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进学校”公益活动走进青岛文登路小学 市立医院医护人员现场模拟教授急救知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2 08:23 1

摘要:2025年9月13日是第26个“世界急救日”,在急救日来临之际,为提升学生的应急救护意识与技能,9月9日13时30分,由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和青岛晚报联合主办的“健康教育进学校”公益活动走进青岛文登路小学,开展了一场生动实用的急救知识主题讲座,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

于观伟演示海姆立克急救动作。纪宣呈 摄

扫码看视频

2025年9月13日是第26个“世界急救日”,在急救日来临之际,为提升学生的应急救护意识与技能,9月9日13时30分,由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和青岛晚报联合主办的“健康教育进学校”公益活动走进青岛文登路小学,开展了一场生动实用的急救知识主题讲座,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学习守护生命的“必修课”。本次活动邀请了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急诊科主管护师于观伟、徐帅担当嘉宾,生动详细地讲解了“猝死急救——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技巧”等急救知识。

“心脏骤停的黄金救援时间仅有4分钟,每延迟1分钟,患者生存率下降7%~10%。心肺复苏术(CPR)是每个人都应掌握的‘救命技能’!”通过真实案例和数据,于观伟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为学生们强调了心脏骤停出现时“黄金四分钟”的重要性,并以“理论讲解+模拟演示”双结合的方式,清晰传授心肺复苏术的操作精髓。

紧接着,于观伟向学生们介绍了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使用方法以及整套急救心脏骤停者的流程。他强调,AED是现代急救中的“救命神器”,能够显著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通过于观伟的讲解和演示,学生们对AED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学会了在紧急情况下如何正确使用这一设备。

除了心肺复苏和AED的使用,于观伟和徐帅还为学生们带来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讲解。于观伟首先介绍了快速识别海姆立克征象的方法:“三不能”(不能说话、不能呼吸、不能咳嗽)和“V型手”(患者一手呈“V”字手势紧紧扼住自己的颈部)。随后,于观伟利用视频和模拟人形,直观地为学生们演示了海姆立克急救的手势与方法,涵盖了被施救者清醒时、昏迷时、如何自救以及其他特殊情况。

理论讲解后,徐帅带来了模拟人体模型,一边示范,一边细致拆解动作要领,详细讲解了启动应急反应的三步法以及CAB(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的要点,并着重讲述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容易出现的错误。同学们瞪大双眼认真倾听,手随着动作重点不断尝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关键细节。为了加深理解,提升学习效果,活动特别设置了互动体验环节,邀请部分同学使用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操作练习。在一对一进行的专业指导中,学生们亲身体验急救技能的操作过程,为确保同学们掌握正确的操作要领,大家分组上前实践,反复打磨按压深度、吹气节奏等关键动作,不仅逐步掌握了基础急救技能,应急处置的敏锐性与责任感也同步增强。现场积极互动,学习气氛热烈。

“今天学到了很多宝贵的急救知识,以后遇到意外情况,希望我也能够帮上忙!”“这真是一堂意义非凡的‘开学第一课’。生命如此珍贵,掌握救护技能,是对生命最好的尊重和守护。”课程结束后,同学们纷纷感慨,大家一致表示,今后若在校园或生活中遇到突发意外,一定会勇敢上前、主动伸出援手,努力做好“第一现场反应人”,用自己的力量为他人争取一份希望。

通过本次急救知识的学习和亲手实践,学生们系统学习了实用的医学常识与急救技能,更在亲身体验中播下了敬畏生命、担当责任的种子。沉浸式的参与感有效提升了学生们的健康素养,也进一步点燃了他们对医学领域的好奇与向往。

青报全媒体/观海新闻记者 吴涵

来源:青岛晚报掌控全媒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