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贾谊是西汉初年的“天才儿童”,18岁就能给汉文帝讲治国之道。他写的《过秦论》把秦朝灭亡的原因说得透透的,连皇帝都拍案叫绝,22岁就当了“博士”——相当于今天的国家智库专家。
——他们惊艳了时代,却被命运掐住咽喉
贾谊是西汉初年的“天才儿童”,18岁就能给汉文帝讲治国之道。他写的《过秦论》把秦朝灭亡的原因说得透透的,连皇帝都拍案叫绝,22岁就当了“博士”——相当于今天的国家智库专家。
可这小伙子太耿直,看到老臣们贪污腐败,直接上书骂人,结果被贬到长沙当“长沙王太傅”。他在湖南闷得慌,写了一篇《吊屈原赋》,表面上悼念屈原,实际在哭自己。有天晚上,一只猫头鹰飞进他屋里叫唤,贾谊吓得浑身发冷,连夜写了篇《鵩鸟赋》,说什么“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最扎心的是,汉文帝后来悄悄把他召回长安,半夜三更拉着他聊神仙鬼怪。聊完皇帝感叹:“我以为这几年我进步了,结果还是不如贾谊啊!”可转头又把他打发去给梁怀王当老师。后来梁怀王骑马摔死了,贾谊觉得是自己没教好,天天以泪洗面,硬生生把自己哭死了,死的时候才33岁。
史书记载贾谊是“抑郁而终”,但2002年长沙走马楼汉简出土,有文书提到他常服用“五石散”(古代兴奋剂),可能长期药物中毒。
霍去病17岁带兵打匈奴,就像开了挂一样。19岁拿下河西走廊,汉武帝高兴得把酒泉郡都用御酒命名。24岁那年,他带着五万骑兵深入漠北,在狼居胥山搞了个“封禅仪式”——这可是当年只有黄帝干过的事。
可就在人生巅峰时,他突然暴毙。长安城里传得沸沸扬扬:有人说他杀孽太重遭了天谴,有人说他喝的水被匈奴人下毒,还有人说卫青集团要夺权。但最蹊跷的是,汉武帝为他举办堪比皇帝的葬礼,调来铁甲军从长安排到茂陵,可考古发现他的墓里居然空空如也。
陕西民间至今流传,霍去病下葬那天,八十一名士兵抬棺时突然雷雨大作,棺材轻得像空棺。有老人说:“战神杀人太多,阎王要收他三魂七魄去镇地狱。”
郭嘉是曹操最爱的谋士,比诸葛亮出山还早。他21岁就跟曹操混,官渡之战前精准预言:“袁绍优柔寡断,必败!”后来孙策刚统一江东,他冷笑:“这人爱单挑,迟早被刺客弄死。”结果全应验了。
可这位“预言家”却算不到自己。公元207年征乌桓,走到柳城(今辽宁朝阳)时,38岁的郭嘉突然病倒。史书说是“水土不服”,但《三国志》里藏着句话:“太祖令取冰镇酒,奉孝日饮三升。”原来他天天酗酒,可能早就肝硬化。
曹操在他灵前哭惨了:“你要多活十年,我哪会赤壁输得裤衩都不剩!”后来曹丕要给他追封,老臣们却说:“喝酒误事的人,不能当榜样。”
王勃6岁写诗,9岁指出大学者颜师古注《汉书》的错误,14岁中进士,放在今天就是“清北少年班天才”。可这小子太狂,20岁给沛王写《檄英王鸡》,把皇子斗鸡写成“大唐内战”,气得皇帝把他贬到四川。
公元675年,25岁的王勃去看望被贬海南的父亲,路过南昌时赶上滕王阁重修。都督阎伯屿本来想让女婿出风头,故意让来宾写序,结果王勃提笔就写:“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都督开始还翻白眼,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时,手里的茶杯“咣当”掉地上。
第二年春天,王勃坐船从广州回越南(当时属唐),遇到风暴坠海。有个细节鲜为人知:他其实没当场淹死,而是抱着木板漂了三天,被救起后惊惧过度,没熬过那个冬天。
2020年越南岘港打捞出唐代沉船,有瓷器刻着“勃敬赠”,专家推测是王勃带给父亲的礼物。
李贺7岁写《高轩过》,连韩愈都不信是小孩写的,亲自上门考试。可等他长大考进士,有人举报:“他爹叫李晋肃,‘晋’和‘进’同音,要避讳!”韩愈气得写《讳辩》骂人:“爹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
从此李贺只能当九品小官,天天骑个毛驴背个破包,想到好句子就写下来扔包里。他写“黑云压城城欲摧”,写“天若有情天亦老”,可自己却像《秋来》里写的:“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816年深秋,李贺突然对姐姐说:“我看见个穿红衣服的人,说天帝盖好白玉楼要请我去写文章。”说完就开始咳血,三天后去世,死时身边只有78首诗稿。
解缙5岁就会写诗,19岁中进士,朱元璋夸他“少年英才”。朱棣夺位后让他主编《永乐大典》,这套书有3.7亿字,比同时期《大英百科全书》早300多年。
可这位才子管不住嘴。朱棣问他该立哪个儿子当太子,他耿直回答:“老大仁厚,该立长。”结果得罪了想立次子的皇帝。1415年正月十三,南京城大雪纷飞,锦衣卫指挥使纪纲请解缙喝酒,灌醉后把他扔在雪地里。等发现时,47岁的解缙已成冰雕,十个手指头全插在雪里——死前还在拼命刨雪求生。
他主编的《永乐大典》现存不到4%,而害死他的纪纲,两年后也被朱棣处死,罪名是“私藏龙袍”。
徐渭6岁能背《千字文》,8岁写文章惊动知府,可考了八回乡试都落榜。39岁那年,他怀疑小妾张氏偷人,抄起砚台就把人砸死了。坐牢7年出狱后,彻底疯了:拿斧头劈自己脑袋,用长钉扎耳朵,九次自杀都没成功。
但疯子的画却卖疯了!2017年他的《墨葡萄图》拍出4.5亿,画上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其实这是他72岁在绍兴青藤书屋门口摆摊时,用烧火棍画的。
1593年寒冬,73岁的徐渭躺在稻草堆上,对破屋外的黄狗说:“去,把昨日的剩粥热热。”狗没动——其实锅里早已粒米不剩。
纳兰性德是康熙发小,22岁中进士,当御前侍卫天天见皇帝。可这位“高富帅”却整天写忧郁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20岁娶了两广总督的女儿卢氏,小两口恩爱得很。可三年后卢氏难产去世,纳兰从此一蹶不振。1685年五月三十,他和顾贞观等好友喝酒,突然说:“帮我给沈宛(江南名妓)带句话...”话没说完就栽倒在地,七天后去世,死因写着“寒疾”。
纳兰家族墓志铭显示,他去世前三个月频繁出入冰窖,有学者推测他可能用极端方式缓解情伤。
这些天才走得早,表面看是“老天爷眼红”,其实都是被时代卡住了脖子。贾谊太直、解缙太刚、王勃太狂...他们的光芒刺疼了那个时代。但换个角度看,正是这种“宁折不弯”的劲儿,让千年后的我们还记得:曾经有人活得那么纯粹,那么耀眼。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