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1992年举办首届菏泽国际牡丹花会(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原称)以来,至今已走过33载。回溯往昔,西关体育场曾是牡丹盛会的舞台,在这座小城,能承办如此规模的国际盛会,堪称全城瞩目的盛事。观礼台上人潮涌动,一票难求的景象,至今仍为老菏泽人津津乐道。
在菏泽,牡丹不是简单的花,它是刻进城市骨髓的图腾,是流淌在血脉里的文化基因。
三十余载春秋,牡丹节会如同一场永不落幕的春日狂欢,让这座古城在牡丹的芬芳中涅槃重生。从昔日的菏泽国际牡丹花会
到今日的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从一票难求的盛况到星光璀璨的辉煌,牡丹节会既见证了菏泽的沧桑巨变,也铸就了菏泽人与牡丹之间那份矢志不渝的深情。
如今,牡丹已不再是单纯的花卉,它是菏泽的名片,是文化的使者,更是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奢俭变迁,爱恒不变
三十多年来,每逢菏泽牡丹节会,不是春节,胜似春节。
自1992年举办首届菏泽国际牡丹花会(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原称)以来,至今已走过33载。回溯往昔,西关体育场曾是牡丹盛会的舞台,在这座小城,能承办如此规模的国际盛会,堪称全城瞩目的盛事。观礼台上人潮涌动,一票难求的景象,至今仍为老菏泽人津津乐道。
随后数届,为扩大影响力,组委会力邀苏有朋、周华健、罗大佑、梁咏琪、那英、冯巩等一线明星助阵。彼时的星光璀璨,全城轰动。
时代浪潮滚滚向前,2014年起,牡丹节顺应节俭之风,取消开幕式等大型演出。2016年,随着牡丹体育场的谢幕,传统牡丹花会亦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全面升级的牡丹文化旅游节,以更悠长的周期、更丰富的层次、更深邃的内涵,开启牡丹盛会的新纪元。
数年来,通过举办牡丹节会,不仅提高了菏泽牡丹的知名度,而且有力地带动了菏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12年3月,菏泽正式被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牡丹之都”。
岁月流转,节会形式更迭,但菏泽人对牡丹的深情始终如一。
爱满全城,筑梦为卿
三十年前的春风里,菏泽的街巷尚显质朴,行道旁疏落着零星花木。岁月流转,时光如梭,而今的春日,这座古城已化身花的海洋。桃李芬芳未尽,海棠妩媚初绽,而四月牡丹的倾城之姿,更是将菏泽渲染成一座名副其实的花城。
无论岁月如何变迁,牡丹始终都镌刻在菏泽人心中。菏泽把对牡丹的爱倾注于数十座大大小小的牡丹园中,因为爱她,所以为它建了一座城。
杨孟凯 摄
而今的菏泽,牡丹之盛,冠绝寰宇。菏泽市主要有曹州牡丹园、百花园、古今园、中国牡丹园、凝香园、天香园、国花牡丹园、冠宇牡丹园、盛世芍药园等数十座牡丹芍药观赏园,每年4月,园内牡丹争芳斗艳,各有千秋。
目前,菏泽牡丹拥有9大色系、10大花型、1308个品种,是世界上最大的牡丹繁育、栽培、科研、加工、出口和观赏基地,此外,菏泽牡丹大田种植的“野性”之美,接天连地,一望无际,给游客极具震撼的视觉盛宴。
或许,在菏泽人的心中,春天若没有牡丹的点缀,便少了灵魂,于是,他们年复一年,对牡丹园进行着精心的提升与改造。园林不仅增强了“体格”,换上了“新装”,更被注入了古老而新鲜的文化血脉。正如那园中的牡丹,千娇百媚,各展风情,向每一位游客诉说着菏泽与牡丹的不解之缘。
牡丹倾城,倾城牡丹。在菏泽,每一朵牡丹都是春天的信使,每一片花海都是城市的名片。三十多年的沧桑巨变,不变的是菏泽人对牡丹的深情厚谊;三十多年的砥砺前行,绽放的是牡丹之城的盛世华章。
花期有尽,芳华永续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是啊,暮春时节,群芳凋谢,牡丹独开,享尽春光,占断万物之风光。牡丹虽美,但众所周知,牡丹花期较短,一旦过了盛开期,恐难以持续欣赏牡丹的容颜。
据了解,为了延长园内牡丹的观赏花期,各大园区都选择错种栽种,早期、中期、晚期品种各不相同,再加上搭建在阳棚里的牡丹,从4月初可以一直持续到5月初,园内都会有次第开放的牡丹,大大延长了牡丹的观赏周期。
而且,菏泽人也早已把对牡丹的爱融入了灵魂。在菏泽,你会发现牡丹元素无处不在。用牡丹花命名一切,是藏在菏泽人骨子里的浪漫。“牡丹区”“菏泽大剧院”“牡丹书房”“菏泽绿道”“牡丹路”“牡丹大酒店”“牡丹新城”……到处洋溢着牡丹的“身影”,让菏泽这座“中国牡丹之都”名副其实。
同时,为留住牡丹芳容,进一步挖掘牡丹文化,近年来,菏泽更是大力发展“牡丹+”产业,开发周边文创产品,与牡丹有关的面塑、雕塑、雕刻、书画等文创艺术品也是“百花齐放”,不断走进千家万户,成为菏泽牡丹名片重要的元素支撑。同样,牡丹产业已经成为菏泽的优势产业,也是大有可为的朝阳产业。
菏泽自古享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誉,花城人民世世代代种花爱花、崇花敬花,把牡丹“物尽其用”。
牡丹出海,芬芳寰宇
菏泽牡丹的传奇,早已跨越国界。自20世纪50年代首次出口,如今占全球种苗交易量的70%,年销300余万株至20余国。
菏泽的野心不止于此,“牡丹出海”计划以文化为舟,让牡丹成为中国的文化使者。
700株牡丹跨越万水千山落户“玫瑰之国”保加利亚,成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写照;
牡丹文化海外传播站落地马来西亚马六甲、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结合“一带一路”倡议,讲述牡丹故事。
巨野工笔牡丹画亮相纽约时代广场、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曹县牡丹汉服惊艳米兰、法兰克福,让牡丹美学引领国际潮流。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菏泽以不同形式的牡丹文化载体打开了世界人民了解牡丹、了解中国的窗口。
珍馐美味,爱不释口
对你的爱诉说不尽,含在嘴里怕化了,捏在手里怕碎了。但世间万物,唯有美景与美食不可辜负。
四月的菏泽牡丹飘香,特色饮食也是花样百出。过去,来菏游客体验美食多为各地特色,鲜美可口的羊肉汤、肥瘦相间的烧牛肉、香而不腻的壮馍、外焦里嫩的水煎包、色泽金黄的烧饼......现如今,这些美食呼声依旧很高,但追求精致新颖、绿色、健康、生态的饮食已逐步被游客所喜欢。例如,牡丹宴。牡丹被誉为“浑身上下都是宝”,其根可入药,其花可入宴,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在古籍中很早就有记载。牡丹花的食用从宋代就开始了。明清时,人们已有了较为完满的原料配方和制作方法,清代《养小录》记载:“牡丹花瓣、汤焯可,蜜浸可,肉汁烩亦可。”无论滑炒、勾芡,还是清炖、蒸煮,牡丹花浓郁的香气终不会改变。另外,牡丹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类黄酮等多种营养元素,是食疗养生的很好原材料。
牡丹宴是菏泽各大餐饮酒店的招牌美食,菏泽的烹饪师傅们利用本地食材,融入牡丹元素,以牡丹花瓣、花粉、花蕊、花籽、牡丹根、牡丹油等为原料制作而成,并以古人吟咏牡丹的诗句命名,如富贵中华、贵妃出浴、昆山月光、银丝二乔、玉盘盛宴、冠世红玉、金龙卧花池、丹皮烧甲鱼等,赋予了牡丹宴深厚的文化内涵,也俘获了天南海北食客的胃。
在菏泽人心中,牡丹从不张扬,也不炫耀,它在我们身边静悄悄地开,又静悄悄地凋谢,印证着菏泽人与牡丹之间独特的情感。牡丹花之于菏泽人,不单单是一张名片,还寄托着菏泽人的梦想。
如今的菏泽,日益扩容的牡丹园、纵横交错的交通网、景色怡人的城市环境……都在诉说着这座城市发展的故事,让世人看到了中国牡丹之都的华丽蝶变。这里的人们也开始以更加博大的胸怀创造更为惊人的发展奇迹。我们已经看到,一座诗韵花香,宜居宜商,最具潜力的魅力之城正在崛起!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