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月初,北京的冬天像一把钝刀,慢慢刮着人的骨头。我窝在昌平这间20平米的出租屋里,盯着手机屏幕发呆。屏幕上是医院的催款短信:“李先生,您母亲的手术费已逾期,请尽快支付12万元整。”我手指划了两下,把短信划进“已读”,心里却像被塞了块冰,冷得发麻。
2025年1月初,北京的冬天像一把钝刀,慢慢刮着人的骨头。我窝在昌平这间20平米的出租屋里,盯着手机屏幕发呆。屏幕上是医院的催款短信:“李先生,您母亲的手术费已逾期,请尽快支付12万元整。”我手指划了两下,把短信划进“已读”,心里却像被塞了块冰,冷得发麻。
我叫李然,29岁,曾经觉得自己离人生巅峰只差一步。六年前,我大学毕业,计算机专业,靠着一腔热血进了家初创公司。那时候公司才十几个人,我从写代码到带团队,996是家常便饭。老板总说:“小李,你是咱们的元老,公司上市了少不了你的好处。”我信了,天天加班到凌晨,幻想着分红买房,风风光光在北京站稳脚跟。2022年,公司真上市了,我年薪涨到80万,还拿了点期权。同事们开玩笑:“李哥,牛啊,程序员里的励志典型!”我笑得合不拢嘴,心里真觉得自己是个人物。
可上市没半年,创始团队闹翻了天。我这种“外人”被边缘化,最后拿了200万的分手费,签了保密协议,被扫地出门。那年我26岁,手握200万,觉得自己有钱有经验,随手就能再创辉煌。朋友聚会时,有人拍我肩膀:“李然,你这背景,妥妥的成功人士啊!”我摆摆手,嘴上说“低调”,心里却飘飘然。那时候我最爱听别人吹捧,觉得自己是公司上市的功臣,理应过上体面日子。
为了撑场面,我花50万买了辆二手宝马5系,不是新车,但开出去够气派。朋友们见了都说:“李哥这车牛啊,果然是大手笔!”我笑得谦虚,心里却美滋滋。我还在三环内租了套公寓,月租1万,装修精致,带落地窗,站在窗边能俯瞰北京的车水马龙。我跟朋友吹牛:“这地段,住着才叫生活。”他们点头附和,我更觉得自己了不起。
可北京这地方,像个吞钱的黑洞。200万看着多,真花起来不够看。公寓月租、车贷、出去吃饭动不动就上千,我大手大脚惯了,根本攒不下来钱。朋友忽悠我投了个创业项目,说是“稳赚不赔”,我一咬牙投了100万,结果项目黄了,朋友跑路,钱全打了水漂。去年,母亲查出肺癌晚期,手术费、化疗费像一座山压下来,我才发现自己早就是个空壳子。银行卡里只剩5万,信用卡欠了30万,车卖了还债,现在总计欠了250万。
手机又响了,是医院的语音电话。我盯着屏幕,手指悬在接听键上,没敢按。母亲的病拖了大半年,医生说再不手术就没救了,可12万手术费对我来说像天文数字。昨天我去当铺问了,母亲留给我的金戒指——她结婚时买的,10克不到,能换6000块,够买一周的药,或者交两个月房租。我攥着那枚戒指,心里酸得像被刀割。
我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冷风夹着雾霾钻进来。桌上堆着账单,水电费、房租、信用卡还款单,像一堆嘲笑我的废纸。昨晚刷新闻,财经频道说:“黄金价格涨到2624美元/盎司,全球经济动荡,2025年可能是金价大年。”我不懂金融,但“涨”这个字眼在我脑子里转了一夜。我打开手机搜“黄金价格”,跳出一堆曲线图和术语:盎司、期货、K线……看不懂,可总觉得有点意思。
门外传来敲门声,房东王姨的大嗓门震得墙嗡嗡响:“小李,房租拖了两周了,别老躲着!”我挤出笑脸,隔着门喊:“王姨,明天转您,家里有点事。”她嘀咕着走了,我靠着墙滑坐下来,心跳得像擂鼓。两年前,我还请朋友去三环公寓开派对,喝着进口红酒,聊着“未来的投资方向”。现在,我连6000块房租都交不起,窝在这发霉的出租屋里,连出去见人的脸面都没了。
手机屏幕还亮着,黄金价格的曲线图映在我眼里,像条弯弯曲曲的路。我喃喃自语:“要是能涨点……”话没说完,我自己都笑了——我一个写代码的,连股票都没碰过,炒黄金?可笑。可另一个声音在我脑子里响起来:不试试,你就真完了。窗外雾霾浓得像夜,我攥着戒指,眼神里多了点说不清的东西。屋里安静得只剩我的呼吸声,像在等什么。
来源:或许叫我德玛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