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巴音孟和嘎查的柠条实验田,博士研究生团队扎根一线,成功培育出“蒙柠1号”等新品种,具备小叶多、刺少、木质化低等特点,正在进入新品种认定阶段。与此同时,科技小院技术人员走进牧户家中,为肉羊进行健康体检,开展饲养管理指导,帮助牧民科学养殖。牧民刘喜家30只绵羊的
在杭锦旗伊和乌素的草原上
国家级科技小院
正在成为推动草原产业发展的
重要平台
在巴音孟和嘎查的柠条实验田,博士研究生团队扎根一线,成功培育出“蒙柠1号”等新品种,具备小叶多、刺少、木质化低等特点,正在进入新品种认定阶段。与此同时,科技小院技术人员走进牧户家中,为肉羊进行健康体检,开展饲养管理指导,帮助牧民科学养殖。牧民刘喜家30只绵羊的出肉率明显提高,年收入增加了3万元左右。
作为“校地企”合作的载体,伊和乌素科技小院已建成“1站6中心”人才服务平台,聚焦荒漠化草原修复、草产业、盐碱地改良、甘草加工和肉羊养殖等领域,推动科研成果加快落地。博士和研究生在小院常年驻点超过180天,开展科普活动千余人次,带动盐碱地变高产田,养殖户收入稳步增长。
把科研论文写在大地上
把创新成果送到牧户家
科技小院正为
草原振兴和乡村高质量发展
注入源源动力
▼
鄂尔多斯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吴晓慧 李笑 通讯员:刘志文
编辑:李由
校对:李荣
审核:许欣
终审:王红梅
来源:鄂尔多斯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