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您可能要说了,这不是绑架嘛!这不黑社会嘛!但是,在吉尔吉斯斯坦,三分之一的婚姻,都是抢婚!
您听过结婚,但您听过“抢婚”吗?
什么是抢婚?说白了,就是街头抢个女人回家,这女人就成了自己的老婆。
您可能要说了,这不是绑架嘛!这不黑社会嘛!但是,在吉尔吉斯斯坦,三分之一的婚姻,都是抢婚!
虽说其他突厥语族也有过抢婚习俗,但现在21世纪了,像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早废除抢婚制了,怎么独独吉尔吉斯斯坦至今仍在抢婚?
归根究底,还是因为“汉朝后裔。”
吉尔吉斯和其他突厥语族很不同,像哈萨克、乌兹别克,都尚武,现在乌兹别克斯坦甚至把波斯化的蒙古大帝帖木儿当祖宗,但独独吉尔吉斯崇文。
我之前也说过,吉尔吉斯祖先黠戛斯自称“汉朝后裔”,唐中宗还说黠戛斯:"尔国与我同宗,非它蕃比。"李白的老家碎叶城,就在现在吉国的托克马克。
吉尔吉斯的文化,高度中国化,所以,虽是突厥语族,但不尚武,却崇文。
直到今天,吉尔吉斯人仍像唐人一样“诗人崇拜”。
吉国的货币上,全是诗人、哲人、艺术家,一个总统、一个可汗都没有。
吉国货币最大的5000苏姆上,印的就是一个诗人演员,也是吉国的第一位苏联“人民艺术家”。
这相当什么呢?就相当于人民币百元大钞上印张艺谋……您敢想吗?
吉尔吉斯人也把民族的诗性,写入史诗《玛纳斯》中,而古老的抢婚,也演绎成了罗密欧、朱丽叶式的部落浪漫,尤其是主角玛纳斯本人的抢婚故事。
于是,抢婚,浪漫化、英雄化、神圣化了,由最初部落间互抢女人的风俗,演变为民族的“婚姻传统”,并被吉尔吉斯民族史诗“玛纳斯”神圣化、浪漫化。
一如我们中国的小脚一样——小脚成民俗、成审美,不也是古代男文人的浪漫化?
比如苏轼写的“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一旦陋俗成了“审美”、成了“浪漫”,那往往就有迸发出可怕的生命力。
今天的突厥语族,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抢婚只是象征性的仪式,就像我们的闹洞房一样,独独吉尔吉斯,那是真“抢婚”。
即便到了2018年,在吉尔吉斯斯坦,每年仍有将近1.2万名妇女,被强行绑走,被迫成了新娘——每天32个,每40分钟1个——尽管这个国家的女性人口,也只有320万。
本国的文化传统,没有给她们离婚的选项——
被抢婚的女人,必须接受绑架她们的男人,一旦拒绝,就被传统禁止结婚,就仿佛满清后宫里的“永不许选秀。”
可都21世纪里,为什么国家立法,也禁不掉抢婚呢?部落私产下,还有一部荒原的法律。
我现在手里拿着的就是吉尔吉斯斯坦宪法,14块在书店买的。
这本宪法的第一语言,是俄语,吉尔吉斯语是第二语言。
在吉国宪法的第一页写着:
吉尔吉斯斯坦是一个独立的、主权的、民主的、单一的、合法的、世俗的国家。
1991年,苏联解体后,吉国首任总统阿卡耶夫,一手上层搞独裁,一手民间搞民主化,最终,搞出了郁金香革命——吉国成了中亚“民主岛”。
民主是个好词儿,但却不一定是好事儿,吉国的问题,就是太民主,民主到婚姻法都是纸糊的。
在2010年前后,一部名为《吉尔吉斯斯坦:绑架新娘》的纪录片,轰动西方。
仅仅在油管上,这部纪录片的累计播放量,就达到了3000多万。
很快,这个没有多少人注意到的山地之国,成了众矢之的,连联合国也发声谴责。
现代伦理无法接受这样的野蛮习俗,舆论最终把吉尔吉斯斯坦政府,逼得了悬崖边。
迫于压力,2013年,吉国刑法引入了专门条款,将“强迫一名女性结婚而绑架她”定为刑事犯罪,最高可判处10年徒刑。
然而,经历过“颜色革命”的当权者,并不想向传统宣战。
他们深知:这个传统身后,是巨大的、保守的部落势力。
从郁金香革命之后,吉国就陷入政治动荡,脆弱的中央权力,面对强悍的地方权力,只有一个选择:
绥靖。
我们大白话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其后发生的一场轰动性命案,也证实了这一点。
2015年,15岁的艾扎达遭遇“绑架婚姻”,并在过程中不幸窒息而亡。
之后5名绑架者被审判,但法律的惩罚仅仅是3年的自由活动限制、和10万索姆的赔偿——
10万索姆是多少钱呢?也就是约8000元人民币。
另一项来自少女庇护所协会的数据显示:在吉国,1500个男人中,只有1人以抢婚罪被判刑。
政府有限的行政权力,控制不了巨大的文化惯性。
而且,还有一座大山,把吉国男人压得喘不过气。
那就是“彩礼”,吉国叫做 “卡拉姆(Калым)。
虽不说像江西要38.8万,但АЙДАЙ给我算了笔账,要娶吉尔吉斯姑娘,彩礼婚宴等等,算下来,也得18万人民币。
前头也说了,吉国人均GDP只有2400美金,这18万哪里掏得出?
没钱,想结婚,怎么办?只能抢,要么抢银行,要么抢女人。
显然,抢女人风险更低。
吉国政府管不了,也不想管,相比于女性被压榨,政府更怕年轻男性过不下去……起来造反。
郁金香革命和五月革命,主力军就是这些男人。
警方也把抢婚,看成家务事,真抓了,开罪一个家族,搞不好被荣誉复仇,哪个警察乐意管?
也因此,直到今天,在偏远地区,抢婚仍然存在,如挪威作家埃丽卡所写的:
在最广大的农村地区,绑架婚姻仍是主流,占据了50%以上。
我还从吉国13岁少年纳鲁依口中,得知了抢婚的步骤:
第一步,策划,抢婚男选定目标女性,被抢女甚至可能压根儿不认识抢婚男。
第二步,“抢劫”,抢婚男摇人,直接当街把女人抢上车,完全是绑架。
第三步,说服,女人被带到男方家里后,抢婚男的女性亲属,比如母亲、姐姐,来说服她,说的和过年时你七大姑八大姨说得差不多:“别太挑了,跟谁过都是过,这是你的命”“这个男的可好了,你跟他结婚一定很幸福”……诸如此类
女孩无法拒绝,因为一旦反抗、逃离,就是羞辱抢婚男家族,按照突厥部落法,可能招致荣誉谋杀。
即使她逃出来了,被抢过的女人,也成了二手女人,很难找到对象。
也因此,通常都会进入第四步:订婚。
女方披上一条白色头巾,名叫“杰勒比”(Желеби),意思是同意结婚。
抢婚男则立即通知女方家人,举行订婚宴,合法化抢婚。
而往深层说,这一步步,也是父权的服从性测试。
不过篇幅有限,我们下一期,再好好来讲!
来源:博言社娃娃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