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战一句台词带火焖蹄,两家老字号接住流量,上海德兴馆出焖猪蹄海报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1 19:00 1

摘要:最近,肖战在《谍报上不封顶》预告片中提到的一句经典台词,带火了沪上两家中华老字号的焖蹄销售。无论是线下堂食、窗口销售,还是线上外卖,都出现了销量井喷的情况。

最近,肖战在《谍报上不封顶》预告片中提到的一句经典台词,带火了沪上两家中华老字号的焖蹄销售。无论是线下堂食、窗口销售,还是线上外卖,都出现了销量井喷的情况。

《上海会客厅》节目

在新闻晨报报道之后,不少网友纷纷在新闻晨报官方微博留言并分享观点。有网友表示:“肖战的一句台词剧未播先带爆了一款传统美食,影响力太强了。”有网友表示,“有机会去上海一定要尝尝肖战同款焖猪蹄。”

市民在德兴馆广东路总店门口排队(9月11日拍摄)

对焖蹄的火热出圈,有市民调侃道:“难道一块焖肉也会有同款的?”有网友认为:“肖战在预告片当中提到的焖猪蹄可能并不是指德兴馆的这道菜,或是代表关键人物要转移,或是传递其他情报信息,但这个就说不准了,要等片子出来才知道。”

德兴馆创始于1878年(光绪四年)
上海德兴馆创始于1883年(光绪九年)

在上海有德兴馆和上海德兴馆两家老字号品牌,那么剧中究竟指的是哪家呢?记者此前曾对德兴馆和上海德兴馆进行过走访。按照两家老字号各自的介绍,德兴馆创始于1878年(光绪四年),上海德兴馆创始于1883年(光绪九年)。记者在德兴馆店内看到一段介绍,创始人沈暇兴开设在今天的福建中路529号第一家“德兴馆”。而店名的由来是因为沈老先生崇尚民族精神,将明朝的一条大船“德兴号”的“德兴”二字作为该店的招牌,同时意寓经营宗旨是“诚信为本,以德兴业”。初创时期的上海德兴馆原址紧邻小东门外的洋行街与阳朔路相交处,也就是今天的外滩枫径夜市附近,后来迁到中华路董家渡路口。

对于德兴馆和上海德兴馆两家百年老店,又同为中华老字号,许多网友表示分不清。不过老上海有自己的识别方式,市民俞亮富认为,上海德兴馆是本帮菜馆,而德兴馆最初是苏帮面馆。俞亮富之前去得最多的是德兴馆广东路总店,去福州路购书时,偶尔也去老正兴。

德兴馆的焖蹄(晨报拍摄)

在上海食文化研究会首席高级顾问,美食家、吴越美食推进会创始会长蒋洪看来:“苏州和上海在文化上有一定的传承关系。苏式面馆的焖蹄一般是切片做面浇头。而苏州的肉菜种类太多了,老菜谱当中有记录的就有67道。《桐桥倚棹录》是清代顾禄所著的地方风土小志,其中就介绍了苏州古菜酒焖元蹄。”

豫园文化饮食集团上海德兴馆昌里路店负责人、技术总监张坚是黄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德兴馆本帮菜肴传统烹饪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据张坚介绍,作为上海德兴馆的百年菜品,焖肉与焖蹄是一直有供应的:“苏锡菜有焖蹄,本帮菜也有焖蹄。目前,上海德兴馆的本帮菜包括糟钵斗、秃肺、草头圈子、油爆虾、焖蹄、红烧鮰鱼、响油鳝糊、下巴甩水等,都是招牌菜和百年菜品。焖蹄与焖肉的区别在于——焖蹄是整只,可切片。苏锡帮里的焖蹄焖肉,看上去颜色浅;上海德兴馆的焖蹄焖肉颜色要红一些、深一些,因为用的是老卤。焖蹄平时除了门店有卖,线上也供应,烧好后的后蹄,每只重量都不低于900克。”

上海德兴馆的后蹄

可以说,肖战在电视剧预告片中的一句台词,彻底带火了沪上两家老字号的焖蹄销售。德兴馆广东路店平时焖蹄销量两三百斤左右,9月10日(周三)的备货量已经达到1500多斤,销售量比之前翻了几番。9月10和11日中午,记者两次前往德兴馆广东路店,发现该店一楼和二楼全部满座,市民络绎不绝来用餐。

上海德兴馆中华路店外卖窗口的整只焖蹄(晨报拍摄)

而上海德兴馆昌里路店、复兴荟店的焖蹄销售也出现成倍增长的情况,每天都能卖出近百只焖蹄(整只)。9月11日下午,上海德兴馆中华路店的店员告诉记者,最近店里的焖蹄每天要出好几个批次,生意明显比以前好许多,原因可能与肖战的预告片有关。

上海德兴馆的新海报

这两天,上海德兴馆推出了新的海报。记者发现,这张新的海报上出现了“德兴馆焖猪蹄”,恰好对应了肖战在预告片当中的那句经典台词“让他回南京之前,给我打包一份德兴馆的焖猪蹄”。

在预告片中,肖战在剧中提到了德兴馆的焖猪蹄

前不久,资深评论人、作家、杂文家何振华前不久刚看了《藏海传》,他很喜欢肖战在剧中的角色演绎。何振华对德兴馆和上海德兴馆两家老字号都非常熟悉,年轻时他就是“面司令”,每个星期就要吃一碗焖肉面,前些年,他总会去北京东路福建路口的德兴面馆吃焖蹄二鲜面,后来金陵东路云南路口也开出一爿德兴面馆,。

对于上海德兴馆的菜单上已经不出现“焖蹄”的名称,何振华个人认为,单纯就菜品来说,走油蹄膀比焖蹄好吃,吃的人也多。因而菜单上也不必把走油蹄膀、焖蹄的照片都印上去。焖蹄作浇头,吃面的时候切片,而且喜欢吃焖蹄的人就喜欢那一层入口即化的肥膘。

对于肖战在预告片的一句台词引爆沪上两家老字号的焖蹄销售,何振华表示:

这虽然不是一个有意打造的文旅营销案例,但确实完美体现了“影视IP+顶流明星+地方文化”的乘数效应。我觉得没有必要讨论到底应该是上海“德兴馆”的焖蹄,还是“上海德兴馆”的焖蹄。焖蹄也好,焖肉也好,毫无疑问是浇头。沪上德兴面馆的“焖蹄二鲜”,是包括我这样的老上海人向来欢喜的经典美味。肖战的一句台词,产生了巨大的“get同款”、“粉丝经济”的导向作用,与其说是唤醒了观众对“上海味道”的认知,不如说是之前活跃在传统的中老年群体或美食老饕圈子的德兴馆焖蹄,破圈了,并且同当代年轻人群体时尚潮流的生活方式及兴趣网络完成了一趟“无缝对接”。

肖战的台词,赛过“路由器”,让不只有焖蹄一味特色的德兴馆无意之中获得了流量。我这样比拟,也是想多说一句,文旅部门在将地方文化元素巧妙嵌入推广内容过程中,要有真正的创新。当初电视剧《繁花》热播,黄河路上的排骨年糕像煞雨后春笋,现在已经不那么闹猛。我相信“四两拨千斤”的奇效,对两家老字号来说,不仅仅是营销上的收获,更应该是对守正之后如何创新的一种持久提醒。

各位市民朋友,对于这块火了的焖蹄,你怎么看?欢迎在节目留言,与我们分享。

焖蹄(晨报资料图)

来源:周到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