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情起源于9月10日,罗永浩在其微博吐槽:“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
“哈哈,牛大骨现煮,莜面现搓,塑料袋现剪,微波炉现打,准备好的话术现读……”
9月11日,罗永浩在微博上对西贝的回应进行了回怼,极尽嘲讽之能事。
这场由他9月10日吐槽西贝预制菜引发的风波,已然登上热搜,引发全网对预制菜话题的再度关注。
这位曾以砸西门子冰箱闻名的“维权英雄”,时隔多年之后,如今突然把矛头指向了餐饮企业西贝。
01
事件复盘,罗永浩与西贝的预制菜之争
事情起源于9月10日,罗永浩在其微博吐槽:“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
他同时还呼吁:“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面对指控,西贝客服迅速回应,表示店内的招牌菜牛大骨是每天早上现煮的,莜面也是店内工作人员现场手搓的,不存在预制。而且,店内的炒菜每天都是新鲜的蔬菜到店,现场炒制。
但罗永浩并不买账,次日就发表了那番“塑料袋现剪,微波炉现打”的讽刺性回应。这场交锋引发了网友热议,有人支持罗永浩,认为商家使用预制菜应当告知;也有人认为罗永浩过于偏激,不了解餐饮行业的实际情况。
02
预制菜的定义,究竟什么才算预制菜
从专业角度看,这场争论实际上涉及对“预制菜”的定义问题。
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已经明确: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通知》对预制菜的定义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按照这个标准,连锁餐饮企业通过中央厨房模式,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并不属于预制菜范畴。
这也意味着,罗永浩对西贝的指控,在专业定义上可能并不成立。
03
商业碰瓷,罗永浩的流量经营之道
从砸西门子冰箱到质疑链家房产,从吐槽苹果挂绳到如今炮轰西贝,罗永浩的行为模式有着惊人的一致性——锁定知名品牌,发起猛烈攻击,引发公众关注。
这种模式被许多人称为“商业碰瓷”,但它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流量经营策略。
作为坐拥1400多万粉丝的微博大V,罗永浩深谙如何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制造话题、吸引眼球。
此次攻击西贝预制菜,恰逢罗永浩宣布退出所有社交平台、再次埋头创业之后。作为一个需要持续维持公众关注度的网红,即使“退网”,也需要定期回归公众视野,维持话题热度。
甚至我们可以大胆猜测,是不是很快我们能在罗永浩的直播间,看到他带货一款预制菜新品。
04
一个容易被忽略的角度
罗永浩的媚日背景与当下的中国社会氛围
曾经,罗永浩的一系列亲日言论,不仅有据可查,而且成为他深受诟病的黑历史。
他曾在日本发动态,用“hj”这样的词汇来自嘲,并疯狂夸赞日本有多么完美,甚至在结尾称“能站在这样的土地上死也瞑目”。
在钓鱼岛事件期间,罗永浩还公开赞扬丰田公司的做法,言语令人不适。他甚至公开批评国内的历史书籍,并将日本的历史教科书拿来做对比,称:“日本教科书只是淡化回避了一些史实而已,真正颠倒黑白的教科书,只在国内见过。”
更有甚者,他曾表示:“网友说他像日本人,是对他最大的赞美。”
这些惊人的言论都表明罗永浩对日本有着特殊的感情和认同。
当下正值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纪念的特殊时期,电影《南京照相馆》的热映和广受关注的《731》即将于9月18日全国上映。这两部电影用前所未有的影像力量,揭露了二战期间侵华日军暴行,并引起巨大的关注度和讨论度,甚至是在全球引发热议。
在这样的反日气氛升温背景下,罗永浩选择此时挑动针对国内餐饮业的内讧,不免让人怀疑其动机——是否出于对当前国内社会氛围的不满,故意制造事端转移视线?
05
双重标准,当屠龙少年变成恶龙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罗永浩自己经营企业时,对于批评的容忍度极低。
2018年,当部分网友指责他是“精日”“汉奸”时,罗永浩发布长文进行澄清,结果越描越黑,引发舆论更猛烈的抨击。
罗永浩当时在声明中称:“我不是精日。虽然我觉得即便是也没什么。”这种“即便是精日也没什么”的轻描淡写,充分显示了他对历史伤痛和国家尊严的漠视。
同时,罗永浩对自己产品的批评者同样毫不留情,甚至让一些步自己后尘,试图用相似方式攻击自己产品的年轻一辈进行彻底扼杀,让他们付出惨重代价。
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双重标准,令人不禁感叹:曾经的屠龙少年,是否已经变成了自己曾经反对的那条恶龙?
从新东方教师到牛博网,从老罗英语培训到锤子科技,罗永浩的创业历程可谓跌宕起伏。
他创办的老罗英语培训机构长期亏损,最终倒闭;锤子科技也因品牌小众、资源不足而失败,欠银行和供应商将近6个亿。
这些经历本应让他更加理解企业经营的不易,更加宽容地看待企业的一些合理做法。但事实恰恰相反,他对企业的要求似乎越来越严苛,甚至超出了合理的范围。
06
预制菜的真相,餐饮业的工业化趋势
抛开情绪化的指责,客观来看,预制菜(或中央厨房模式)是现代餐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孙宝国曾表示:“预制菜产业化是社会快节奏发展、多样化消费以及乡村振兴和食品产业发展的必然。”
事实上,连锁餐饮企业使用中央厨房模式有其合理性:一是保证菜品质量稳定,二是提高运营效率,三是控制食品安全风险。与其让小餐馆在后台洗菜切菜,不如让专业中央工厂统一加工,反而更能保障食品安全。
而且,从法律角度讲,目前并没有规定要求餐馆必须标明是否使用预制菜或中央厨房配送菜品。
2024年六部门发布的《通知》也只是提出“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并非强制规定。
07
对小企业的启示,营销如何回归本质
罗永浩与西贝的这场争议,给中小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了一个重要启示:在当今的营销环境中,真诚透明远比夸大宣传更有价值。
有业内人士建议:“西贝等大型餐饮企业其实应该多邀请意见领袖和消费者到后厨体验菜品制作,让更多消费者了解食材选用,或者选择面向更大范围消费者的直播。”
事实上,已有餐饮企业选择主动公开。老乡鸡曾在微信公众号发布《老乡鸡致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公开信》,回应菜品是否为预制菜问题,详细公开了餐厅现做、半预制和复热预制的比例。
对于小公司而言,营销前置是一种有效的策略。让营销始终领先产品半步,通过市场反馈驱动产品优化,实现增长。这种思维转变的核心在于,小公司需从“闭门造车”转向“以需定产”,在产品设计初期就融入营销逻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功能、定价和推广方式。
08
商业碰瓷的代价,短期流量与长期品牌
商业碰瓷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带来大量关注,但从长远来看,这种策略往往得不偿失。一方面,它会导致品牌形象受损,让消费者产生反感;另一方面,它可能引发法律纠纷,给企业带来实际损失。
罗永浩的行为模式虽然带来了短期流量,但也逐渐消耗了他作为公众人物的信用和权威。当他真正想要推广一款优秀产品时,消费者可能会想起他的种种偏激言行,从而降低对他的信任度。
相比之下,踏实做产品、诚信经营的企业,虽然可能不会一夜爆红,但能够建立稳定的客户群体和品牌声誉,实现可持续发展。
罗永浩从砸西门子冰箱到砸西贝“预制菜”,变的是靶子,不变的是流量收割的商业模式。
商业的本质是诚信与合作,而不是攻击与对立。只有当企业、消费者和评论者都能够以理性、包容的态度看待发展和进步中的问题,才能共同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实现真正的多赢。
毕竟,一个所有人都热衷于“碰瓷”的商业环境,最终只会让创新者却步,让真诚者心寒,让整个社会的商业生态退化。
(全文完)
作者简介:天真一笑,资深品牌营销人。曾服务过50+世界500强企业的创意营销,并帮助100+中小企业及创业者从0到1走上品牌轨道。寻找生意解药,就问天真一笑。有问题咨询作者,请后台私信。
来源:天真一笑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