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交锋:三大轴心,依次转向?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1 22:27 1

摘要:“他们终于开始变得清醒了。不需要什么外交斡旋,更不需要舆论渗透,而是骨干的现实,让他们不得不清醒起来,让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被列强们玩弄于鼓掌之间的殖民主义旧秩序:不坐在餐桌上,就放在盘子里。”

“他们终于开始变得清醒了。不需要什么外交斡旋,更不需要舆论渗透,而是骨干的现实,让他们不得不清醒起来,让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被列强们玩弄于鼓掌之间的殖民主义旧秩序:不坐在餐桌上,就放在盘子里。”

2022年至今的三年里,美国主导的三场恶战,依次打醒了全球三个热点地区的轴心大国:俄乌冲突,打醒了东欧的轴心国俄罗斯;伊以冲突,打醒了中东的轴心国伊朗;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印巴空战和的美国关税战,又打醒了南亚的轴心国印度。

而好巧不巧,这三大轴心国,又恰好依次在我们的北边、西边和南边,他们战略姿态的依次转变,让我们原先并不乐观的地缘格局,一下子出现了难得的窗口期。

但我想问的是,他们真的清醒了吗?是什么让他开始清醒的?如果是真的,那么,他们靠什么来支撑未来的对华新战略?接下来他们的高层动作和真正的项目落实,是否具有长期稳定性呢?他们是把与东方大国的合作姿态、作为与美西方交易的筹码,还是真正想致力于、一带一路的和平发展新格局?我们的战略窗口期,是否真的已经来临?

首先,看俄罗斯。

近期,俄罗斯总统普京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距离俄罗斯最近的美国本土阿拉斯加,进行了会晤,这是两人多年的夙愿。虽然这次会晤,并没有协议、宣言等建设性文件,公开发表出来,但在两大阵营激烈对抗的当下,这种近距离的密切接触,也具有非常耐人寻味的含义。

众所周知,美国对肢解俄罗斯的执念很深,对瓦解中国的执念更深。只不过中俄化解这种危机的智慧不同,苏联垮台了,北约逼到俄罗斯家门口了,连莫斯科都被无人机袭击;但中国却成功化解了美国的各种阴谋阳谋,包括粉碎了各种分裂势力,将美在华间谍组织连根拔起,以及现在、正在舆论战和认知战深水区里的缠斗。

共同的敌人,造就了坚实的兄弟关系和合力御敌的战略方针,这是双方合作的出发点。所以,从这一点来看,目前的俄罗斯,仍然是可靠的。

中俄必须坚定地以“背靠背”的方式,共同御敌于国门之外。双方都清楚,其中任何一方倒下,都会让剩下的那个遭受到更猛烈的攻击。

这是新殖民主义者、与被围堵者之间的生死存亡之战。经济结构可以调和,产业链分工可以调整,但这种深层的矛盾,无法调和。至少在美国彻底放弃霸权,将美军触角、大范围收缩到美洲大陆以前,中俄背靠背的关系,仍将是坚不可摧的。

但我们是一个记忆力特别好的民族,尤其是对历史教训,记忆尤为深刻,不仅把他们写进历史课本里,还把大数据投喂给古代“人工智能大模型”《易经》体系,进行抽象化训练升级。

中俄在历史上有过多次不愉快的记忆,这让很多人都对中俄在多个领域的深度绑定,持观望态度。

是的,我们谁都不敢笃定地判断,这只“双头鹰”、会在下一刻把头转向哪里,东方还是西方?但国与国之间,不要妄谈“友谊”,那是一种奢望。成熟的外交视角,首先就是要看对方做了什么,而不是说了什么。

所以,不管历史上两国有什么爱恨情仇,但我们必须看到,至少自俄乌冲突以来,俄罗斯的整体动作,呈现出确实是想全面深入合作的姿态。你看:

1、2022年,吉尔吉斯坦宣布,俄罗斯不再阻碍、搁置多年的中吉乌铁路项目。2025年7月该项目正式开工,建成后,将缩短中国到欧洲和中东900公里的运输里程,光是运输时间就可以节省7到8天。这是在为我们一带一路的贯通和发展,再一次提速,不可谓意义不重大。而俄罗斯这次的选择,是放行,而不再是阻碍。

2、2024年中俄双方签订《联合声明》,从科技到军事,从经济到教育,合作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各个领域。俄罗斯不仅是不再阻碍,而是与中方进行全方位合作对接,是全面的拥抱。这是信任深化后,俄罗斯向东方的进一步靠拢。

3、中俄的联合军演和巡航,变得更加频繁而紧密了,2025年8月,两国在海参崴联谊、联训。军事上的协同,多次让波涛起伏的远东局势,重回平稳。

4、2025年9月2日,中俄蒙签署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备忘录,旨在建设名为“西伯利亚力量-2”和“东方联盟”两条新的天然气管道。长期以来,在中美俄之间态度模糊的蒙古国、行动的明确,也意味着我们北方门户的地缘态势,变得更加稳固。

“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首段连接仪式上,工人正在焊接接缝 俄新社

其次,看伊朗。

2025年8月31日,伊朗总统佩泽希奇扬落地天津,参加上合峰会,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同时在媒体发文,请求加快推进两国2021年签署的25年合作协议。

众所周知,伊朗国内的亲美派和强硬派,在是否以向美西方妥协、换取不被制裁的问题上,长期争论不休。这导致伊朗的外交战略,长期摇摆不定。而作为一个地区大国,这种战略方向的不确定性,就是致命伤。这会让对手瓦解、离间其内部,有了充分的操作空间;同时,也让合作伙伴不能对其充分信任。

这就造成了三个层面的问题:

1. 在中东地区,伊朗无法充分组织起抵抗美西方的军事力量,不仅无法捍卫中东局势的稳定,连自己本土安全都时刻暴露在美国和以色列的炮火之下,从而失去了地区盟友的信任;

2. 在其国内,无法协调好各方面势力,党争不止,无法安心发展经济、科技;被踢出SWIFT系统后,赖以生存的能源出口,更是雪上加霜,从而失去了国内百姓的信任;

3. 在国际上,无法让合作伙伴、将投资项目大胆推进。事实证明,伊朗对美斗争意志、以妥协为主导的犹疑和矛盾,不仅没有换来美西方制裁锁链的松动,反而让为数不多、愿意与之合作的朋友,非常失望,从而失去了国际社会的信任。

信用,对一个人很重要,对一个企业很重要,对一个国家,尤其是伊朗这样的区域轴心大国,更是重中之重。对敌斗争的坚定意志,和对朋友合作的坚定态度,都是国家信用的基石。信用的崩塌,对一个国家来说,是灾难性的。伊朗,需要尽快重塑这种信用。

伊朗最高领袖要求加快推进中伊合作的呼声,是其目睹了巴以冲突,亲历了伊以冲突后,痛定思痛的醒悟。但很显然,这对于重塑其信用,还远远不够。

中伊在能源、基建、高铁等领域的合作,覆盖范围广泛,2025年上半年,伊朗向中国出口了231亿元人民币的商品,从中国进口了105亿元的商品。但这个贸易数字级别,对于两个大国来说,实在只能算微薄。连中国和菲律宾的贸易额都不如,更不要提被戏称为“铁三角”之一的俄罗斯了。

因此,伊朗的呼声,我们虽然听得很清楚,但主动权在伊朗这边。他要做的事很多,包括但不限于:

1. 尽早在中美博弈的大环境下,用行动明确自己的战略方向;

2. 用坚定的行动,团结军事盟友,尽快稳定中东局势;

3. 尽快统一内部思想。因为以上两点,都必须建立在尽快统一国内各派别之间思想的基础上。只有统一思想,才能统一行动,才能制定明晰的战略方针。

所以,伊朗是否真的被打醒,要看佩泽希齐扬回国后落实上合峰会精神的动作,看哈梅内伊平衡各方势力的手腕。

我们不确定他们是否有这样的决心和智慧,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美西方围剿伊朗的决心是确定。因此,伊朗可以选择的道路,并不多。

以上合组织为跳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利用其区域大国的外交资源,助力一带一路的推进,快速大幅提高中伊两国之间贸易额,是伊朗解决一系列外部困局和内部矛盾的最优解。

而当伊朗真的在行动上、开始落实这些举措时,我们在西侧的地缘态势,将会更加开阔。

最后,看印度。

印度目前拥有从俄罗斯购买后改造的“超日王号”航母,也有自己制造的“维克兰特号”航母,拥有自己的火箭发射能力和轨道卫星,并计划在20235年搭建起自己的宇宙空间站。

印度,虽然经济、科技和军事水平有限,但作为南亚轴心大国,其国内局势一直是稳定的。地缘冲突,也保持在有限的烈度范围,并未深陷泥潭。这是莫迪等印度领导人,值得肯定的地方。

相对稳定的内外局势,就可以让本国专心致力于发展经济。2024年,中伊贸易额不到百亿美元级别,而中印贸易额却高达1300多亿美元,这就是地缘稳定的益处。

我们长期以来,不十分看好这个和美国眉来眼去的“东方大国”,并不是因为中印之间的地缘摩擦,也不是其在各大阵营之间,左右逢源的平衡之术,而是基于其发展基石的全民素质,短期内不能支撑起、很多经济学家声称的“承接下一个制造业大国”的伟大愿景。

但“龙象共舞”的转机,未必不会出现。

2025年8月31到9月1日,印度总理莫迪抵达天津,参加上合组织峰会。印度方面表示:愿以此为契机,同中方深化政治互信,加强经贸等领域互利合作,增进人文交流,共同维护边境地区和平安宁。

你看,这次印方的态度,就和他以往、长期担任“搅局者”的姿态,完全不同。因此,上合10国也终于成功签订了《天津宣言》,这为该组织在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上,维护全球南方国家利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该宣言全称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声明》。

“成员国认为,有必要对联合国进行相应改革,保障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治理机构中的代表性,使联合国适应当今政治和经济现实需要。”

同时提出制定《21世纪欧亚多样性与多极化宪章》的倡议,巩固欧亚大陆发展进程。你看,欧亚一体化进程和我们的一带一路,终于开始对接了。

中印之间,因地缘摩擦和意识形态差异,长期以来,合作发展受阻。这里有当年的殖民主义者,留下来的伏笔,也有印度本国复杂的政治结构,以及冷战以来中美俄博弈的局势变迁等,一系列因素掺杂在一起。但从两个相邻大国的长期发展来看,中印合作的好处,超过彼此对抗。

印度长期以来,高举“共同价值观”的大旗,希望跻身西方阵营。但美国的关税大棒,让莫迪感受到了殖民主义的阴影,从未从印度头上离去,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印,本该有更多的相同立场。但印度的“投名状”,换来的却是美国50%的关税噩梦。

但,还是那个问题,印度真的清醒了吗?莫迪真的清醒了吗?这头南亚“白象”真的准备转头北望了吗?我们还是不要着急下结论,还是要看莫迪下一步的行动,会不会拓展和深化与中国的合作,保护中资在印度的利益。还是继续左右横跳,甘当美西方在亚洲围堵中国的马前卒,在各种多边组织中充当“搅局者”的角色。

俄罗斯、伊朗和印度,这三个原本都以为可以凭借自己区域大国的影响力,在中美博弈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抓住机遇,求同存异,联动发展。但现实却给了他们狠狠一巴掌,他们心心念念要加入全球富豪联盟的愿望,他们所谓“基于共同价值观”的资本主义信仰,正在美国霸权冰冷的棍棒下,变得支离破碎。

他们终于开始变得清醒了。不需要什么外交斡旋,更不需要舆论渗透,而是血淋淋的现实,让他们不得不清醒起来,让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被列强们玩弄于鼓掌之间的殖民主义旧秩序:不坐在餐桌上,就放在盘子里。

综上所述,东欧、中东、南亚三个轴心大国的依次转向,必然会为我们的地缘格局,带来重要的窗口期,南、北、西,依次转向;接下来,我们就可以专心处理东侧海疆的问题了。

好了,关于我对三个地区大国、依次转向观点的论述,您有什么需要批驳或补充的,欢迎打在评论区里和大家一起讨论分享,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记得点赞、收藏、推荐或者转发、关注。如果你想通过打赏的方式对博主表示支持,也可以找到赞赏按钮,对视频打赏鼓励。

来源:静哥哥Jin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