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意正浓,日头渐暖。为传承清明文化内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升劳动实践能力。2025年4月3日,龙街中心小学组织1至6年级学生前往澄江市规划馆和途羽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开展了以“探秘非遗润童心,‘浑水摸鱼’乐无穷”为主题的春季研学活动,通过
向阳草木春,明媚春光暖,
携一缕芬芳,探非遗之美,
借一次研学,悟摸鱼之乐,
最美不过人间四月天,
一切的美好,
都在这春日研学中不期而来。
春意正浓,日头渐暖。为传承清明文化内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升劳动实践能力。2025年4月3日,龙街中心小学组织1至6年级学生前往澄江市规划馆和途羽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开展了以“探秘非遗润童心,‘浑水摸鱼’乐无穷”为主题的春季研学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引导学生感悟传统工艺魅力,厚植乡土情怀,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劳动的乐趣。
走进规划馆,厚植家乡情怀
澄江市规划馆不仅是展示澄江市发展的窗口,也是教育和启发下一代的重要场所。学生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馆内多个展区,了解了家乡的发展历程、规划理念及设施情况,包括澄江市从过去到现在的变迁历程,历史地图、模型以及未来的发展蓝图。通过这些直观的展示,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厚植家乡情怀,更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城市规划的科学魅力,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建设家乡的责任感,许多孩子兴奋地表示:“要学好知识,长大后把澄江建设得更美!”
藕香满园传技艺
李时珍称莲藕为“灵根”,它是如何制作的呢?活动中,专业老师为孩子们讲解莲藕的生长环境与营养价值,孩子们亲手触摸,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制作环节,学生们亲手体验洗净、去皮、磨浆、挤出藕汁、过滤、沉淀、换水等工序,见证了莲藕变藕粉的奇妙过程,体会到传统美食制作的不易。当洁白的藕粉在阳光下结晶时,孩子们惊叹于劳动人民的智慧,更懂得了“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道理。
布里生花染春秋
在时光的长河中,有一种艺术如璀璨星辰般闪耀。扎染,作为我国民间传统印染工艺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活动现场,孩子们满怀好奇与期待,聚精会神地聆听着专业老师的讲解,了解扎染的起源、发展以及独特的扎染技法。
在老师们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纷纷动手,亲身体验扎染的神奇过程。他们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灵巧的小手将白色的布料通过折叠、捆绑、打结等方式进行精心“设计”,然后投入到染料中。当孩子们亲手解开自己的作品时,那一幅幅独一无二的蓝白花纹跃然眼前,独特的图案与绚丽的色彩让每一张小脸绽放出惊喜与自豪的笑容。此时此刻,传统艺术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浑水摸鱼”乐无穷
最热闹的莫过于“浑水摸鱼”。来到生态水田,同学们迫不及待地脱掉鞋袜、挽起袖子和裤腿,跳入水田里。孩子们手持小桶,兴奋地踏入水田之中,瞬间化身为勇敢的小渔夫。
孩子们或弯腰细寻,或屏息凝视,每一次成功的捕捉都伴随着一阵阵欢呼声和掌声。虽然大家的脸上、身上沾满了泥水,但那份纯真的笑容比夏日的阳光还要灿烂!在欢声笑语中,孩子们相互协作、追逐游鱼,共同享受着捕鱼的喜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研学是行走的课堂,当书本知识与现实体验相结合,就会变得鲜活而有温度,当春日暖阳与心之向往相碰撞,定能激发追风去的热情。
世间万物都是学习的大课堂。此次研学活动,将非遗传承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亲近了自然,通过沉浸式体验,他们学会了团队合作,学会了坚持不懈,增进了友谊,锻炼了意志,这正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意义。未来的日子,我校还将继续探索更多富有创新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