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东西湖区农投集团(下称区农投)植物工厂里,孩子们俯身观察嫩芽破土,指尖轻触叶脉纹路,记录秧苗拔节高度,将课堂搬进郁郁葱葱的"自然实验室"。
春风拂过,研学少年接踵而至。
在东西湖区农投集团(下称区农投)植物工厂里,孩子们俯身观察嫩芽破土,指尖轻触叶脉纹路,记录秧苗拔节高度,将课堂搬进郁郁葱葱的"自然实验室"。
今年春季,区农投将“实验室+农田”的农业科技及生产优势,转化为研学经济的独特资源,将植物工厂、维农种苗基地、食用菌种植基地、月亮谷等优势资源串珠成链,迎来一波又一波红领巾,呈现“课程迭代、预约爆满、产业链延伸”的研学热潮。
“一颗种子成长为蔬菜,需要吸收哪些营养成分?”
3月31日上午,在位于东西湖维农种苗有限公司内的区农投植物工厂里,一节《水培蔬菜:根系的“水下呼吸”》研学课正在进行,农业技术员舒玉霞轻轻掀起栽培床上的盖板,刹那间,数百株奶油生菜的银白色根系如瀑布般垂落。
原本屏息凝神的学生们瞬间沸腾:“没有土,居然也能种蔬菜!”学生们还细心观察到,水培蔬菜的根系并非传统土壤栽培的棕褐色,而是呈现珍珠白,每条须根上都附着晶莹的营养液珠。
水培支架种植蔬菜。
此时,占地12000平方米的智能植物工厂,变身魔法教室。舒玉霞一键打开自动设备,直观展示,如何运用科技精准控制温度、光照。
“今年春季,我们推出了从种子到餐桌的研学课程体系。”区农投子公司东西湖维农种苗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赵伟伟介绍,基地拥有智能育苗温室2.4万平方米,以及百亩生态农业生产示范区,蔬菜全年生产不停歇,依托这些优势,“种子实验室”“大棚移植”“水培蔬菜”“果蔬采摘”等精品研学课程上线。
在农业技术员的讲解下了解蔬菜种植。
在智能育苗温室,学生们“解剖”种子:外层深褐色的种皮如同铠甲,抵御虫害;绿色的子叶如同银行,储存着幼苗生长所需的能量包;最核心的胚芽蜷缩如胎儿,等待破壳时刻。
在大棚种植区,学生们见证蔬菜“搬家”,如何从育苗温室移植到大棚;认识农具“进化”,智能化无人设备当主角,传统铲锹当配角。
在食用菌基地,菌菇也有“育儿室”,学生们认识灵芝、玉木耳等特色菌类的“个性”,并亲手参与菌包制作。
学生们探索食用菌的生长秘密。
吴家山第六小学陆彦乔老师对“从种子到餐桌”的课程体系赞不绝口,“做到了跨学科融合,植物生理涉及生物知识、生长数据统计涉及数学知识、观察日记涉及语文知识,知识从碎片化变成系统化,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认知闭环,完整生命周期观察让学生建立‘播种—管理—收获—食用’的认知链条,深刻理解‘盘中餐’背后的知识逻辑。”
学生们走出植物工厂,又一头扎进一旁的武汉月亮谷露营农场。
去年11月,由区农投打造的武汉月亮谷露营农场正式营业,农场紧邻植物工厂,有亲子乐园、共享菜园、水上游乐、科普农事体验区、小小农夫乐园等丰富的游玩场景。
丰富多样的游玩场景,吸引众多家庭驻足打卡。
据悉,月亮谷所处地块,原本是一块“夹缝地”,夹在植物工厂和油纱路之间,并被沟渠和水塘隔断,不利于连片种植,也不具备科研实验田条件。
何不将这块地盘活为农业休闲观光地?
区农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植物工厂研学往年也在开展,一次课程只需半天时间,且周边2公里内没有其他旅游业态,研学群体结束课程后,通常直接返程。
月亮谷开张后,学生们在植物工厂学习后,出门直接来到月亮谷,沉浸式体验新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习和游玩内容,也巩固了学习成果,半日游可延长为一日游。
据悉,从3月初至今,每天有超400人的研学团队前来。还有很多亲子家庭自发前来。
学生们探索蜜蜂授粉。
“原本只计划玩半天,没想到玩了两天,太开心了!”上周六,家住硚口的汪女士带着孩子前来,上午在植物工厂体验“小农夫”,下午在月亮谷露营,尽享春日美好。晚上准备返程时,手机地图搜索发现茅庙集和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就在10公里内,于是改变计划,前往茅庙集附近的酒店住宿,第二天带着孩子打卡了茅庙集和杜公湖。“两天之内,自然景点和历史景点都玩到了,很值!”
摊开东西湖区地图,记者发现,月亮谷正好处在柏泉街全域旅游各景点的一个“气口”,周边的空港湿地花田、杜公湖、柏泉茶园、茅庙集、景德寺等知名景点都在10公里范围内。
月亮谷成了链接植物工厂和周边景点的一颗“活子”,遇上双休,游客可在植物工厂和月亮谷游玩一天,然后留宿柏泉,第二天再去空港湿地花田与飞机合影,去杜公湖泛舟湖上,去柏泉茶园品一口青翠,去茅庙集穿汉服拍照,去景德寺游禅意园林。
报道支持 - 区农投集团
文 - 王露
文 - 但峰、徐一帆
通讯员 - 方懿 徐阳 赵伟伟
来源:小燕的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