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是一个00后已"裸辞半年,看着自己的存款见底却还在每天开心的刷短视频",这可能是许多00后在追求自由时遭遇的现实困境。其实一开始躺平的前三个月时最爽最开心的,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也不用去挤地铁挤电梯,更不用为全勤奖等其他因素过上潦草的日常,刚开始时有时间的时
我是一个00后已"裸辞半年,看着自己的存款见底却还在每天开心的刷短视频",这可能是许多00后在追求自由时遭遇的现实困境。其实一开始躺平的前三个月时最爽最开心的,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也不用去挤地铁挤电梯,更不用为全勤奖等其他因素过上潦草的日常,刚开始时有时间的时候还会精心打扮一下出去玩拍照,或者去骑行,去打卡美食。但是当这样躺了小半年之后就感受到了摆脱职场束缚的兴奋感消退之后的后遗症,人也慢慢变得颓废,半年不打工听起来很酷,但没了老板催、KPI逼,反而更容易陷入“躺不平又卷不动”的怪圈。因为认识到自己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当想约身边的朋友时他们或许没有时间,或许因为上了一周的班所以只想宅家里放松,偶尔看见别人上下班时也会觉得自己是不是不应该这样虚度光阴,但现在的我不会再自我怀疑,已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打算重新出发看看不一样的世界,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干嘛就干嘛,而是能把自己想做的事干成。那如何构建可持续的自主人生, 分享4个亲测有效、不灌鸡汤的实操方法,帮你把“摆烂半年”变成“升级半年”。
一、把“白日梦”切成“小蛋糕”:大目标不拆解,永远只是幻想
目前的00后是有很多想法,比如想成为博主,可以分解为学习剪辑、撰写脚本等步骤,但缺乏具体目标,导致执行力不足。那么就可以将大目标分解为小任务,每天完成一小部分。曾经某位00后旅行博主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的"三年环球计划",详细拆解出每月的语言学习指标、每周旅行目的地调研清单、每日的摄影练习和剪影任务,甚至详细到该何时发布视频和每天抽出多长时间来回复粉丝留言等。这种将宏大理想转化为可执行颗粒的方法,让她在18个月内完成了东南亚深度游学,通过在平台上发布旅行vlog实现月入3万。数据显示,目标拆解至周计划的人,计划完成率比年度目标者高出47%。
二、找个“人形闹钟”:自由≠没人管,找个搭子互相伤害
还有一种是建立外部约束机制。自由职业缺乏外部监督,容易拖延。比如早上刚醒来时感觉这一天还早就产生了懒惰的想法,这时候不要给脑子留犹豫的时间,直接开干,让我们的肉体控制精神,或者可以加入线上自习室,或者使用打卡群,通过同伴压力来督促自己。有些人开直播让线上的人跟自己一起学习或者起到监督的作用,例如自由职业者小陈使用"线上自习室+契约金"组合策略,每天支付100元契约金进入虚拟自习室,专注工作2小时后可取回资金,中途退出则失去契约金。这种自我设计的奖惩机制,使其工作效率提升200%。行为心理学家表示,当人们投入沉没成本时,任务完成率会提升至82%。
三、给计划留“后悔药”:别让完美主义害了你
很多人会因为一天的计划被打乱而放弃整个计划,这时候需要备选方案。比如,健身计划被打乱,可以换成短时间运动,而不是完全不锻炼。而且从脑科学的角度而言,“偶尔的放弃追求完美主义”才能更好的实现”立刻行动“不要对”未做“”在做“”已做“的事情抱有太大的期待,学会以平常心对待,过度的追求完美只会让你停留在前期的想象或者对后期失败的幻想,做事情应该先”动起来“”做出来“然后再追求完美
四、给自由“标个价”:用搞钱反哺执行力
把你现在做的事情打造成变现闭环。经济压力是现实问题,需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收入。比如在闲鱼挂“代写简单小程序”接单,或者做自媒体变现,形成正反馈,激励持续执行。真实案例:
我一个朋友做自媒体,原计划“每天拍1条精致vlog”,结果有时会因为设备故障、没灵感等其他因素会导致直接断更。后来改成:
1.状态好:拍剧情类长视频;
2.没时间:用手机录3条口播;
3.摆烂日:发张照片+100字碎碎念;
结果她的账号粉丝3个月涨了2万,她说:“粉丝根本不在乎你做得完不完美,只在乎你是不是专注于目标并为此努力。”
“自由不是天上掉馅饼,是你自己能把日子过明白了”总有人说00后追求自由就是躺平摆烂,其实大错特错!真正的自由根本不是躺着刷手机到半夜,而是“劳资想搞钱时能搞到钱,想躺会儿时也有底气躺”。说白了:自由不是中彩票,是你每天攒下的那点“我能行”。就像玩《动物森友会》,天天钓几条鱼、拔几根草,半年后自然能建出五星小岛。别老想着“等我有空了就如何”,现在立刻马上,先干个5分钟试试——那些最后真获得自由的人,都是先动手再补票的“行动派”。
来源:观点透视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