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坑老”的六大套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1 21:51 1

摘要:套路:在社区、公园、菜场附近或通过电话,以“免费体检”“健康讲座”为名,用简易仪器检测后夸大病情,宣称只有他们的“特效药”“神奇保健品”能治。拆招:不轻信街头“专家”,身体不适务必到正规医院就诊。免费项目常是高价陷阱的开端。

警惕!揭秘“坑老”的六大套路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朋友用药需求增多小编准备了一些常见的“坑老”套路大家可千万不要被忽悠啊认清这些“坑老”套路见招拆招!

一、“专家义诊”免费诱饵

套路:在社区、公园、菜场附近或通过电话,以“免费体检”“健康讲座”为名,用简易仪器检测后夸大病情,宣称只有他们的“特效药”“神奇保健品”能治。拆招:不轻信街头“专家”,身体不适务必到正规医院就诊。免费项目常是高价陷阱的开端。

二、“亲情攻势”温情洗脑

套路:推销员常上门或电话“关心”,叔叔阿姨叫得亲热,陪聊解闷,甚至送点小礼品,取得信任后推销高价无效产品。拆招:保持清醒,真正的亲情不是靠推销维系。多与子女、老邻居交流,遇事商量。突然的“热情”背后往往藏着算计。

三、“健康讲座”会场营销

套路:组织老年人参加“健康讲座”“感恩答谢会”,播放煽情视频,请“专家”或“治愈患者”现身说法,制造抢购氛围,诱导当场高价购买。拆招:警惕以赠送鸡蛋、面条等吸引参会的活动。会场封闭环境易被洗脑,尽量不参加,或坚决做到“只领礼品不掏钱”。

四、“高科技”“祖传秘方”虚假包装

套路:宣称产品是“最新纳米技术”“量子科技”“航天员专用”“宫廷秘方”“包治百病”,或虚构“权威机构认证”。拆招:保健食品广告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警惕“包治百病”“绝对有效”等绝对化用语。可登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查询产品真伪和批准信息。

五、“免费旅游”强制消费

套路:以低价或免费组织旅游为诱饵,途中将老人带到保健品公司或所谓“生产基地”,进行封闭式推销。拆招:天上不会掉馅饼。谨慎参加此类活动,特别是需要提供详细个人信息的。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

六、“存货不多”“限时优惠”饥饿营销

套路:利用老年人节俭心理,谎称“活动最后一天”“厂家清仓”“名额有限”,制造紧迫感,催促老人仓促付款。拆招:保持定力,购买前务必三思并与家人商量。任何关乎健康和钱财的决定,都不应匆忙做出。

筑牢防骗防火墙记住这些“四要四不要”!

四要:

1、要科学就医。身体不适,第一时间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遵医嘱用药。保健品是食品,不能替代药品治疗疾病。

2、要查验资质。购买药品认准“国药准字”批准文号;购买保健品认准“蓝帽子”标志及批准文号(“国食健注G2023XXXX”或“食健备J2023XXXX”)。购买前,务必在药店、商超等正规场所,并索要发票等凭证。

3、要理性看待宣传。警惕“药到病除”“彻底根治”“无效退款”等夸大、绝对化宣传语。凡声称能治病的保健品,都是骗人的!

4、要与家人沟通。遇到推销或打算购买高价产品时,多与子女、亲友商量,听取他们的意见。

四不要:

1、不要轻信“免费”“优惠”。警惕小恩小惠背后的陷阱,不参加来源不明的健康讲座、免费体检、低价旅游。

2、不要透露个人信息。不轻易向陌生人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家庭住址、病史等敏感信息。

03

不要迷信“专家”“权威”。对所谓“专家”“教授”“神医”及“治愈案例”保持警惕,核实其身份和机构资质。

4、不要冲动消费。不被现场氛围和推销员话术左右,捂紧钱袋子,任何决定留到回家冷静后再说。

来源:中国品牌与防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