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居住的县城北关万人村小区,距离老家15公里。骑电动车走东迎宾大道向北6公里,再西拐途径王关庙、赵庄、后付楼、王庄等村,半小时就可以顺畅到家。
回家看望白发爹娘
文/李现理
“前几天,80岁的娘精神状态还好吗?父亲时刻在身边照顾,身体也没事吧?”
每逢周末,我和妻子有一个习惯:从县城回农村老家看望父母。
我居住的县城北关万人村小区,距离老家15公里。骑电动车走东迎宾大道向北6公里,再西拐途径王关庙、赵庄、后付楼、王庄等村,半小时就可以顺畅到家。
清明节放了三天假。4月4日早饭后,当我又想起白发爹娘音容笑貌时,心里归心似箭,出小区大门就加大了车速。
8点钟到家时,父亲在厨房做饭,醒来的娘在西间床上躺着自言自语。
“唉,唉,唉,你个享福的老婆是谁也?,你是哪庄类?”我走到床前,逗笑着给娘打招呼。
“你问我是谁?你是谁?”娘瞪着眼,声音很大地问。
“是红亮,是红亮回来了。”父亲走过来,给娘说。
“红亮?红亮?红亮……你说类可是俺儿?”娘问。
“是类,是类,这会儿脑子清醒了。”父亲笑着回答。
我和父亲费了好大劲,才把娘从床上拉起来穿好衣服,饭后把她捆坐在轮椅上,推到我家大院里晒太阳。
父亲比娘小两岁。他曾多次给我们兄弟姊妹五个讲,娘是个自幼命运很悲惨的人:出生三个月时母亲去世,三岁时父亲去世,是吃一位邻居嫂子的奶和跟着大舅、大姨长大的。1987年42岁时开始有病,几十年来没断过一天药。这几年耳聋严重,还患有老年痴呆症,身边一会儿也不能离开人。
村民们却羡慕地说,娘在村里算是幸运人。三年来,她已经熬死了23人,其中年龄最大的90岁,最小的才26岁。
2022年7月18日,豫东鹿邑城乡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城区道路处处封堵,政府严令要求尽量不要出门受感染。当日下午,父亲开着电动三轮车将离家到村南农田内喷打除草剂时,娘说好长时间没出门了,很想到村外吸吸新鲜空气。
当她坐上车,父亲突然开车启动时,娘从后面摔在了水泥路上,后脑勺流了好多鲜血,立即不省人事。及时赶到的小妹秀勤打了120急救电话,在县城真源医院治疗17天,才转危为安。
2023年2月10日上午8时,我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说娘的病复发了,正在贾滩镇卫生院住院治疗。
我骑着电动车急匆匆地从县城单位赶到卫生院,见娘闭着眼躺在床上,医务人员正在观察会诊,说是右大脑出血,必须住院观察治疗十天左右后,再看看恢复情况啥样。
父亲告诉我,早晨吃饭时,平时脾气很小性的娘,突然不知道想起了啥,用双手不停地猛打头部。
2月19日下午,住院治疗10天的娘,病情无大碍地出院回家休养。
然而9天后的2月28日上午,我又接到了父亲的紧急电话,说娘又住院了。
父亲说娘也是不知道啥原因,还是用双手头猛打了头部,经医生诊断和拍了脑CT,确诊为右脑出血。
娘住院当晚10时,我人生50多年来第一次看到她,连续两次犯了癫痫病,持续时间都在10分钟左右。
我害怕了,真怕失去娘,情不自禁地趴在床前哭了半夜。
“如果您娘再犯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请你和家人要提前做好思想准备。”第二天上午,主治医生严肃告知我。
顿时,我又泪如雨下,不知所措,掏出手机联系了正在义乌市打工的哥嫂,要求他们以最快的时间返家。
还好,在父亲和我们兄弟姊妹五个家庭人员的日夜精心陪护下,娘第三天清醒过来,却留下了双手僵硬、双腿不能走路的后遗症。
当年娘出院的3月11日是农历二月二十,那天正好也是父亲76岁生日。上午,全家人在病房里吃了祝福“双喜临门”的团圆饭,分享了父亲生日蛋糕的甜蜜。
“我在网上花400块钱买了轮椅,今天咱娘出院后,我先把她拉到俺家照顾,以后咱们一替一个月照顾。”嫂子说。
生儿育女防备老,孝心不能等待。让娘身体健康是共同的心愿,大家都同意了她的建议。
归家休养几天后,或许是居家条件有亲近感,或许是邻居们的看望、宽慰带来了欢笑,或许是本来就热爱自家的“老窝”,大家发现娘的笑容越来越多了。
“有个小病不可怕,只要咱娘平时能吃能喝能睡,就是好事。”哥高兴地说。
去年初至今,娘没有再入院治疗。可大脑时清醒时糊涂,平时不停地自言自语,有时不明不白地乱骂人。
“咱庄600多人,三年里去世23人。要不是现在国家合作医疗政策好、卫生医疗技术水平高、您兄弟姊妹五个照顾的好,说不定您娘也早就不在人世了。”父亲感慨地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几天,我在微信群里看到了许多文友祭奠纪念已故亲人的信息,抒发伤感泪目诗文。
“不要等子欲孝而亲人故。今年过清明节,好多人是伤心地回家上坟祭祖,你却是父母双全,多幸福啊!”
看到我在老家与父母共进午餐的和谐照片,杨美姐发来了表达羡慕、感叹的信息。
作者李现理,男,汉族,1971年3月出生在老子故里豫东鹿邑县,本科文化(新闻采访专业),中共党员,现供职于河南省鹿邑县城管局办公室,第十一届半朵中文网签约专栏作家、周口市作家协会会员、鹿邑县作家协会副主席。1992年3月从事新闻宣传报道和文学作品创作,已有数百篇作品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解放军报、河南日报、大河报、周口日报、《北京文学》、《党的生活》等报刊杂志发表。2018年12月出版28.2万字作品专集《二十六年新闻路》。
来源:河南文苑2i3n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