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张学良被一人激怒:蒋先生都给我面子,他算什么玩意?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1 20:23 1

摘要:1933年北平,三十三岁的蒋孝先走进宪兵司令部准备抓人,这个蒋介石的堂侄到了北平之后,采取了高压政策,到处抓人,每月都响起宪兵的枪声。

1933年北平,三十三岁的蒋孝先走进宪兵司令部准备抓人,这个蒋介石的堂侄到了北平之后,采取了高压政策,到处抓人,每月都响起宪兵的枪声。

1935年12月9日清晨,清华、燕京等校六千学生举着“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横幅涌向西直门。蒋孝先夺过宪兵冲锋枪对空扫射:“传令!水龙队对准领头的浇!”

流亡的东北大学女生赵新华往前冲时,宪兵队的子弹击穿了她的胸膛。

东北军将领孙铭九后来痛斥蒋孝先"杀死青年学生太多",白凤翔描述蒋孝先"做过许多惨无人道之事"

而东北军和蒋孝先的矛盾,就这样,越积越深,最终拖到西安事变,张学良都受到波及。

而孙铭九,一个营长,竟然意外成为了决定蒋孝先生死的人。

孙铭九

1934年深秋的北平南郊,一座挂着德成皮革厂牌子的厂房里,东北军一批士兵后背被宪兵的刺刀顶住了他的后腰,蒋孝先带着宪兵踹开大门,查封了这座为东北军提供军饷补贴的烟土工厂。

账房抽屉里的分红记录本被当场缴获,上面写着按月给刘多荃、白凤翔等将领分银元的记录,机器旁还堆着未及运走的烟土。

当夜得知后,刘多荃大骂:“姓蒋的砸了弟兄们活命碗!饷银拖欠半年,就指这厂子呢!”

东北军撤离东北后,刘多荃部秘密开设了十余处作坊,挂名“化学试验所”或“皮革厂”,所得利润半数充作军饷。蒋孝先查封的北平工厂正是其中最大一处。

让东北军愤懑的是,蒋孝先将缴获的烟土转手卖给青帮。

单论这个事,东北军做的不对,蒋孝先,查封是对的,对待这种东西,零容忍,但蒋孝先也没那么干净,属于两股势力的碰撞,两家的仇怨,就这么结下了。最终拧成了死结,而在西安,蒋孝先与张学良也发生了一段故事。

刘多荃

1935年12月9日镇压学生运动的北平宪兵副司令正是蒋孝先。次年同日在西安,西安学生举办纪念周年活动,要求抗日,已调任蒋介石侍从室高参的蒋孝先率宪兵在十里铺架起机枪,面对纪念“一二·九”周年的游行学生,准备强行武力镇压,卫兵拉动枪栓时被赶到的张学良厉声制止:“你们要开枪就连我一起打!”

随后张学良驱车赶至灞桥,站在土坡上对学生高喊:“我张学良不是卖国贼!,会给大家一个交代的”

在场的学生领袖质问“东北何时收复”,张学良突然说道:“若一星期内无救国事实,诸君可处我于死地!,我张学良是个军人,我说到做到”

当晚华清池内,蒋介石和张学良产生了激烈的争吵,蒋介石说:“对这些破坏大业的学生,必须机关扫射!”

张学良扶桌反驳:“爱国学生请愿有何罪过?这样的内战,我们不能再打了!”

而一旁的蒋孝先竟然对着张学良说:“副总司令请注意对委员长说话的态度”。

张学良起身离去,一路上都闭着眼,不知道是不是想起了,这个委员长的堂侄,前些天给自己的难堪。

张学良自1935年东北军109师在直罗镇遭红军全歼后,多次向蒋介石进言:“优秀军人不该死在内战,消耗的都是我们自己的国防力量”

在随后的多次交谈中,蒋介石均以各种理由推脱,在西安华清池五间厅内,蒋介石将张学良的抗敌书拍在案头,威胁道:“汉卿若不能履任,东北军即日移防安徽!”

张学良脾气也上来了:“这张没法打了”

谁知,这时蒋介石的随行少将高参蒋孝先跨步上前,手指地图上怒斥张学良:“张副司令若不愿担当西北重任,就请交出兵权!”

一个侍从少将,竟然敢当面呵斥自己,张学良碍于蒋介石的面子,没有发作,也没和蒋孝先一般见识,回去路上,张学良意味深长的说:蒋先生,都让我三分,不这么跟我说话,他有什么资格教训我,什么玩意。

但他也没放在心上,因为他心里有更多的大事,谁知道,这句话可能会成为蒋孝先的死因呢?

张学良、蒋介石

蒋介石在12月4日二度飞抵西安后,每日催促实施第六次剿共计划,甚至在12月11日晚宴上当众宣布“即调蒋鼎文接掌剿匪总指挥权”。

当晚,张学良离席后直奔金家巷公馆,对等候的孙铭九等将领说:“劝不动了,只有兵谏一条路了!”

而蒋介石侍从室批注“张杨若仍观望,着即撤职查办”。

凌晨五时华清池响起枪声,当张学良卫队冲进五间厅时,蒋介石的假牙仍泡在搪瓷杯里,床榻尚有温度,而蒋介石却不见了踪影。

东北军将领白凤翔在临时指挥所接通前线电话,对着话筒吼道:“天亮前找不着委员长,你们全营提头来见!”凌晨5时20分,卫队营长孙铭九带人攀上骊山虎斑石,找到了蜷缩岩缝的蒋介石,灰色睡袍下赤脚裹满泥浆。

东北军士兵对着蒋介石说:“委员长别误会,我们是奉了张副司令的命令,来保护你的”

蒋介石说道:“你们如果还认我是委员长,就开枪,打死我”就这样,蒋介石被捉。

而训斥张学良的蒋孝先哪去了?

1936年12月12日凌晨3时许,蒋孝先乘坐的轿车在西安至临潼的公路疾驰,他刚结束杨虎城在新城大楼的宴请,车至灞桥哨卡时,东北军卫队第二营代营长商同昌带兵截停车辆,士兵从蒋孝先上衣口袋搜出其名片,以俘虏看押。

清晨6时许,卫队营张化东押解俘虏行至华清池二门,见到卫队营长孙铭九,张化东指着蒋孝先等人请示:“这两个怎么处置?”孙铭九边擦靴子边说:“先看起来。”

而没过多长时间,因为蒋介石的踪迹一直找不到,张学良在指挥部,焦急万分。

而事变一线总指挥白凤翔更是急的团团转,蒋介石要是出点意外,事变根本无法收场了。

白凤翔

他向孙铭九打去电话:“加派人手”,孙铭九随后向着看守蒋孝先的士兵说道:“都跟我进山,找委员长”

一名士兵请示,蒋孝先怎么办,孙铭九说:“你们自己看着办”

就这一句,蒋孝先死了。

关于此人死因存三种记载:

国民政府《西安半月记》称“蒋孝先抗拒押送遭处决”;

东北军内部报告写为“混战中持枪反抗被毙”;

冯玉祥在日记中转述第三方说法:“系因查封东北军工厂旧怨遭报复。

坊间还流传,孙铭九给张学良雪耻,故意下达自己看着办的命令,让张化东处决蒋孝先。

但是无论如何,此人是死了。

次日上午孙铭九向张学良汇报时称“流弹击中身亡”,张学良仅点头示意已知晓。当时在场的西北军将领申伯纯在回忆录中证实:“在场众人均未质疑该说法,但是实则华清池交火凌晨五时即告停止。

这也给张学良带来了麻烦。

在爱国人士的斡旋下,已经剑拔弩张的东北军和中央军暂时休战。

蒋介石在答应抗日之后,张学良等人,答应释放蒋介石。

但1936年12月26日蒋介石返回南京后,次日即召见戴笠部署对张学良的长期监控。

1937年1月4日国民政府发布追授令,将蒋孝先追晋为陆军中将,而张学良在护送蒋介石抵宁次日即遭扣押,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审判庭上其“毁坏纲纪”的罪名中,“戕害宪兵主官”被列为罪状,列于囚禁领袖之后。

席间,审判长为当年反对袁世凯的李烈均,他问道:“你为什么要囚禁、反对领袖”

张学良笑着说:“那您当年反对袁世凯,是怎么回事”

李烈均私下对同僚说:“这小子,真不愧是张作霖的种”

而张学良也就此,被长期囚禁,期间,被转移到浙江奉化雪窦山,而蒋孝先的遗孀也在此处,她一个弱女子,竟然对张学良发起了两次刺杀。

张学良

1937年3月蒋孝先的妻子袁静芝在浙江奉化雪窦山策划了两次刺杀行动。

第一次是,张学良携于凤至来到了雪窦寺,蒋孝先的妻子利用法事,想要开枪,被于凤至发现,巧妙化解了刺杀。

而后当张学良夫妇沿山林小径散步时,袁静芝持枪冲出,但被警卫迅速制服,于凤至却示意警卫松绑,上前直视对方道:“蒋夫人若定要偿命,我愿代汉卿一死。”袁静芝闻言突然放声大哭。于凤至次日派人送去米面粮油,并在1937年7月张学良转移软禁地点前,与袁静芝同往蒋孝先坟前致祭。

如何评价呢?

张学良软禁生活

张学良自己送蒋返宁以囚禁告终。更关键的是东北军势力被通过收编、调防等手段,将原25万东北军分散至七个省份,同时扣押张学良导致部队群龙无首,最终该军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被彻底拆分。

蒋孝先作为蒋介石堂侄,从黄埔一期毕业后仅用12年便晋升少将,这种任人唯亲的晋升模式引发广泛诟病。

有人以权为国,有人以权谋私。

孙中山先生的一句:“天下为公”,至今仍能发人深省。

天下为公

来源:叫我丶嘉官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