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怒斥美国政府“无药可救”,特朗普的“效率革命”梦碎!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1 19:04 1

摘要:2025年9月9日,埃隆·马斯克在洛杉矶科技大会上的一句话引发全场哗然——“美国政府基本无可救药”。这位曾经被特朗普寄予厚望的“政府效率部”负责人,如今以最决绝的方式与他曾经的盟友划清界限。

马斯克一句“政府基本没救了”,不仅是对美国财政危机的绝望呐喊,更是对特朗普政府改革梦想的残酷墓志铭。

2025年9月9日,埃隆·马斯克在洛杉矶科技大会上的一句话引发全场哗然——“美国政府基本无可救药”。这位曾经被特朗普寄予厚望的“政府效率部”负责人,如今以最决绝的方式与他曾经的盟友划清界限。

从特朗普的视角看,这无疑是一记响亮的耳光。就在四个月前,两人还站在白宫新闻发布会台上互相称赞,特朗普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将马斯克的改革措施“永久化”。

“马特组合”的蜜月期:改革梦想与权力联盟

回想今年1月20日,特朗普重返白宫的第一天,他签署行政令组建“政府效率部”(DOGE),并由马斯克牵头。这项任命看似突兀,实则是两人长期关系的必然结果

特朗普看中马斯克的是什么?是他作为科技巨头的光环,是他“削减冗余支出、提升行政效率”的承诺,更是他手中的人工智能和算法技术。对特朗普而言,马斯克是向建制派开火的利器,是清除政府低效、冗余的“神奇武器”。

马斯克则看到了插手国防科技改革与科技产业融合的巨大利益,认为在政府效率部推动相关政策能助力企业获得更多发展契机。

最初几个月,效率部确实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通过大规模裁员、机构关停、合同削减,截至4月20日,效率部宣称已为联邦政府节省约1600亿美元。马斯克极力强调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政府现代化。

裂痕初现:理想与政治现实的碰撞

然而,“蜜月期”仅仅维持到今年3月。特朗普在“真相社交”上提到马斯克的频率大幅减少,美国媒体开始曝出马斯克因削减预算、关税等问题与特朗普的亲信们爆发争吵。

根源在于两人的根本目标不同:马斯克天真地以为自己是与特朗普共同挑战民主党盘踞在美国政府内部的利益集团;而特朗普实际想的却是利用马斯克扫清亲民主党的官僚后安插上自己人。

当特朗普任命的各部门主管官员陆续上任后,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开始处处碰壁。特朗普对他和鲁比奥等人的争吵保持沉默,因为特朗普和他的亲信本身就代表着官僚集团的利益,而马斯克的裁员和削减预算计划无疑是在干涉他们的权力。

决裂时刻:从“几乎所有员工都会留下”到分道扬镳

4月份成为转折点。特斯拉公司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营收同比下降9%,汽车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0%,净利润同比暴跌71%。马斯克当天表示,从5月开始,他将“大幅”减少管理政府效率部的时间,“将把更多时间投入特斯拉”。

特斯拉遭遇的冲击让马斯克成了“替罪羊”。特斯拉董事会开始认真考虑寻找马斯克的继任者。这对马斯克来说是警醒——政府职务不仅未能带来预期收益,反而危及了他的核心业务。

5月初,马斯克参加了特朗普内阁的最后一场会议,此后他逐渐从政治版块上销声匿迹。5月28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他作为“特殊政府雇员”的任期结束。

5月30日,特朗普和马斯克在白宫举行了一场“告别新闻发布会”。特朗普称赞效率部聘用了计算机领域的杰出人才,并表示许多效率部员工将继续留任,马斯克的“几乎所有”员工都会留下。马斯克则表示未来将作为特朗普的朋友和顾问继续访问效率部。

这种官方说辞掩盖不了实质性的决裂。马斯克近日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承认,自己处于“两难”的境地:并非完全认同本届政府的所有决策,但既不愿公开批评政府,也不愿为政府的每项决策背书。

财政黑洞:美国债务危机的残酷现实

马斯克之所以从特朗普的拥护者变为批评者,美国债务问题是最关键的转折点。

马斯克在9月的演讲中尖锐指出:“看看我们高得离谱的国债,仅利息支出就超过了(五角大楼的)预算,而且还在不断攀升”。据财政部最新数据,美国国债已突破37万亿美元,单利息支出就超过了全年国防预算

回顾美国债务的增长轨迹,可以看出马斯克的愤怒是逐步累积的:2020年美国国债约27万亿美元;2022年逼近31万亿美元;2025年更是突破35万亿美元,仅利息支出就可能超过1万亿美元。

马斯克真正担心的是,这个财政黑洞并不是因为美国没钱,而是因为政治僵局让“解决方案”成了笑话。每次谈到提高债务上限,两党都像打牌一样斗法,拿国家信用当筹码,财政赤字成了政治工具,而非要紧的问题。

政治暴力:美国社会撕裂的恶果

就在马斯克发表“美国政府无可救药”言论的前一天,美国犹他州大学校园内传出枪声,保守派新星查理·柯克在公开演讲中被当场射杀。

查理·柯克是“美国转折点”组织的创办人,擅长用社交媒体和校园活动吸引年轻右翼选民,被视为MAGA运动的“下一棒”接力者。他的遇害像一记闷雷,砸穿了美国政治的表面和平,也引爆了舆论的整个火药库。

特朗普的反应几乎是立刻的,他在自家社交平台上连发多条帖文,指责“国家已陷入黑暗”,并誓言要“为查理讨回公道”。但这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很快就进入了更迷雾重重的阶段——一名嫌疑人一度被拘押,但随后因证据不足被释放,主谋至今仍未落网。

事件反映了美国社会“慢性撕裂”的新高点:政治极端化已不再停留在口水仗,而是走向了现实世界的暴力。社交媒体本该是公共讨论的空间,如今却成了情绪回音壁,每个人都只听自己想听的声音,仇恨在点赞和转发中被无形放大

绝望的结论:技术与制度的赛跑

马斯克为美国开出的药方是技术主义的——“如果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不能解决国债问题,我们就完蛋了”。

这种将希望寄托于技术而非制度变革的思路,反映了马斯克对美国政治体系的彻底绝望。在他看来,美国政府已经病入膏肓,无法通过自身修复实现革新。

马斯克的判断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美国债务已经成为政治体制的“合法毒品”:共和党和民主党在预算上永远扯皮,但最终一定会提高债务上限,因为没有人敢承担政府停摆的后果。

政客们靠举债满足选民与利益集团的胃口,短期收获选票,长期留下烂摊子。华尔街靠国债市场大发横财,美联储印钞成为资本家的摇钱树。

这就是讽刺之处:马斯克既是体制的受益者,又是体制的批判者。他拿过联邦补贴,依赖政府合同,却又转身骂美国政府“无可救药”。这种矛盾,恰恰说明连资本家都被债务泥潭拖得喘不过气

特朗普或许曾真心相信,借助马斯克的科技天才和管理能力,能够打破华盛顿的官僚壁垒,实现“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承诺。

然而现实是,美国政治的巨大惯性吞噬了又一个改革者。从当初的“双向奔赴”到如今的“分道扬镳”,马斯克与特朗普的关系就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美国制度的腐朽。

马斯克最终发现,阻挡他一展政治抱负、砸特斯拉股价的,从来不是他想象中的民主党深层政府,而是他亲手推上去的特朗普。当他试图真正削减开支时,就连特朗普本人也成了阻力

美国政府是否真的“无药可救”?答案可能比马斯克说的更复杂——这个体系仍在运行,但已失去了自我革新的能力。政治暴力、债务危机、社会撕裂,这些都不是孤立问题,而是整个系统脱轨的征兆。

没有人能稳住方向盘了。

来源:长浅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