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朋友,他们或许行动不便,或许无法自如地表达,又或许眼前的世界一片黑暗,但他们同样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他们,就是残疾人朋友。一直以来,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和权益保障,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两部门联合发文,一系列
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朋友,他们或许行动不便,或许无法自如地表达,又或许眼前的世界一片黑暗,但他们同样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他们,就是残疾人朋友。一直以来,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和权益保障,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两部门联合发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将为残疾人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意?又会给残疾人的生活带来哪些具体的改变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
一、司法保障:让公平正义触手可及
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发布的《关于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优质诉讼服务的十条意见》及配套文件《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无障碍环境建设规范》,为残疾人在司法领域开启了一扇便捷之门。
想象一下,一位肢体残疾的朋友要打官司,如果法院的台阶又高又陡,没有无障碍通道,他连进入法院都困难,又何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如今,按照新规,各级人民法院新建的诉讼服务场所和服务设施都得符合无障碍建设规范,已有的不符合的也要进行改造。有条件的法院还会建设专门的无障碍法庭、无障碍调解室。这就意味着,残疾人朋友可以轻松进入法院,参与诉讼。
在信息交流方面,也有了贴心的安排。法院会在诉讼服务场所为不同残疾类别的朋友提供语音、大字、同步字幕等无障碍信息交流服务。这对于听力、视力有障碍的朋友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比如,听障朋友在庭审过程中,通过同步字幕就能清楚了解各方的发言,不再因为听不见而迷茫。
诉讼服务也更加精细化了。现场能自主办理诉讼事项的残疾人,会被引导至绿色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会耐心沟通、指导办理;现场不能自主办理的,会安排专人提供代办、帮办服务;无法来院办理的,还能通过线上平台、热线电话办理,或者享受预约立案、上门立案等服务。而且,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还能依法享受缓、减、免诉讼费等司法救助,大大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在案件处理上,鼓励有条件的法院开辟绿色通道,对涉残疾人案件专门标识,实现优先立案、优先审判、优先执行。符合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督促程序、简易程序的,在尊重残疾当事人意愿的基础上,做好案件繁简分流,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让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能尽快得到实现。这一系列举措,让残疾人在司法的道路上不再艰难前行,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二、医疗服务:就医之路不再坎坷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中国残联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残疾人友好医疗机构建设的意见》,给残疾人就医带来了福音。
曾经,很多残疾人朋友去医院看病,会面临诸多不便。医院的无障碍设施不完善,没有低位服务窗口,轮椅进不去卫生间,自助服务终端没有语音提示,挂号、缴费困难重重。现在,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医疗机构要设置符合标准的无障碍标识、无障碍停车位(含残疾人机动轮椅车),设立低位服务窗口,设置无障碍卫生间。挂号、叫号、缴费等自助公共服务终端设备,要具备语音、大字等无障碍功能,或者保留现场指导、人工办理等传统服务方式。这就方便了视力、肢体残疾的朋友在医院顺利通行和办理业务。
为了给残疾人提供更多便利,医疗机构还鼓励配备可租借的轮椅、平车,方便残疾人移位的辅助工具及防洒餐盘、助食餐具等照护器具,并在入口或者显著位置,对机构内主要无障碍设施或咨询服务台、人工服务窗口、自助服务终端等进行标注指引。这样,残疾人朋友在医院就能更加轻松地找到自己需要的服务和设施。
在就医流程上也进行了优化。提供多渠道挂号服务,完善电话、网络、现场预约等多种挂号方式,畅通家人、亲友、家庭医生等代残疾人预约挂号渠道。针对残疾人特点,优化就诊路径,简化入院手续办理、医保审核、出院结算、检查检验预约、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等服务流程。同时,依托医联体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积极发挥家庭签约医生作用,畅通双向转诊渠道,通过下沉专家、预留门诊号源和住院床位等方式,为残疾人随访、复诊、康复等提供便利。这一系列措施,让残疾人就医不再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真正实现了便捷就医。
三、文化生活:多彩世界不再遥远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中国残联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广电视听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通知》,丰富了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以前,很多影视作品没有字幕、手语或者口述音轨,这让听障、视障朋友很难享受其中。现在,通知要求加强无障碍广电视听节目供给,鼓励电视剧、网络视听节目等加配字幕、手语或者口述音轨,鼓励和支持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机构提供面向残疾人的无障碍公益视听服务,还探索将无障碍电影向电视剧、纪录片等领域延伸。这样一来,听障朋友可以通过字幕理解剧情,视障朋友能通过口述音轨感受影视作品的魅力,他们也能和普通人一样,尽情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以“智慧广电 + 公共服务”为方向,搭建智慧广电助残服务平台,加强助残服务平台无障碍建设和改造,为残疾人提供便捷化智慧化综合信息服务。统筹利用好宣传文化部门和残联系统的数字文化资源,更好满足残疾人个性化、差异化文化视听需求。各地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联合基层残联、慈善机构,建立残疾人关心关爱和帮扶机制,完善基层残疾人服务网络,开展扶残助残志愿活动。鼓励各地广电网络服务网点结合设施条件,开设无障碍服务窗口、爱心通道,开展上门服务,为残疾人提供便利。在“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重要时间节点,还会开展系列广电助残宣传活动,打造品牌栏目,形成品牌效应,鼓励制作播出丰富多样的助残节目、助残公益广告、无障碍环境建设主题公益视听节目等,讲好新时代残疾人奋斗拼搏的故事。这不仅丰富了残疾人的文化生活,也让社会更加了解残疾人的世界,促进了社会的融合与和谐。
两部门的这些发文,从司法、医疗、文化生活等多个方面,为残疾人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这背后,是国家对残疾人权益保障的重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每一项举措,都是对残疾人朋友的关爱与尊重,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希望。当然,在政策的落实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但只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持续关注残疾人的需求,不断完善相关措施,就一定能让残疾人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让他们真正融入社会,共享发展成果。
来源:馨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