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在赚钱,我在受罪:公交车电视广告确实该淘汰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1 19:42 1

摘要:它就像个霸道的继母,强行住进你的通勤时间,还非要对你洗脑三遍:“现在插播一条房产广告。”

一、它在赚钱,我在受罪

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本来是个挺美好的设想:

让你在通勤路上看新闻、学知识、了解城市动态。

可现实呢?

它早就不服务于乘客了,它服务于广告主。

你坐一趟车,看5分钟广告;

一天来回两趟,就是10分钟;

一年下来,差不多60个小时——

足够看完一整季《甄嬛传》了。

而这60小时里,你在被迫听:

连锁口腔医院用AI配音喊“今晚八点!专家坐诊!”

疗效存疑的保健品宣传“30天逆转高血压!”

色情擦边的“老中医调理”配上暧昧音乐……

最离谱的是,很多广告内容低俗、重复、毫无营养,更可怕的是——

你无处可逃。

地铁里还能戴耳机屏蔽,公交上呢?

音响就挂在你头顶,声音穿透耳膜直击灵魂。

想低头玩手机?行啊——可音频像背景鬼畜一样缠着你。

这哪是“公共服务”?

这是公共绑架。

二、没人问过我们,要不要看

你有没有发现?

公交电视的开关,从来不握在乘客手里。

没人投票决定“要不要播”,也没人调查“想看什么内容”。

它就像个霸道的继母,强行住进你的通勤时间,还非要对你洗脑三遍:“现在插播一条房产广告。”

你以为这是“城市文明的延伸”?

不,这是商业入侵的最后一块净土。

地铁停了、电梯广告看腻了、短视频已经卷到厕所贴屏了——

于是资本盯上了我们每天必须乘坐的公交。

他们算得很清楚:

哪怕10%的人被洗脑去看了牙医,

那也是百万级的转化率。

而成本?

不过是每年给公交集团几百万“媒体运营费”。

可他们从不在乎:

有个女孩正顶着经痛站了三站地,耳边还在放“产后修复”;

有个老人听力不好,只听清了“紧急通知”四个字,差点提前下车;

有个学生戴着耳机复习单词,却被“XXX借贷”魔性口号打断记忆节奏。

你的每一分钟沉默忍受,都是它们广告报价单上的利润。

三、这不是信息,是噪音污染

我们不反对公益宣传。

天气预警、交通安全、反诈提示……这些该有。

但问题是——

广告占比超过80%,公益内容像彩蛋一样随机出现。

而且播放逻辑极其反人类:

音量忽大忽小,有时震耳欲聋,有时细若游丝;

画面老旧卡顿,像是十年前的VCD;

内容毫无分级,小孩也能听到“性功能障碍诊治”……

这已经不只是烦人了,

这是公共空间的噪音污染+心理骚扰。

四、请把选择权还给我们

我不是全盘否定公交电视。

我只是希望——

它能从“广告投放终端”,回归“公共信息服务”的初心。

我的建议很简单:

✅ 关闭强制音频播放:想听可以开,不想听就安静。

✅ 压缩广告比例:公益内容应占一半以上。

✅ 内容分级管理:敏感广告(医疗、借贷等)禁止在早晚高峰播放。

✅ 设置一键静音按钮:装在每个车厢醒目位置。

✅ 引入乘客反馈机制:定期调研“你希望看到什么”。

退一万步讲,

如果真没钱维持运营,

不如直接关掉屏幕,贴几条防骗标语,至少清净。

总比现在这样,

一边收着广告费,一边制造集体焦虑,

还要假装在“服务市民”强。

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删除

来源:红网论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