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还要从子夏的的身世说起,子夏的祖上曾是晋献公的掌卜。所谓掌卜就是掌管国家“巫、史、祝、卜”的官员,地位显赫。后来家道中落,到了子夏的祖父辈不得不以“治丧、婚嫁、占卜、祭祀”等民间活动养家糊口。当时叫“儒术”。子夏在入孔门前也做过。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女:同汝,你
—题记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之儒,不要做小人之儒。”
孔子为什么会对子夏说这句话呢?
这还要从子夏的的身世说起,子夏的祖上曾是晋献公的掌卜。所谓掌卜就是掌管国家“巫、史、祝、卜”的官员,地位显赫。后来家道中落,到了子夏的祖父辈不得不以“治丧、婚嫁、占卜、祭祀”等民间活动养家糊口。当时叫“儒术”。子夏在入孔门前也做过。
所以孔子才教诲他,要做君子之儒。
那么君子之儒与小人之儒又有什么不同呢?孔子并没有给出更具体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君子和小人推及一二。
他曾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志向不同,决定了做学问的立场不同。
君子儒,一定是以国家利益为大局,以服务于人民为大局。而小人儒,只为自己升官发财,只求个人的精神名誉和生活享受。
他还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目的不同,决定了做学问的结果不同。
君子儒,只以学问为中心,聚集兴趣志向相同的人,推动学术发展。小人儒,则打着做学问的旗号,聚集一帮人专门搞小集团,搞人身攻击,背离学问本意。
由此可见,君子儒和小人儒,同样是做学问,君子利他,小人利己。
就如同子夏家的生意一样,虽然从事“婚丧,嫁娶,占卜,祭祀”,也与学问有关,但毕竟只是为自己牟利,甚至还可能为了谋取利益颠倒学问的黑白,愚弄别人。
所以孔子正告子夏一定要做君子儒,要彻底脱离那种为了生活没有底线的儒术。只有把志向提升到仁,把学习目的提高到利他,才能真正做到君子儒。
也提醒现在的我们,不要相信那些打着儒者的幌子,说是传播学问,实则聚众敛财。说是帮人解困,实则把你拉入深渊。
小人之儒,坏在小,隐在儒。所以要清醒面对,自己不做,也别被欺骗。
文字:爱吾爱
图片:爱吾爱
来源:爱吾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