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并不知道,全国第一趟满载军火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的列车,是1950年12月26日16时,从沈铁苏家屯铁路机务段发车,于28日16时37分踏上朝鲜国土的。这是记者在采访沈阳铁路陈列馆时了解到的历史记载。
转自:沈阳晚报
很多人并不知道,全国第一趟满载军火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的列车,是1950年12月26日16时,从沈铁苏家屯铁路机务段发车,于28日16时37分踏上朝鲜国土的。这是记者在采访沈阳铁路陈列馆时了解到的历史记载。
1950年12月26日16时,沈阳苏家屯铁路机务段Ⅱㄎ(音:摩科)6-1014号机车组牵引着满载军火的列车,从沈阳站出发经上河口过鸭绿江,于28日16时37分踏上朝鲜国土,驶进清水台车站。6-1014号机车组入朝不久,便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897部队序列。
入朝前,按原计划,6-1014号机车组是从沈阳出发要直达安东(即丹东),在那里领取服装和给养后过江入朝。然而当机车途经凤凰城车站时,突然接到上级紧急命令,机车改行凤上线(凤凰城至上河口)提前过江入朝。机车组人员十分清楚,前线的将士们正急需这批军火。也正是这一道命令,使得6-1014号机车组成为提前进入朝鲜的支前列车,被称为“入朝第一车”。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当时这个机车组里的司机长姜续志、司机刘文礼、副司机向奎和关惠承、司炉任万吉、杨学伟这6位风华正茂的小伙子,有的正沉浸在新婚燕尔的甜蜜里,有的是父母身边的“独苗”……当祖国赴朝支前的号召传来时,他们没有丝毫犹豫,纷纷报名申请参军参战。
由于6-1014号机车组在朝鲜战场上多次完成危险而艰巨的任务,被誉为“小老虎号”机车。1951年7月底,全体机车乘务员奉命换防,凯旋回国。这一年,司机长姜续志代表机车组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和东北铁路系统劳模大会。可以说,苏家屯铁路工人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史册中,书写了不朽的一笔。
“你看,这种‘解放六’型号机车曾在朝鲜前线运输过。”工作人员介绍说。记者在沈阳铁路陈列馆采访时了解到,沈阳铁路地处抗美援朝的前哨,为了确保作战的运输补给,“中长铁路管理局”(沈阳铁路局前身)先后派出12200名职工赴朝参战。抗美援朝期间,沈阳铁路部门有1800多人荣立战功,256名职工牺牲在朝鲜前线。
新闻伴读
锻造“炸不断,打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从1951年1月起,美军凭借所谓“空中优势”,发动了摧毁我军后方和运输补给线的“绞杀战”,以成千上万架飞机、成千上万吨炸弹,昼夜不停地对我军后方一切设施、铁路、公路、桥梁等进行更加疯狂、更加频繁的狂轰猛炸。
针对敌人对我后勤运输线的疯狂袭击,中央提出“建设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的要求。就这样,来自沈阳等地的成千上万铁路职工、汽车司机和农民组织了运输队、担架队,到朝鲜前线担任战地的各种运输与勤务工作,组成了这条“炸不断,打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中央决定建设一条“炸不断,打不烂”钢铁运输线,对抗美援朝的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而这个决定就是在沈阳形成的,地点就在和平南大街43号的东北军区第三招待所。
1951年1月22日至30日,周恩来总理在沈阳主持召开志愿军第一次后勤工作会议,代总参谋长聂荣臻、总后勤部长杨立三等出席会议。会议总结了三个月作战中的后勤工作,重点研究前线运输问题。志愿军各兵团领导代表前线将士表示:“千条万条,运输是第一条。”“如果有吃的,有弹药,我们一定能打胜仗。”
1950年底至1951年,为保证朝鲜战场战备供应、技术人员需要,沈阳动员、组织汽车司机、汽车修理工,以及医护人员、桥梁工人、火车司机等共3539人奔赴朝鲜战场。
苏家屯机务段机车司机关云庆危急关头拼死守护列车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1950年1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与铁路职工志愿援朝总队组成后相继入朝。关云庆被分配到608号机车组,担任副司机。
关云庆后来回忆说,1951年1月16日夜晚,他所在的608号机车组负责牵引一列军火送往前线,在过青川江桥时,被敌机发现了。敌机向山洞的另一头扫射车尾,击中了最后一节罐车,弹药开始在车厢里爆炸。危急时刻,关云庆迅速利用惯性,将那节正在燃烧的罐车推向山下,整个过程不到3分钟。
关云庆1951年9月回国后担任机车司机等职,1980年5月退休。他在朝鲜曾荣立特等功一次、集体三等功两次、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颁发的国旗勋章一枚、铁道部颁发的特等功奖章一枚。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