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滨州日报/滨州网讯9月11日,记者在“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进度”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农业农村局专场上获悉,2025年市农业农村局聚焦“113388”工作体系,承担各类重点工作34项,均按时序推进。上半年累计争取涉农资金18.4亿元,为46项强农惠农项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9月11日,记者在“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进度”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农业农村局专场上获悉,2025年市农业农村局聚焦“113388”工作体系,承担各类重点工作34项,均按时序推进。上半年累计争取涉农资金18.4亿元,为46项强农惠农项目提供了强力支撑。
着力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
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夏粮收获全面告捷,高产示范田亩产达813公斤,创全市历史新高。今年粮食播种面积882.5万亩、产量78.3亿斤等任务,已全部落实到镇到户到田。
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管、护、用全方位发力,已累计建成522.7万亩。坚持“以地适种”与“以种适地”相结合,2万余亩国家级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顺利推进。
积极推广粮食高产技术。“全幅匀播”技术中低产田增产20%以上,典型经验在央视专题刊播。探索“3+3”农业保丰减灾工作模式,搭建“农业+保险+气象”平台,实现由灾后被动理赔向灾前主动防灾减灾转变,达到减损、降本、增收目的。
大力提升农机装备水平。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596.98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3.64%,实现农机领域国家级、省级所有荣誉“大满贯”。
着力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推动产业提质。持续推进沿黄大豆产业集群2025年续建工作,争取财政资金1200万元;新增1家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争取财政资金1000万元。2个县市获批国家生猪调出大县项目,资金1233万元,全省前列。2个县获批全省肉牛提质增量项目,资金1965万元,全省第一。单场孵化能力亚洲最大的博大禽业建成投产。争取经济作物挖潜提质项目4300万元,全省第一。
强化品牌培育。组织企业参加“港澳山东周”等农产品展销活动22次,“食域滨州”区域公用品牌在中国品牌日、全省“万企兴万村”等活动作重点推介,2个品牌入围农业农村部精品培育品牌推荐范围。
提升农业科技。全国首创的渤海生命健康概念验证中心建设顺利推进,中国-埃塞俄比亚人兽共患病“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筹建计划稳步推进。
着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狠抓乡村振兴片区建设。在全省率先出台创建实施细则,新争取省级乡村振兴片区5个,资金1.1亿元,省级片区建设达到16个,市级片区15个。
深化和美乡村创建。创新“十和十美”创建理念,新争取省级和美乡村13个,资金1300万元;累计创建省级和美乡村241个,市级和美乡村495个。
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圆满收官,实施清洁村庄行动春季战役、夏季战役,健全村庄环境管护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着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全省首创“线下摸排+线上研判”双线监测模式,纳入监测对象46户129人,实现应纳尽纳。分类帮扶促增收案例在《人民日报》刊发,产业就业帮扶做法被农业农村部推广。脱贫劳动力务工达1.40万人,远超省定1.11万人目标,相关做法全省推广。
农村改革顺利推进。博兴县健全全域积分制管理体系等2项改革试点入选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新一轮试验任务,争取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8933万元,全省第二。
民生实事扎实有效。全市农业农村系统聚焦“2+2+3”重点领域,以开展“三清三查三改三建”过程管控行动为载体,扎实推进“小切口”专项整治和9件民生实事落地落实。“农机上牌一件事”作为全省试点圆满完成,全省农业农村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现场会在滨州召开。《滨州市冬枣产业发展促进条例》作为全市首部特色农产品地方性法规顺利出台。
来源:滨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