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6日,海淀教科院、西三旗学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联合举办了“海淀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大讲堂”开学第一课《点燃孩子心中科技报国的火种》。
9月6日,海淀教科院、西三旗学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联合举办了“海淀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大讲堂”开学第一课《点燃孩子心中科技报国的火种》。
海淀家长学校开学第一课特邀航天科普作家顾璐琰作为主讲嘉宾。她主要从事航天领域的科普、技术开发及推广工作,出版有《漫画航天新科技》《火箭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到有繁星的地方去》等系列科普丛书。
顾璐琰从阅兵场上的航天印记,讲述了大国重器背后的科学家精神,分享了亲力亲为的科普教育实践和思考。
顾璐琰举例与孩子开展“家庭生活中的科普实践”,将有趣的航天科普知识与学科中的生活内容相结合,告诉大家——家庭教育即生活体验与实践。她还给家长们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1️⃣与孩子多沟通交流,引导孩子独立思考、探讨、解决发现的问题;
2️⃣培育孩子的家国情怀,从小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以服务社会、报效祖国为荣,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接下来
让我们来看看
课程的主要内容都有哪些
讲座内容围绕“国之重器,巡天探海”“铸箭为犁,薪火相传”“触摸星海,与娃共成长”三方面展开探讨。
国之重器,巡天探海
以9月3日阅兵仪式上的战略核力量、反导系统、无人作战群、空中梯队以及导弹和火箭为切入点,顾璐琰向大家引入了“苍穹之眼”卫星,指出遥感、通信、导航、气象等卫星系统的协同运作为国防力量提供了保障。中国空间站、载人登月计划、火星探测这系列探索,正是中国力量的具象化体现。
铸箭为犁,薪火相传
谈起天安门前驶过的大国重器,顾璐琰谈到,它们的背后,是一代代像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毕生坚守。从“东方红一号”奏响寰宇,到如今深空探测屹立世界前沿,无数科学家们一次次完成从0到1的原始突破。他们始终将爱国情感化为探索和研发动力,为千万人民铸就了捍卫和平的国之盾牌,托举起民族走向复兴的磅礴力量。
触摸星海,与娃共成长
顾璐琰讲述了自己经常带着孩子走进实验室、科技馆与历史展览馆,让孩子在无声的课堂中找到探索未知的兴趣,从而引出科学素养培养与家庭教育的联系。谈起航天科普,她鼓励更多家长引导孩子阅读和航天有关的科普读物,点燃孩子们对科技的热情。在科普教育方面,她指出,家长们应以科普阅读为基础,为孩子挑选优质读物,可以借助纪录片、科普馆体验等形式,将书本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进而以科学实践活动为升华,带领孩子参与小实验、野外观察或模型制作,引导他们从“被动接收”转向“主动探索”。
讲座结束后
家长们纷纷写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起来看看吧
1
首都师范附属育新学校 魏舒毅家长
海淀家长学校开学第一课上,顾璐琰老师以科学家之智与母亲之爱,将九三阅兵中巡天探海的国之重器,转化为生动的教育启示。不仅剖析了这些科技奇迹背后的技术逻辑,更揭示了科学家们爱国奉献、严谨专研、攻坚克难、团结互助的精神内核——这些精神,是孩子们未来科技报国不可或缺的成长基因。我们会以此次大讲堂为起点,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日常。相信在家庭与学校的同频共振下,今日稚嫩的孩童,明日必将成长为国之脊梁,亲手铸就新的国之重器,让科技强国的理想代代相传。
2
首都师范附属育新学校 刘一诺家长
顾璐琰老师以阅兵为切入点,从工作环境及工作内容带来了一堂生动的航天科普课。我最受触动的是,她利用周末带小女儿走遍国内博物馆,不仅填补周中陪伴空白,还点燃了孩子对历史知识的好奇心。
顾老师现场分享经验:为带女儿去博物馆,她甚至提前一天到馆学习,挑出孩子可能感兴趣的藏品,提前渗透知识,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积极性。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只要家长用心浇灌,孩子定能茁壮成长。孩子的未来就藏在家长用心陪伴她走过的每一段时光里。
3
北师大二附中海淀学校 杨雅萌家长
作为一名初二学生的家长,在金色的九月,我先后观看了庄严的阅兵仪式和顾璐琰老师主讲的“点燃孩子心中科技报国的火种”家庭教育讲座,心潮澎湃,感触良多。
此次阅兵式上展示的国之重器,背后是无数科技工作者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的成果。讲座清晰地揭示了国家发展对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培养孩子的科技素养和创新精神,不仅是家庭教育的重点,更是关乎国家未来的大事。我们家长有责任引导孩子将个人兴趣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孩子掌握科技的重要性,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
4
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 张利安家长
九三阅兵给我带来的感动还未消散,顾璐琰老师的分享又让这份感动进一步加深。航天、军事等国之重器领域,每一项重大创举都是优秀团队智慧的结晶。为国家发展出力的行业,劳动者往往要付出巨大辛劳。家长需认真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及背后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支持孩子为国家民族奋勇前行,鼓励孩子拥有可掌控的梦想,让孩子成为自食其力、惠及他人、奉献社会,为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发展添砖加瓦的社会公民。
5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实验小学 周世远家长
顾老师带我们回顾了九三阅兵中大国重器的风采,引导家长关注国家科技发展。她结合自身经历,为我们开启科技探索与家庭科学素养提升之旅。顾老师强调,要高质量陪伴孩子,通过亲子共读科普读物、观看纪录片等方式,在孩子心中种下科技报国的种子,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让孩子明确兴趣方向,熏陶家国情怀。她还讲述了科学家精神,让我深受触动。
作为家长,我深知要与孩子共同成长,保护其好奇心,给予他们自由发问的空间,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家庭是孩子科技梦想的摇篮,每一次陪伴学习和动手实践,都是在培养孩子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科技兴邦,少年强国,我们定会为孩子的科学素养培养打好基石,让他们为祖国的科技腾飞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6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第二实验小学
刘子皓家长
顾老师首先分享了她在工作中的亲身经历与感受,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航天事业的魅力与艰辛。通过她的讲述,我了解到,九三阅兵中的大国重器,绝非凭空而来,是一代代科学家的毕生坚守。正是这些科学家们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忠诚,才托举起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也让我们明白爱国与奉献的真正含义。
在教育经验分享环节,顾老师的家庭素养教育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带着孩子研究科普书籍、观看纪录片、前往科技馆并进行科学实践,通过这些方式,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这种亲身实践、寓教于乐的教育方法,不仅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点燃了他们科技报国的火种。
7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附属育鹰小学
杨子峤家长
观看了海淀家长学校的“开学第一课”,我深受触动,更加意识到家庭才是孩子科学素养的第一课堂。
阅兵中的国之重器让人振奋,而顾老师的分享则提醒我,要把爱国情怀落实到日常教育中。过去我只顾打卡、盯分数,忽视了深入学习的价值。今后我将做出改变:第一,每周安排一次参观科技馆或展览的深度学习,不走马观花;第二,与孩子共读科普书籍、一起做小实验,形成“问题清单+实验日志”;第三,让孩子主动讲解新知识,用表达加深理解。
我相信,持续的陪伴和行动,会让“科技报国”的种子在孩子心中扎根,并伴随他们茁壮成长。
8
9511联合社区幼儿园 张羽诺家长
通过学习,我决定在今后的孩子教育方面,不能只学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多带着孩子走进实验室、科技馆与历史展览馆等场所。这些都是孩子成长无声的课堂,可以激发她们对未知的兴趣、对探索的渴望。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将以科普阅读为基础,为孩子挑选优质读物,构建知识框架、激发想象,以纪录片为延伸,通过震撼的视听语言,将书本概念转化为生动真实的科学图景,以科普馆体验为核心,带领孩子参与小实验、野外观察或模型制作,引导他们从“被动接收”转向“主动探索”。
9
富力桃园幼儿园枫丹分园 郭星禾家长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海淀家长学校“开学第一课”像及时雨。“科技报国”对孩子虽抽象,但老师用航天故事、趣味案例,把知识讲得浅显易懂。我发现科技启蒙离孩子很近,先让他们感受科技奇妙,才能种下向往的种子。作为大班家长,正愁如何帮孩子建立学习兴趣,这场讲座给了答案——无需刻意灌输,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带他探索,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兴趣。
10
金幼清景园幼儿园 李欣依家长
顾老师说“孩子的未来,就藏在你今天用心陪她走过的每一段时光里”,让我深有感触。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我越来越意识到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引路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带孩子进行科普阅读、观看纪录片、去科技馆体验……在这些点滴的体验中,持续加强孩子科技报国等精神品质的培养,照亮孩子的前行之路。
海淀家长学校以家庭教育大讲堂为平台,采用互联网+家庭教育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科学普及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取得积极成效,受到了家长的好评。
“海淀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大讲堂”自2021年12月18日举办第一讲至今,共播出了一百零四讲。截至目前,海淀教育云直播平台播放数据显示,海淀家长学习人数已累计达到347.9万人次。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