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崩塌最彻底的专业,从年薪20万起步到月薪3千,大批毕业生转行!土木当年的火热,不亚于如今的计算机和人工智能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1 21:24 1

摘要:提到 “曾经的热门专业”,建筑学绝对能排进前三 —— 十年前,学建筑的毕业生是 “香饽饽”,进设计院起薪就能过万,资深设计师年薪 20 万不是梦,名校毕业生更是被各大房企、设计院抢着要。

土木当年的火热,不亚于如今的计算机和人工智能。
在房地产扩张时期,一大群土木学生几年内就实现了财富自由。

提到 “曾经的热门专业”,建筑学绝对能排进前三 —— 十年前,学建筑的毕业生是 “香饽饽”,进设计院起薪就能过万,资深设计师年薪 20 万不是梦,名校毕业生更是被各大房企、设计院抢着要。

可谁能想到,现在的建筑学专业,却成了 “崩塌最彻底” 的专业之一:985 毕业生进设计院起薪只有 3 千,二三线城市建筑岗月薪甚至不够房租,更有不少名校毕业生被迫转行,连 “985 建筑学高材生去做遗体火化工” 的新闻都引发热议。

不是职业不好,而是这种 “专业与岗位的落差”,藏着建筑学专业的无奈。

今天就拆透这个专业的 “由盛转衰”,帮大家看清选专业 “只看过去不看未来” 的坑。

一、曾经的 “香饽饽”:学建筑 = 捧 “金饭碗”,名校生被抢着要

十年前的建筑学,有多火?高考时,它是理工科里的 “高分专业”,想进同济大学、清华大学的建筑学,分数得比一本线高 100 多分;毕业时,设计院、房企的 HR 会主动去学校招人,本科生起薪普遍 8K-12K,工作 3-5 年成为主创设计师,年薪能冲到 20 万 - 30 万;就算进不了大公司,自己开个小设计工作室,接些家装、小型公建项目,也能活得滋润。

那时候的建筑行业,靠 “房地产红利” 和 “基建扩张” 撑得满满当当:各地盖新楼盘、建商业综合体、修文化场馆,项目多到做不完,设计院经常要加班赶图,甚至要 “抢人”—— 会用 CAD、懂方案设计的毕业生,根本不愁找工作。

很多人觉得 “学建筑能赚大钱、有成就感”,毕竟亲手设计的房子拔地而起,那种满足感是其他行业很难比的。

更吸引人的是 “社会认可度”:提到 “建筑师”,大家会觉得是 “高端专业人士”,比普通白领更有面子;而且建筑行业讲究 “经验越老越值钱”,老设计师的身价只会涨不会跌,这种 “长期安全感”,让很多人挤破头也要学建筑。

二、现在的 “困境”:项目锐减、薪资暴跌,985 毕业生也难扛

转折点出现在近几年,随着房地产调控收紧、基建投资放缓,建筑行业的 “寒冬” 来得又快又猛。

最直接的变化是 “项目少了”—— 以前设计院门口排着队送项目,现在要主动去 “抢项目”,甚至有些小设计院因为接不到活,直接倒闭或裁员;房企也在收缩,很多房企的设计岗不招人,反而在裁员,连曾经的 “头部房企” 都在缩减建筑相关岗位。

项目少了,岗位自然缩水,薪资更是 “断崖式下跌”。现在二三线城市的建筑设计岗,月薪普遍 3K-5K,连当地平均工资都达不到;就算是一线城市的设计院,985、211 毕业生的起薪也只有 6K-8K,还得天天加班赶图(业内叫 “画图狗”),性价比极低;更惨的是有些小型设计院,不仅薪资低,还经常拖欠工资,毕业生干几个月就被迫离职。

网上热议的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毕业生去做遗体火化工”,其实不是个例。很多建筑学毕业生找不到对口工作,要么去做和专业沾点边的室内设计(薪资比建筑设计还低),要么考公务员(报 “三不限” 岗位,竞争超激烈),要么彻底转行做互联网运营、销售,把几年学的建筑知识抛在脑后。

不是他们不想做本专业,而是 “对口岗位要么没机会,要么养不活自己”。

三、为什么会 “崩塌”?不只是行业寒冬,还有这两个深层原因

建筑学专业的 “崩塌”,不只是 “房地产不行了” 这么简单,还有三个更深层的原因:

第一个是 “毕业生过剩”。

看到建筑行业火,很多高校跟风开设建筑学专业,从 985、211 到普通二本、民办院校,几乎都有建筑系,每年毕业生数量翻了好几倍。

可行业岗位却在减少,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薪资自然上不去,就业自然变难。

第二个是 “行业转型慢”。

现在国家提倡 “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海绵城市”,但很多设计院、房企还在做传统项目,转型跟不上;加上年轻人买房需求减少,商业地产、住宅项目减少,新的项目类型(比如养老地产、产业园区)又需要新的设计能力,很多老设计师都跟不上,更别说刚毕业的学生了。

四、已经学了建筑学?别慌,这三个方向能破局

如果已经学了建筑学,或者想转方向,不用完全 “放弃”,这两个方向能帮你破局:

第一个是 “考公或进国企”。

建筑相关的体制内岗位其实不少:比如住建局、规划局的规划管理岗,负责城市规划、项目审批;比如自然资源局的土地利用岗,对接土地规划;再比如国企背景的设计院(比如中国建筑设计院、地方市政设计院),虽然薪资不如以前,但稳定,不会轻易裁员。

考公时,建筑学专业能报的岗位比 “三不限” 多,竞争也小一些。

第二个是 “看向国际市场”。

国家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还在搞基建,比如东南亚、非洲的公路、港口、住宅项目,需要大量建筑人才。

如果能学好外语(英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再懂点当地文化,去海外项目做设计或管理,薪资比国内高不少,发展空间也大。很多国企设计院都有海外业务,可以重点关注。

建筑学专业的 “崩塌”,给所有考生和家长提了个醒:选专业不能只看 “以前有多火”,更要想 “未来十年行业会不会变”。

其实没有 “不好的专业”,只有 “跟不上时代的人”。

建筑学专业如果能跟上绿色建筑、国际基建的趋势,依然有机会;但如果还停留在 “传统画图”,就只能被淘汰。

对 26 届考生来说,选专业时要多查行业报告,多了解国家政策(比如双碳、新能源、乡村振兴),选那些 “有政策支持、有技术迭代、有长期需求” 的专业,才不容易踩坑。

建筑学专业的 “起伏”,也是在提醒我们:人生不是一条直线,遇到变化时,学会调整方向,比纠结 “选错专业” 更重要。

来源:狐狸先森讲升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