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的亲子欢笑,到老旧花坛变身共享空间,再到家门口帮长辈“解锁”智能的温暖课堂——在新城区西一路街道,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场景,都是文明实践活动走进居民生活的生动写照。近年来,西一路街道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阵地,紧紧围绕居民需求,推出系
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的亲子欢笑,到老旧花坛变身共享空间,再到家门口帮长辈“解锁”智能的温暖课堂——在新城区西一路街道,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场景,都是文明实践活动走进居民生活的生动写照。近年来,西一路街道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阵地,紧紧围绕居民需求,推出系列特色活动,把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让幸福融入日常点滴。
亲子拓染 定格自然之美
“我们身边的花草树叶都有独特的纹路,就像它们的‘身份证’,今天我们要用小锤子把这些‘身份证’印在布上,做成独一无二的作品!”植物清香伴着阵阵欢笑传来,这是兴盛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策划开展的“草木传情植物拓染”活动。
在材料区,五颜六色的花草树叶整齐摆放:有锯齿边的枫叶、圆滚滚的三叶草,还有带着淡淡香味的薄荷……家长们耐心地陪着孩子挑选喜欢的植物,整个活动室充满了温暖的气息。孩子们握紧小锤子,小心翼翼地敲打,社工帮忙扶稳布料,偶尔帮孩子调整角度。随着“咚咚”的轻响,翠绿的叶脉、紫红的花瓣印记逐渐在白布上显现,原本空白的布料变得鲜活起来。当看到自己的作品初具模样时,孩子们兴奋地举起来展示:“看!我的树叶‘印’出来啦!”
01
02
旧坛焕新 共享生态空间
西三路社区工行家属院里,一方杂草丛生的老旧花坛,变为集生态、人文、智慧于一体的社区共享空间——纽扣花园。今年暑期,西三路社区实践站联合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党支部共建“邻里栖境·共治共享——纽扣花园2.0”社区微更新项目,依托“邻里栖境”数智平台,联动居民、志愿者、高校师生等多方力量,历时3个月深度协作,实现老旧花坛“蝶变”。
前期调研期间,“邻里栖境”团队成员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对居民的花园改造方案偏好进行深入分析,制定设计方案;堆肥科普活动中,成员们将环保理念融入社区生活,向居民普及厨余垃圾变废为宝的知识和技术,为即将营建的社区花园提供生态肥料来源;绘制花园蓝图、制作昆虫屋等手工活动里,社区组织青少年参与社区议题讨论,引导青少年在趣味实践中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植物种植环节,“邻里栖境”团队、居民、网格员及志愿者们携手合作,挥锹铲土、栽植花卉,老旧花坛变为错落有致、绿意盎然的共享花园,居民们还主动认领植物,实现“设计—施工—维护”全流程参与,让“旁观者”变“建设者”。
手机课堂 跨越数字鸿沟
我们口袋里的智能手机,就像装满“数字便利”的百宝箱,可不少长辈总说“看不懂、用不顺”。近期,西三路社区实践站联合华为智能生活馆,把“智能手机学堂”搬进社区。
活动现场暖意融融:志愿者带着图文手册,把复杂操作拆成“小步骤”;社区工作手把手教长辈们调整字体大小、视频通话。从解锁屏幕到发朋友圈,从查公交到缴水电费,长辈们听得认真、练得投入,偶尔还互相交流操作技巧,不少长辈成功给子女拨去视频电话,展示新学的技能。这堂家门口的学堂,正帮长辈们轻松跨越数字鸿沟,享受智能生活的便捷与温暖。
下一步,新城区西一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将持续聚焦居民多元化需求,推出更多接地气、有温度的文明实践活动,让文明实践成为连接民生与幸福的纽带,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在家门口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与美好。
来源:西安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