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风雅录:清明大同记行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5 21:49 1

摘要:清明前日抵大同,宿于华严寺畔。晨起推窗,檐角风铃与晨钟相和,古寺琉璃瓦在薄雾中泛着幽光。循香至鼓楼西街,见青石板路蜿蜒处,"老柴刀削面"的幌子在风中招摇。

清明假期,偕同妻儿共赴山西。用文字记录美好时刻。

清明前日抵大同,宿于华严寺畔。晨起推窗,檐角风铃与晨钟相和,古寺琉璃瓦在薄雾中泛着幽光。循香至鼓楼西街,见青石板路蜿蜒处,"老柴刀削面"的幌子在风中招摇。

店内铁锅里沸水翻涌,师傅执弧形铜刀,面团在掌心翻转,刀光如雪,面片如银鱼跃入锅中。取青花瓷碗盛面,浇一勺褐红油亮的猪肉臊子,佐以酸菜、黄瓜丝。入口处外滑内筋,面香裹着陈醋的凛冽,仿佛将塞北的苍劲揉进了齿间。邻座老者蘸着蒜泥吃烧麦,面皮薄如蝉翼,褶子似牡丹初绽,方知大同人对面食的虔诚,早已刻进了血脉。

暮色四合时,步至凤临阁。朱漆大门上,纯手工雕刻的九龙牌匾在暮色中泛着金光,每片龙鳞皆以金箔贴就,耗时三年方得完工。跨过高门槛,恍若踏入明代王府——雕梁画栋间悬着二十四节气宫灯,廊下青铜仙鹤香炉青烟袅袅,连地砖都是采自五台山的汉白玉。

席间首推"百花烧麦",九种馅料对应九种花形:牡丹盛羊肉,芍药裹鲜虾,秋菊酿蟹黄。慈禧太后当年赞不绝口的"天下第一笼",今日以金盘呈上,面皮薄透如绢,透过灯光可见内里馅料的莹润。过油肉则是另一重惊喜,精选里脊肉切蝴蝶片,上浆滑炒后淋山西老陈醋,金黄肉片裹着黑木耳与玉兰片,酸香袭人,堪称晋菜之魂。

20年杏花村珍藏下肚,窗外飘起微风。凭栏俯瞰,华严寺的飞檐在雨雾中若隐若现,檐角铜铃叮咚作响,恍若穿越五百年,与正德皇帝共饮这杯"游龙戏凤"的传奇。

酒足饭饱后,必定要尝试山西醋味冰激凌,琥珀色旋涡中暗藏山西老陈醋的醇厚,入口时冰凉甜意裹着微酸在舌尖炸开,如汾河浪与太行风在味蕾上碰撞。醋香并不突兀,反而像点睛之笔,消解了甜腻,留下绵长回甘。这道冰品的诞生,恰似三晋大地的性格——外表温润,内藏刚烈,在传统与创新间流淌着令人惊叹的生命力。

次日清晨,大同古城墙下,青石板路延伸至岁月深处。巷子里飘来麻叶的焦香,油锅里金黄的面片膨胀成云朵状,撒上白芝麻,咬一口酥脆作响。老人们坐在槐树下,捧着粗瓷碗喝豆面粥,粥里浮着切成菱形的凉糕,这便是大同人最熨帖的早餐。

悬空寺:绝壁上的禅意

驱车北行,至恒山金龙峡。悬空寺如一幅浮雕嵌于翠屏峰,栈道凌空,楼阁参差。寺内三教殿中,释迦牟尼、孔子、老子共居一堂,泥塑衣袂飘飘,眉眼慈悲。导游说,建筑采用"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之术,铁杉木横梁插入岩壁,历经千年风雨而不倒。立于最高处的三教殿,脚下木板微微颤动,山风穿堂而过,竟生"不敢高声语"的敬畏。

浑源古城:千年屹立的风景

下山后南行数里,踏入永安西街,八角龟城的街巷逶迤如蛇,金代圆觉寺砖塔以铁铸翔凤刺破青天,元代永安寺壁画在暮色中流淌着皇家佛教的璀璨光华。登鼓楼俯瞰,明清四合院的飞檐斗拱与琉璃瓦交织成诗,州署驿馆的红灯笼映照着 “晋北第一府” 的威严,麻家大院的木雕窗棂间,仿佛还回荡着晋商的低语。

街边摊主利落切出颤巍巍的凉粉,陈醋与辣椒油在碗中绽开红霞,连吃带喝的畅快里藏着浑源人对生活的热望。若逢节庆,耍故事的队伍踩着高跷穿行古巷,浑源州署前锣鼓喧天,九曲黄河灯阵的光影流转间,千年文脉在现代街巷中鲜活重生。

九龙壁:琉璃的史诗

当日晌午,游至大同九龙壁,一座凝固了六百年风云的琉璃史诗,在和阳街畔展开惊世画卷。

45.5米的壁体由426块五彩琉璃构件拼砌而成,九条巨龙在青绿色云海中翻卷腾挪,鳞片在阳光下折射出金赭交织的光芒。正中黄龙瞠目踞首,四爪遒劲如钩,虽为代王府旧物,却以帝王专属的正黄色彰显皇家气度,两侧飞龙则以淡黄、宝蓝、黄绿等釉色对称排布,龙须飘动间似有风雷隐隐。当暮色浸染琉璃,九龙仿佛从历史长河中腾跃而出,守护着这座北方重镇的千年文脉。

应县木塔:木构的史诗

次日赴应县,远远望见佛宫寺释迦塔直指苍穹。这座辽代木塔高67.31米,全塔无钉无铆,2万余构件以榫卯咬合,历经40余次地震依然巍然。塔内第一层供奉的释迦牟尼佛像,莲座下藏有佛牙舍利。抬头仰望,藻井绘飞天壁画,色彩依然鲜艳。塔周古柏森森,风铃轻响,恍惚能听见千年的梵音在梁间回荡。

游罢古城胜迹,转身便投入文创天地的温柔陷阱。在圆觉寺文创坊,红泥印泥轻沾宣纸,"恒岳胜景" 的烫金印章在纪念册上洇开千年墨香;大同九龙壁的琉璃冰箱贴折射着七彩光晕,龙鳞纹理竟与真迹一般无二。最难忘州署驿馆的铜制藏书票,将 "晋北第一府" 的威严铸进方寸之间,摩挲着冰凉的纹路,仿佛触摸到了斑驳的历史门环。

这些带着体温的小物件,是旅途中最鲜活的注脚。冰箱贴在磁贴板上连成星河,藏书票夹在日记里化作时光书签,而盖满印章的纪念册,终将在某个冬日午后被翻起,让凝固的风景重新流淌出彼时的天光云影。

塞上风物志

三日虽短暂,但幸福满满,离大同前,特意去守口堡看杏花。明长城蜿蜒如带,漫山遍野的杏花与残垣断壁相映,粉白如雪,恍若千年烽火化作了绕指柔情。一位老妇人在树下摆摊,竹篮里盛着自制的苦荞凉粉,浇一勺胡麻油辣子,酸辣鲜香直冲天灵。她指着远处的烽火台说:"这长城,杏花年年开,它年年在。"

归途再经浑源,买两斤黄芪切片,车行太行,暮色渐浓,车窗上倒映着山峦的剪影。此行虽短,却仿佛将北魏的雄浑、辽金的厚重、明清的烟火都揉进了记忆里。

大同的魅力,或许就在于它从不刻意迎合,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任时光在城墙上刻下年轮,任美食在街巷里酝酿传奇。

来源:夏天的可爱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