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像CIA、克格勃一样的情报组织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11 22:40 1

摘要:史料无记载,小说中的黑冰台是秦国的间谍机构,专职是暗杀、收买权臣、挑拨离间、安插卧底、制造谣言,窃取机密的机构,由张仪主持兴建的专门对付连横政策所使的暗器,秘密进行活动,负责搅乱时局,破坏连横成果的高度机密机构,前身为“铁鹰剑士”。也有说法称其由秦始皇之妹嬴淑

1.秦朝---黑冰台(孙皓晖老先生《大秦帝国》虚构)

史料无记载,小说中的黑冰台是秦国的间谍机构,专职是暗杀、收买权臣、挑拨离间、安插卧底、制造谣言,窃取机密的机构,由张仪主持兴建的专门对付连横政策所使的暗器,秘密进行活动,负责搅乱时局,破坏连横成果的高度机密机构,前身为“铁鹰剑士”。也有说法称其由秦始皇之妹嬴淑设立,但历史上并没有史料说明秦国有这种间谍机构,但是类似职能一般都是由护军都尉等承担。

2.汉朝---绣衣使者

绣衣使者最早出现于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当时社会矛盾激化,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这一职位。绣衣使者身穿绣衣,手持节杖和虎符,象征着皇帝的权威,可以不受地方官员的制约,直接向皇帝汇报情况,主要职责是奉命“讨奸”、“治狱”,督察官员、亲贵奢侈、逾制、不法的事。其中比较有名的绣衣使者江充西汉着名的“巫蛊之祸”的直接实施者。

3.三国曹魏---校事府

曹操从地方军阀成长起来,尔虞我诈的环境让他根本不能完全相信别人,所以便设立了校事府,主要负责监察群臣和刺探情报。校事府的成员有权直接向曹操报告,并对不法行为进行处罚。校事府的老大是卢洪和赵达,他们更严厉和残酷,军甚至中流传着“不畏曹公,但畏卢洪;卢洪尚可,赵达杀我”的谚语。由此可以看出来校事府的权利有多大。

《太平御览》卷二百四十一引《魏略》云:“始太祖欲广耳目,使卢洪、赵达二人主刺举,洪、达多所陷入,故于时军中为之语曰:‘不畏曹公,但畏卢洪;卢洪尚可,赵达杀我’。”

4.唐朝---不良人

这个应该是除了锦衣卫以外最让大众知道了,《画江湖之不良人》功不可没。真实中不良人是唐代主管侦缉逮捕的差使,其称谓为“不良”或“不良人”。成员遍布于各个官府。比如,负责街市治安巡逻的人员、追捕重要罪犯的官员等,都被归类为不良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深入民间追捕和捉拿重要罪犯,这与现代的警察职能相似。

江蓝生、曹广顺《唐五代语言词典》“不良”条:“唐代官府征用有恶迹者充任侦缉逮捕的小吏,称为‘不良’,俗又称之为‘不良脊烂’,其统管者称‘不良帅’

5.宋朝---皇城司

皇城司的前身是武德司,起源于五代后唐。武德司最初是皇帝的亲信机构,负责保护皇帝安全和刺探情报。宋太祖赵匡胤在建立宋朝后,继续沿用武德司,并加强了其职能,后经过宋太宗赵光义改组重新命名皇城司进一步加强了他们的职能和权力。皇城司的长官称为“勾当皇城司公事”,南宋时期改为“干办皇城公事”,通常由武臣武功大夫(正七品)以上及内侍都知(正六品)、押班(正六品)担任,主要是负责宫禁警卫、情报刺探、案件侦查等,其中宋哲宗时期,孟皇后因被诬陷诅咒皇帝,就是由皇城司负责调查并最终导致孟皇后的废黜。

6.明朝---锦衣卫

最有名的特务机构。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立了锦衣卫,前身为朱元璋还是吴王的时候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在后来整组成为了锦衣卫。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指挥使之下设指挥同知、指挥佥事等职位,还有千户所、百户所等基层单位。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其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也会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比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

7.明朝---东厂

很多人不明白明朝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的特殊机构,明明有了锦衣卫,还要设立东厂,以至于后面的西厂、内行厂等,这一切还要从朱棣说起。公元1402年,朱棣登基,立马恢复了短暂裁撤的锦衣卫,还把它交给了自己的心腹纪纲,但纪纲这个人当上锦衣卫指挥使之后一天比一天膨胀,乱杀大臣,查抄已故吴王的冠服穿上,让手下在酒宴中高呼他为“万岁”,还私自蓄养大批私兵,打造了数万刀枪弓箭等武器。

一系列举动,直接触碰到了朱棣的逆鳞,朱棣得知后将纪纲凌迟处死。这也让朱棣陷入了反思,锦衣卫一旦权势无法控制,必然会生出异心,并且锦衣卫毕竟是设立在宫外的机构,一旦出问题,自己难以迅速掌控。于是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明成祖朱棣下令成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东厂是由宦官直接管理的,本来在朱棣夺位过程中,宦官就出过大力,自带就多了一些信任。起初直接受明成祖指挥,后来统辖权移到宦官手里,其权力在锦衣卫之上。这一设定也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之端头。

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公或督主,是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通常由司礼监中排名第二或者第三的秉笔太监担任,其官衔全称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简称“提督东厂”。东厂的属官有掌刑千户、理刑百户各一员,由锦衣卫千户、百户来担任,称贴刑官。主要是负责侦缉和刑狱方面。

8.明朝---西厂

西厂设立主要是平衡东厂的势力,上文说到东厂权利大于锦衣卫,经过发展也出现了东厂权利过于集中地问题,西厂应运而生。西厂一共设立过两次,一次是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年)增设西厂;一次是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宦官刘瑾专权,又设西厂,到刘瑾被杀之后,西厂才被废除。

西厂存在时,只用短短5年时间,就几乎可以控制朝堂。西厂一旦接手案件,就能不经任何上报程序,直接审讯嫌疑人,甚至连锦衣卫也在他们的监督范围之内,这样的发展连朱见深都害怕了,很快就裁撤了。

9.清朝---粘杆处(也叫血滴子)

这两天《唐探1900》正在热映,岳云鹏演的大清官员“大清国满洲镶黄旗,任尚虞备用处协理事务头等侍卫,粘竿长头等侍卫,兼任掌翊卫扈从,赏穿黄马褂,钮祜禄氏费洋古”这段自我介绍,也让粘杆处有一次进入到了人们的视野。

粘杆处在康熙年间,只是负责为皇帝提供娱乐服务的机构,负责粘蝉、捉蜻蜓、钓鱼等活动。后雍正还是皇子的时候,九子夺嫡进入白热化,雍正也暗地里加紧了争储的步伐,招募江湖武功高手,训练家丁队伍,四处刺探情报,铲除异己。后雍正继位,扩大了粘杆处的规模,在内务府之下设“粘杆处”,头领称“粘杆侍卫”,一般成员称“粘杆拜堂阿”,总部设在雍亲王府,日常负责监察百官,收集情报等。嘉庆帝继位后,受和珅案牵连清洗,粘杆处的特务活动才逐渐废除。

来源:圣彼得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