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在赵冬主任带领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内分泌代谢与免疫性疾病中心成果显著:不仅先后获评“北京市模范集体”“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示范中心”等多项荣誉,更在科研领域收获颇丰——累计承担课题208项,其中国家级12项、省部级23项、校局级27
近年来,在赵冬主任带领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内分泌代谢与免疫性疾病中心成果显著:不仅先后获评“北京市模范集体”“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示范中心”等多项荣誉,更在科研领域收获颇丰——累计承担课题208项,其中国家级12项、省部级23项、校局级27项;发表论文231篇,含SCI收录122篇、核心109篇;获批国家专利34项,其中国家级发明专利7项、已转化8项,实用新型专利31项;参与编写指南/共识7部。
团队自创立迄今虽仅21年历史,却堪称全国内分泌学科领域的新兴力量。其如何在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层面实现快速发展?《国际糖尿病》近期特别邀请赵冬教授及团队核心成员杨龙艳副教授,围绕科室近期科研成果、顶尖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经验展开专访,望为业内同行提供重要借鉴。以下为访谈精华整理,以飨读者。
国际糖尿病
今年4月,团队在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JCR 1区,IF=8.2)发表了基础研究成果——揭示ANGPTL2是连接肥胖与高尿酸血症的关键脂肪因子。请两位介绍一下该研究的背景、开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临床价值。
杨龙艳副教授
本质上,高尿酸血症(HUA)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显示肥胖人群的发病率显著升高且病情严重程度更为突出,但肥胖诱导的脂肪因子对血清尿酸(UA)水平的影响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我们团队从这一临床问题出发,系统探究肥胖患者HUA易感性的分子机制。
首先,通过收集肥胖HUA患者脂肪组织和血清样本,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肥胖HUA患者脂肪组织和血清中分泌蛋白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水平显著上调。
接着,为明确ANGPTL2和UA的因果关系,利用ANGPTL2基因敲除小鼠和脂肪细胞特异性ANGPTL2过表达腺相关病毒建立HUA动物模型,结果显示敲除ANGPTL2能显著改善HUA动物模型中血清UA水平,而脂肪特异性过表达则加重。
进一步,在体外,应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和原代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诱导HUA细胞模型,并给予重组蛋白ANGPTL2或间充质干细胞C3H10 t1/2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的上清进行处理。结果显示,脂肪细胞分泌的ANGPTL2通过肾小管细胞的AKT/ABCG2信号通路抑制尿酸排泄,进而促进血清尿酸水平升高。
这一系列研究揭示ANGPTL2是连接肥胖与高尿酸血症的关键脂肪因子,为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鉴于ANGPTL2是一种分泌型蛋白,且已证实其在肥胖HUA患者的外周循环及脂肪基质中浓度均呈特征性升高,后续我们将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团队将秉持 “临床需求驱动科研” 理念,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推进基础研究,最终推动研究成果有效转化为临床实践,形成良性循环。
赵冬教授
我们团队一直秉持着“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理念,致力于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再提炼为科学问题。实际上,当前临床中还存在大量未解答的问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我们在临床中发现肥胖HUA非常常见,但相关机制却不清楚。针对这一临床现象,我们团队通过系统性基础研究初步揭示了其潜在机制——ANGPTL2作为关键调控因子,在介导肥胖与HUA的病理进程中发挥枢纽作用,该项发现为HUA的靶向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但这也只是揭示了肥胖与HUA的部分病理生理机制,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计划深入开展转化医学研究,将其应用于临床预测或有效干预,最终造福患者。
国际糖尿病
团队每年都能发表多篇SCI文章,在选题和研究方向的确定上,是否有独特的策略或方法,如何快速捕捉学科热点并挖掘创新点?能否结合近期发表的论文,谈谈具体的选题思路与方法。
赵冬教授
近年来,我们团队将科研体系建设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并重推进。在系统性科研能力培育过程中,年均产出国际权威期刊论文15~20篇及若干核心期刊论文。此项工作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青年医师的综合能力:不仅需要具备临床诊疗能力,更要深入探究疾病发生机制及演进规律,通过持续性的科学研究提升医学专业水平,为疾病诊疗提供理论支撑。
杨龙艳副教授
我们团队的研究聚焦于脂代谢异常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联机制及转化应用。研究选题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依托于已建立的临床队列资源,系统整合临床样本及组织标本的多组学数据分析潜在的关联,进一步通过基因编辑动物模型及细胞功能实验对关键靶点进行机制验证,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或干预靶点等。我们的研究遵循“临床问题-机制解析-转化应用”的闭环模式,实现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有机衔接。
结语
“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潞河医院内分泌代谢与免疫性疾病中心秉持着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通过不断发现临床问题,与基础研究相结合,并努力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更为广泛的临床应用。
首医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内分泌代谢与免疫性疾病中心集体风采
专家简介
赵冬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北京潞河医院内分泌代谢与免疫性疾病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负责人
首都医科大学糖尿病心肾并发症基础-临床联合实验室负责人
长期致力于内分泌代谢与免疫疾病的临床治疗与基础研究工作,尤其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TVB、Stem CellDiabetes、JAHA等发表SCI论文60余篇,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8项研究成果不仅为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经验。赵冬教授凭借其卓越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得到领域内外的泛认可,先后荣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三八红旗荣誉奖章””通州区科技带头人“通州区杰出人才奖”"通州区科技创新人才奖”,连年获通州区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并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常委兼总干事、中国医学基金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内分泌代谢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多个学术职务。
杨龙艳 副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副研究员,副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青年博导,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内分泌代谢与免疫性疾病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和脂代谢异常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共发表研究论文51篇,累计影响因子189分。其中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含共同)在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和 Cell Death Discovery等杂志,共发表研究论文33篇。以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3项,作为项目骨干参与科技创新2030-“癌症、心脑血管、呼吸和代谢性疾病防治研究”重大项目。学术任职包括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微循环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的青年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科研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等。获得2025年度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中关村人才协会“医工领域未来人才培养计划”、首都医科大学自然科学奖、通州区杰出青年科技工作者和运河英才计划“领军人才”等荣誉。
下期预告
将围绕潞河医院内分泌代谢与免疫性疾病中心的亚专科建设脉络与科室发展轨迹展开进一步分享,敬请期待!
来源:国际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