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盛夏清晨,水果湖畔江汉大学“绿舟环保”志愿队扛着巡河工具出发——这是他们的志愿服务的日常。曾在清源河栽下苦草的他们,如今以“水果湖民间湖长”之名,把校园治水经验带到城市湖泊,架起青春护水桥。
盛夏清晨,水果湖畔江汉大学“绿舟环保”志愿队扛着巡河工具出发——这是他们的志愿服务的日常。曾在清源河栽下苦草的他们,如今以“水果湖民间湖长”之名,把校园治水经验带到城市湖泊,架起青春护水桥。
曾经清源河因为河道硬化、自净能力差,水质跌到了劣Ⅴ类——河面漂着一层绿藻,路过的师生都得捂着鼻子走。“绿舟”志愿者们跟着老师们在清源河南段开展沉水植物、查生物种类、测水质、日常巡河,一年365天没断过。在持续的努力下,南段的水清了,透明度从0.3米涨到1.5米多,数千株沉水植物悄然成“林”。如今,在多方的支持下,清源河治理从南段试点推向了全域,北段的整治也已经开工。
水果湖蓝线面积0.12平方公里,岸线长1.6千米,属景观调蓄型浅水湖泊。去年12月,武昌区水务局招募“民间湖长”,绿舟凭清源河治理的实战经验成功接过水果湖的“守护接力棒”。
“清源河是“自己治”,水果湖要“带人护”!”队员们发起周六“净岸行动”,带动市民,共清岸线。
走向“城市担当”“清源河教会他们“怎么治”,水果湖让他们懂了“如何守”,楚河则让他们学会了“因地制宜”。”队员许景然的实践日记里,记录着这期间的奇妙联结。在清源河治理中学到的“水生生物种类监测法”,被用来评估水果湖生态恢复情况;同时,在楚河(SKP大道段)试点“清源河生态治理技术”,进行“本土化”探索。
从校园河道的“生态修复课”,到水果湖的“全民守护课”,再到楚河的“商业街区治水课”,绿舟把校园“绣花功夫”,绣进了城市治理的蓝图。这场横跨水域的青春实践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诠释。这群年轻人以专业与热忱,在城市的脉络中书写着清澈的未来。
来源:穷理尽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