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产”如何做成大产业?8大方向教你做成年入百万!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1 22:34 1

摘要:7月27日,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明确9方面23条举措,从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等共同发力,扩大农产品消费。这一实施方案的发布释放出拓消费、扩内需的积极信号,对持续推动经济稳中向好具有重要意义。

7月27日,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明确9方面23条举措,从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等共同发力,扩大农产品消费。这一实施方案的发布释放出拓消费、扩内需的积极信号,对持续推动经济稳中向好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农产品消费总体稳定的同时,结构上有待调整。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土特产”仍有较大消费潜力。

翻开这份实施方案,一系列鲜明举措指向推动农产品供需结构升级,释放多样化、品质化、差异化消费潜力。

一、品质化需求

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优化绿色优质产品供给,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

从提高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及原料基地建设水平,到大力推广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质量标准,推动实现优质优价,再到开发新型加工产品、创新地方特色食品,实施方案提出一系列措施,持续创新优化产品供给,打开“土特产”消费空间。

实施方案还强调推进全链条协同监管,包括重点做好保鲜、储运、运输中的防腐剂、被膜剂、着色剂等食品添加剂监管,推动有条件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准入系统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对接等,进一步筑牢“土特产”质量安全底线。

1.机会点:1)有机土特产,有机农产品市场溢价在30-100%,农产品最重要的就是食品安全跟口感,有机农产品不仅越来越受到市场重视,国家在重大项目申报过程中,对于有机绿色市场认证有有一定比例的要求。

二、健康轻食开发

支持食品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推动人工淀粉、菌体蛋白、功能糖、益生菌等新食品配料研发。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开发美味多样的休闲食品、营养健康的饮品,推进开展食药物质等保健食品原料复方配伍备案试点工作,丰富高质量供给。开展气调保鲜、精准保鲜、品质调控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鼓励开发营养健康方便的即配、即烹、即热产品。

1.机会点:1)年轻健康轻食定制。针对白领推出“粗粮沙拉+高蛋白饮品”周套餐。

2)银发营养餐。为社区老人提供低糖豆乳、杂粮馒头等配送。

2.操作路径:采购方案推荐的“功能糖”“菌体蛋白”等新原料 → 与健身工作室/养老驿站合作分销。

3.收益:客单价30-50元,复购率超60%(上海“绿蔬盒子”数据)。

三、县域电商直播

指导电商平台以公益方式扶持一批有特色有潜力的乡村,培育一批扎根乡土的农民主播。引导电商平台开展乡村乡味等主题直播活动,丰富短视频创作,打造有影响力的农产品直播专区。引导电商平台提供常态化、成体系的扶农措施,匹配运营辅导、流量扶持等专项资源包,对集中上市的生鲜农产品给予特别扶持。鼓励电商平台优化算法推荐权重,促进优质优价,避免不正当竞争行为。

1.机会点:1)农产品直播代运营:帮农户开设并代播抖音/快手店铺,抽佣15%-20%。

2)乡村场景短视频:拍摄“果园劳作”“手作过程”吸引文旅消费。

2.操作路径:参加县域免费主播培训 → 签约5-10家合作社 → 用政策流量包冷启动。

3.收益:成熟主播月佣金1-3万元(参考广西“百香果妹”)。

四、赛事经济

结合“购在中国”活动,针对节假日消费市场,以丰收市集、农业嘉年华等形式,开展绿色优质农产品进商圈、进街区、进景区等主题活动,让城乡居民沉浸式体验丰收喜悦。结合“跟着赛事去旅行”、“乐享精彩赛事寻味中华美食”等品牌活动,鼓励体育赛事配套举办本地“土特产”展示展销、乡村美食品鉴等活动,实现消费联动。支持各地结合特色促消费活动,嵌入“土特产”消费主题活动。支持各地农产品经营企业深入对接餐饮等消费细分领域,突出产品特色品质,满足婴幼儿、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等人群多样化需求。

1.机会点:1)流动美食车:在马拉松、村BA等赛事现场卖本地小吃(如牛肉干、果蔬汁)

2)文旅驿站快闪店:在景区赛事期间设摊,卖便携农特产。

2.操作路径:关注“中国农民体育协会”赛事日历 → 提前1个月申请摊位(政策优先本地农户)→ 设计文创包装。

3.收益:单场赛事日均流水5000-2万元(贵州村BA数据)。

五、社区生鲜服务

在销售端,支持菜市场、生鲜超市等标准化改造,支持蔬菜直通车等便利设施进社区,推广“店仓一体”、“预售+集采集配”、移动“菜篮子”等新模式,提高便民服务水平。鼓励源头直采、订单生产,推进产供销一体化。

1.机会点:社区团长;对接农场直采,在小区微信群做“预售+次日达”生鲜团购。

2.操作路基:加盟本地农产品供应链平台(如“美菜网”)→ 以社区便利店为提货点 → 搭配“减脂轻食套餐”提客单价

3.收益:单个500人社区月均利润3000-8000元。

六、营养科普服务

深入推进“健康饮食 合理膳食”专题科普宣传,积极开展“减油、增豆、加奶”和“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水产品摄入”宣传。围绕践行大食物观,开展“顺时而食——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食物”等系列宣传活动,多形式引导居民营养健康消费。开展健康饮奶公益宣传,推广科学饮奶知识,普及灭菌乳国标,培育健康饮奶意识,提高国产奶制品认可度。推出奶类、牛肉等美食地图,宣传各地奶及奶制品、牛肉及其制品等风味特色,推动农产品消费与文旅消费深度融合。

1.机会点:1)社区营养师:在居委会开“节气食疗课”,搭配销售杂粮包、药膳包。

2)中小学食育顾问:为学校设计“认识本地食材”课程,对接农场研学。

3)线上科普课程:通过短视频,系统讲解科普合理搭配吃苦健康,进行线上课程销售。

2.操作路径:考取公共营养师证(补贴2000元)→ 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 → 课程免费引流,靠产品盈利。。

3.收益:单场讲座+产品销售可达3000-8000元。

七、预制菜研发

开展气调保鲜、精准保鲜、品质调控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鼓励开发营养健康方便的即配、即烹、即热产品。

1.机会点:1)家常菜预制化:如梅菜扣肉、佛跳墙等,供应县域酒店/农家乐

2)餐饮店定制:为小餐馆开发标准化菜品(如酸菜鱼料包)。。

3)线上平台定制,为都市打工人研发更多更适合的健康、便捷,甚至家乡的味道。

2.操作路径:使用方案推荐的“气调保鲜技术” → 租用中央厨房代工 → 通过美团快驴进货铺货。。

3.收益:To B毛利率25%-35%,年产值百万级(河南“宴渠老烩面”案例)。

八、农产品包装设计

指导各地发布一批省级目录品牌消费索引,推动品牌目录成为消费目录。支持各地结合节气时令、特色资源进行品牌创意策划,拓展联名、定制、首发等品牌消费模式,激发消费潜力。组织“十城联动共享美食佳饮”活动,推广本地品牌农产品目录。

2.操作路径:参加县域免费主播培训 → 签约5-10家合作社 → 用政策流量包冷启动。

3.收益:成熟主播月佣金1-3万元(参考广西“百香果妹”)。

写在最后:小特产里有大期待。随着政策举措的落实落地,更多优质“土特产”走向大市场,将拓宽乡村全面振兴新路,成为城乡居民餐桌上的健康美味,点亮人们美好生活希望。

来源:共同富裕乡村振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