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深水区,外资的涌入和沿海城市经济的快速崛起,催生了对大量劳动力的需求。与此同时,农村人多地少,劳动力过剩,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打工潮。作为一名曾经从事长途客运的从业者,我亲眼目睹了这场打工潮的壮观景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深水区,外资的涌入和沿海城市经济的快速崛起,催生了对大量劳动力的需求。与此同时,农村人多地少,劳动力过剩,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打工潮。作为一名曾经从事长途客运的从业者,我亲眼目睹了这场打工潮的壮观景象,尤其是在春节期间,车站里外的场景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每年的春运期间,车站总是人山人海,仿佛整个城市的人都涌向了这里。民工们扛着编织袋、背着大包小包,像潮水一般涌入车站。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但眼中却闪烁着对未来的希望。车站的广场上,人群密密麻麻,大的带着小的,老的带着少的,有的席地而坐,有的躺在行李上睡觉。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口音的交谈声,他们吃着简单的干粮,谈笑风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
在那个年代,车票是打工者们最渴望的东西。一票难求是打工潮期间的常态。为了买到一张回家的车票,他们不惜从“黄牛”手中高价购票,即便如此,他们依然欣喜若狂。车站里,民工们无奈地挤着班车,甚至有人冒险扒火车,削尖脑袋想办法上车。他们深知打工的艰难,但他们坚信只要能外出,不愁找不到事做。
打工者在外面拼命工作,渴望追求更好的生活。他们让“中国制造”的产品遍及世界,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收入,回乡后盖房娶妻。他们的付出和努力,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车站里,我见证了许多感人的瞬间。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两个孩子,手里紧紧攥着车票,眼中满是坚定。她告诉我,她要去南方打工,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还有一位老人,带着孙子,坐在行李上,脸上带着微笑。他说,儿子在外面打工,今年终于可以回家过年了。这些温情的故事,让我深刻感受到打工者的不易。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差距的缩小,打工潮已经逐渐消逝。车站里再也看不到那些扛着编织袋、背着大包小包的民工们了。然而,那段历史却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中。每当我回想起那些在车站里度过的日子,心中总是充满了感慨和敬意。
那年春运,天还没亮透,镇江汽车站广场的水泥地上,已经铺满厚厚一层霜。老李蜷缩在尼龙袋上,裹着褪色的军大衣,呼出的白气在衣领结了层薄冰。这是他在售票窗口外排队的第三个夜晚,蛇皮袋里装着给儿子的玩具和给媳妇扯的几尺涤纶布,另加一包没舍得拆的夹心饼干。
"票窗开了!"不知谁喊了一嗓子,人潮突然像被推倒的积木般晃动起来。老李慌忙把冻僵的脚往棉鞋里塞,后背却猛地撞上堵肉墙。穿皮夹克的小年轻踩着前面人的行李往前挤,带铁扣的皮带把老李手背刮出道血痕。裹着头巾的女人抱着孩子跌坐在地,怀里的娃娃立刻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喊。
"别挤了!孩子要闷死了!"老李扯着嗓子吼,脖子上的青筋突突直跳。他弯腰去扶那女人,棉鞋却被踩掉一只。混乱中看见穿制服的乘警举着喇叭冲过来,人群顿时像退潮的海水般分开,露出满地狼藉:断了带子的解放鞋、裂开的藤编箱、泼洒的麦乳精在霜地上结成褐色的冰,等老李挤到售票窗口,售票员告诉他,镇江到潜山的车票已售完。
候车厅的玻璃早就被挤碎了好几块,冷风裹着方便面调料包的气味往里灌。老李缩在墙角垂头丧气的啃着冷馒头。对面戴眼镜的学生正用圆珠笔在信纸上写写划划:"爸妈,这学期勤工俭学攒了八十块,给小妹买了新书包......"
突然头顶的广播炸响:“由于雪天路滑,镇江开往潜山的班车今天停运"。随即听到一片哗然和骚动,此时,叹气声此起彼伏。
因天气因素,车站滞留旅客较多,镇江汽车站领导研究决定,夜间不关闭候车室,由于考虑到车站的旅客处于暴满状态,零晨三点,车站喇叭传来了,“为防止出现严重踩踏事件,车站领导要求客运班车安装防滑链,凌晨五点开始发车。”,消息一出,车站再次骚动起来。人群被裹挟着往前涌。
“没有买到票的旅客不要着急,车站正在安排加班车,等下一趟吧。”车站工作人员挥舞着检票钳大喊。老李被人群推着往车门挤,怀里的尼龙袋突然被什么东西勾住。回头看见那个一个妇女正把婴儿从车窗往里塞,年轻母亲半截身子悬在车窗上,碎花棉袄的补丁在寒风里簌簌发抖。
车厢里塞满了人,老李因在售票窗口没有买到票,却被人群推上了车,脚上的棉鞋不知踩到什么,老李上车后脚下一滑,差点摔倒,此时,后背己抵着座位底下的蛇皮袋。虽是寒冬,却满车汗味、尿骚味混成令人窒息的热浪,有个穿喇叭裤的小伙正踩着座椅靠背往前挪,皮鞋底沾着的泥巴蹭了老李满脸。
"让让!让让!",车上随从的买票员,在过道里杀出血路。老李摸出皱巴巴的钞票递过来说:“师傅,我在车站没有买到票,麻烦你给补一张”。老李因上车补票没有座位,只得背靠座位站着,他一边啃着馒头,一边喝着带上车的的冷水,突然剧烈晃动,水泼了座位女子的腿上,老张赶紧一边陪笑,一边道歉。客车出站后,驾驶员非常谨慎。此时,车箱里一片嘈杂声,由于路滑,再加上公路坑坑洼洼,车子左右摇摆,半小时后,车里慢慢安静下来,旅客们因过度疲劳开始睡了,老李坐在自己的行李上,竟然打起呼噜来。
十几个小时后,汽车驶进了潜山汽车站,老李扛着尼龙袋挤下车,听见有人用潜山话喊"爹",我转头看见老李被儿子紧紧抱住。出站口的铁栅栏外,无数双手臂在晨光里挥舞,像风中摇摆的芦苇。
太阳升起来了,老李眯着眼望向站站前。卖茶叶蛋的老太太支起煤炉,白汽裹着香气袅袅上升。他摸了摸内袋里焐得发热的钞票,买了两个鸡蛋递给儿子,突然,听见熟悉的乡音:"他爹!"媳妇笑容满面接过老李手上的行李。五岁的儿子正踮脚朝老李做个鬼脸。我望着老李一家三慢慢的消失在人群中。
打工潮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篇章,它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和无数打工者的奋斗与拼搏。车站里的故事,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也是我们共同的记忆。让我们铭记那段历史,向所有为梦想而奋斗的打工者致敬。
来源:骄阳似我文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