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忻府区秀容街道南关村的无花果种植基地迎来丰收。经过数月的精心管护,大棚内的无花果已陆续成熟,进入采摘期。今年果实品相和口感均优于往年,一经上市便掀起预订热潮,吸引了周边群众和外地游客专程前来,成为全区特色农业的又一张亮眼名片。
近日,忻府区秀容街道南关村的无花果种植基地迎来丰收。经过数月的精心管护,大棚内的无花果已陆续成熟,进入采摘期。今年果实品相和口感均优于往年,一经上市便掀起预订热潮,吸引了周边群众和外地游客专程前来,成为全区特色农业的又一张亮眼名片。
走进无花果种植基地,翠绿的枝叶间缀满紫红饱满的果实,果香扑鼻。清晨6点,基地负责人张有明已戴好手套,穿梭于果树之间,仔细查看果实的成熟度,并小心翼翼地采摘。这样的清晨忙碌,已成为他四年来的日常。
“每天6点就开始摘果,最近基本都是预定单。客户提前说好,我们摘好他们过来取。”他告诉记者,今年受气候影响,无花果的成熟期比去年晚了近一个月。但这份“迟来”并未影响收成——在科学管理和充足农家肥的滋养下,今年的果实品相反而更佳。“我们全部施农家肥,口感比施化肥的好很多,果子也更大。一个大棚就要用上五六车肥,长势确实不错。”张有明望着硕果累累的枝头,欣慰地说。
张有明的无花果采摘园在忻府区可谓独树一帜,是他四年来“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探索出来的成果。在当初决定引进无花果种植时,面临的是毫无经验可循的困境,从最初50公分一株的密集试种,调整到如今一米一株的科学间距;从摸索打顶控高,到确保每颗果实充分成熟——每一个细节,都是他反复尝试、学习、观察和总结的成果。
“第一年不懂,种得太密了。现在学会了打顶,不然果树会长到大棚顶,上面的果子根本熟不了,白白消耗养分。都是一年一年慢慢摸索出来的。”张有明感慨道。
如今,他种出的无花果凭借个头大、口感甜的优势,不仅吸引了周边顾客,更让大同、朔州甚至五台山的游客专程前来采摘。如今,他真正成为懂技术、善经营的“无花果管家”。
“家人们,我们的无花果马上就要上市了,现在已经陆续成熟。像这颗已经七成熟,想要的话一定要提前预约,这两天果子少、要的人多,不预约可能买不到。”在大棚另一角,张有明的女婿杜俊正通过手机热情地直播。自从采摘园建立,张有明的两个女儿和女婿便主动承担起销售重任,形成了明确的分工:张有明和家人负责田间管理,除草、施肥、控温,把好“品质关”;子女们则通过网络直播、记录种植日常、对接超市等方式,全力开拓“市场路”。
“以前总觉得农业就是种玉米,现在发现还可以这样做,很有意思。对我们全家来说,这份事业不仅带来了可观收入,更让大家有了共同努力的方向。”杜俊对记者说道,“尤其,到今年是我们种无花果的第四年,我们的经验更丰富,果实的个头和甜度都得到了顾客的高度认可。现在每天早晨9点前果子就卖完了,复购率也越来越高。”
今年,果园新增了两亩种植面积,目前共种植3000多棵无花果树。依托忻州古城带来的客流优势,加上一贯严格的品质把控,这里的无花果始终保持自然香甜,口碑逐年提升。
本地顾客赵晨告诉记者:“我每年都来,这里的无花果比水果店的更新鲜、更饱满,更好吃。每次都会买五六斤,还会送一些给朋友,大家都特别喜欢。”
“现在网络发达,我从抖音上了解到这里,前几天来了一趟,老板说需要预定。今天我特意来取,果子的品相、颜色都很好,现场尝了尝,又软又甜,非常满意。”通过抖音下单的顾客郭东兴说。
随着无花果产业的不断发展,张有明一家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老一辈扎根土地、坚守品质,年轻一代借助网络、开拓市场。在这一守一拓之间,普通无花果成了全家的“致富果”,也为忻府区特色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希望。
来源:山西画报忻州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