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4日,西乡中学(高中部)那间洒满阳光的心理活动室,见证着40余位教师通过“创意意象画一探索梦中世界”活动,在色彩与梦境交织的时空里,触摸到教育工作者最珍贵的生命原力。
为心灵解码
向教育赋能
“心理服务在身边”系列活动第二季
当粉笔与心灵画笔相遇
当三尺讲台延伸至潜意识海洋
一群教育追光者
在宝安区教育工会搭建的港湾里
开启了一场直抵灵魂深处的对话
5月14日,西乡中学(高中部)那间洒满阳光的心理活动室,见证着40余位教师通过“创意意象画一探索梦中世界”活动,在色彩与梦境交织的时空里,触摸到教育工作者最珍贵的生命原力。
匠心筑桥:工会织就心灵防护网
细数区教育工会的“心理服务蓝图”——从定制化心理沙龙到贴心式专家服务,从情绪纾解到认知重构,每一场活动都是为教职工量身定制的“心灵补给站”。
从呼吸冥想的引导到专业心理咨询师的配置,从艺术疗愈工具的提供到心理学理论的深度解析,区教育工会用系统化、专业化的服务架构,为教职工筑起通往自我认知的彩虹桥。
此次活动不仅是区教育工会对教师心理健康的深切关怀,更是构建“教工港湾”的重要实践。正如参与教师所言:“这场活动像一场及时雨,让我们感受到工会对教师心灵成长的重视远超想象。”
笔尖生花:色彩中重遇教育初心
当来自宝安区教职工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专业心理咨询师王星星说出“无需追求完美,只需忠于感受”时,紧绷的肩膀在画布前逐渐舒展。教师们手持画笔,让深海漩涡的焦虑与金色麦田的渴望在宣纸上流淌。
笔尖生花
区教育工会精心设计的“非评判性创作空间”,让习惯了严谨教案书写的手掌,第一次为潜意识松绑。一位班主任凝视着自己的抽象画感慨万千:“原来那些反复出现的考场梦境,是内心对教育理想的执着追寻。”
解梦育人:共鸣中传递教育温度
在“人生脚本”理论引导下的故事分享环节,教育工会搭建的不仅是交流平台,更是教育智慧的共生场域。当“坠落梦”遇见教育生涯的转型困惑,当“考试梦”映照心理重建历程,集体的共情让个体困惑升华为群体力量。
这种以心育心的模式创新,正如那句温情的标语——“教师的心灵丰盈,是教育最好的备课”。现场教师感慨:“原来梦境是潜意识的成长日记,藏着我们未曾察觉的生命剧本。”
破茧成蝶:从自我觉察到教育觉醒
随着“梦的20问”趣味解析的展开,弗洛伊德与荣格的理论在老师们的会心微笑中落地生根。一位青年教师激动地分享:“解开的不仅是梦境密码,更是突破职业瓶颈的钥匙。”
区教育工会此次活动的深意,恰似王老师解读的“梦境连续剧”——当老师们开始用科学视角认知潜意识的来信,教育的实践便有了更丰厚的心理资本。
活动落幕时,教师们手持意象画作的剪影,在暮色中连成璀璨星河。这些斑斓画作何尝不是教育事业的隐喻?
宝安区教育工会以人文关怀为底色,用专业支持勾勒线条,让每位教职工都能在心灵画布上描绘教育的春天。
当教职工与自我深度对话
当工会与教育初心同频共振
我们终将看见:
每一颗被照亮的师者之心
都是点燃万千学子人生梦想的火种
这,正是新时代教育最美的双向奔赴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