中找到独属于她自己的方向与灵感,而不是傲慢的否决、设定与掌控。

正如某个博主讲到,“申请季时候各种顾问的推文和留学机构公众号都在教你怎么打造‘亮眼的profile’,怎么最大化impact,怎么让招生官在15秒内记住你。但你以为你是在打造自己,其实你是在压缩自己。把那些不可评估的部分剪掉藏起来。好奇心太慢、直觉太软、情绪太重、故事太私密、思想太暧昧……这些仿佛都是‘不可转化的价值’。

打动人的故事,不是一串竞赛、一页成果,是一个完整的人在讲述他如何走向自己的过程。是他在想什么、困在哪里、如何逃跑,又如何选择留下。

你不是因为优秀才被记住,而是因为你真实且完整。”

您的孩子如果苦于文书写作

感谢赫墨思与普顿对本文的大力支持

近期活动推荐

文书写作的底层,是孩子对自我与世界的理解;而真正能写出好文书的前提,是提前规划出一条清晰的升学路径。

如果你正身处新加坡,或者孩子就读于本地国际学校,可以关注我们即将举行的线下讲座:

9月27日|2025 EduKnow 英美留学分享会·新加坡站

本次活动聚焦 英美本科申请,特别面向新加坡国际学校家庭。现场将解析最新的申请趋势与案例,帮助家长更清晰地理解如何在本地背景下规划升学路径。

活动还将涵盖 2026 美英港新申请季趋势、顶尖学府录取逻辑、申请策略、文书规划、竞赛提升、职业发展与海外生活等话题。嘉宾包括申请导师、国际竞赛教练、藤校毕业生,以及不同领域的资深老师。现场同时设有留学博览会,便于与机构代表、顾问面对面交流,获取一手信息与建议。

无论你正在申请、提前规划,还是仅想探索更多可能性,这一天都值得留出时间。

来源:留学全知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