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大的一场洪水,其实是1.2万年以前的海水上涨造成的,这次海水上涨幅度超过了一百米,导致了东海大陆架上的三海平原被淹没,当时这块平原上最发达的人类文明遭受了几乎毁灭性的打击。
全世界各地的不同人群,都流传着创世之初大洪水的传说。
然而,灾难性的洪水不止发生了一次。
最大的一场洪水,其实是1.2万年以前的海水上涨造成的,这次海水上涨幅度超过了一百米,导致了东海大陆架上的三海平原被淹没,当时这块平原上最发达的人类文明遭受了几乎毁灭性的打击。
下图黄色部分就是1.1万年前被淹没的陆地。
在这次大灾难之后,三海平原上的幸存者们在浙江创造了上山文化。在1.1万年以前,浙江海边的山地重新燃起了人类文明的火种。
海平面逐渐稳定下来后,在浙江山区避水的人群又开始逐渐回到沿海平原地带活动。
在太湖南部(下图红色标记位置)的一个编号WZ05的钻孔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块上山文化特色的夹炭陶,上面有丰富的稻谷植硅体,经过测年可知,这块陶片距今约10563 年,属于上山文化的早期阶段。
抱雪斋已经在上文说过,夹炭陶,尤其是掺杂稻秆和谷壳的陶器,是在三海平原上发明的,也是上山文化最具特色的陶器,是上山文化水稻栽培技术在一万年以前已经成熟而且广泛运用的证据。
下图就是上山文化的夹炭陶,陶胎中的水稻痕迹颗粒分明。
这片太湖南岸发现的陶片也证明,至少一万年以前,上山文化的人群已经来到了海拔较低的平原地带,再一次开始了大规模的水稻种植,就像他们1.2万年前曾经居住在三海平原上的祖先们一样。
然而,这样的稳定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
灾难又一次降临了。
大规模的海侵,再一次来临。
据QSR 论文《 全新世太湖古湖盆海岸沉积演化及新石器时代人类对海平面变化的适应》,来自东海大陆架、长江三角洲和杭州湾的沉积学证据表明,近一万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海侵于 9600 年前开始。
海水从9600年前开始持续上涨,在距今8000 - 7800 年前海平面达到最大值,随后海平面从 7800 年前逐渐后退,到大约7200年前才逐渐恢复到9600年前的水平。
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附近的井头山遗址,就是7800年前海水涨到最大值的时候被淹没废弃的。
直到距今 7600 年前,史前居民才逐渐从远离海洋的有限山区,再次迁移到广阔的沿海平原进行农业耕作。
论文还指出,海侵结束后,沿海地区又在距今7000—6500面前遭受了一次风暴潮的打击:
早期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首次出现因海侵而中断,直到距今 7600 年海洋影响减弱后,人类再次占据 WZ05 岩芯周边并继续种植水稻。在距今 7000 - 6500 年期间,风暴潮事件导致水稻驯化出现短暂的倒退。
接二连三的打击,导致生活在海边的人类文明不得不向四方迁徙,有的向内陆迁徙,有的则乘船沿着海岸线迁徙,人类文明从此传播开来。
全球文明从此开始。
来源:小辰历史杂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