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表弟合伙开店年利润150万,他拿走142万分我8万我撤资后他慌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1 18:20 1

摘要:王哥,你不能这样对我!当初说好的兄弟一场!"李明的声音在电话里颤抖着。

王哥,你不能这样对我!当初说好的兄弟一场!"李明的声音在电话里颤抖着。

"兄弟?你把我当兄弟了吗?150万你独吞142万,给我8万打发叫花子呢?"我冷笑着回应。

"王哥,你听我解释,这里面有误会..."

"误会?白纸黑字的账本还能有误会?李明,咱们今天就把话说清楚,要么重新分配,要么我撤资走人!"

电话那头突然安静了几秒钟,然后传来李明咬牙切齿的声音:

"王强,你别以为离了你我就开不下去!没有你,我的店照样红红火火!"

我握着电话的手微微发抖,脑海中闪过一年前我们握手合作时的画面。

他眼里的真诚,他口中的兄弟情深,竟然都是假的。

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弟,这个我掏心掏肺帮助的亲人,竟然能说出这样绝情的话。

手机从我指间滑落,"啪"的一声摔在地上。

我瘫坐在沙发上,感觉整个世界都在旋转。邻居家的狗叫声突然变得刺耳无比。

01

那是2022年的春天,李明突然出现在我家门口。

"哥,我想跟你谈个事。"他搓着手,神情有些紧张。

李明比我小三岁,从小我们就住在同一个大院里。

他爸妈做小生意,家境一般,而我父母是工厂的技术员,收入稳定一些。

小时候李明经常来我家蹭饭,我妈总说:"都是一家人,别分那么清楚。"

我让他进屋坐下,给他倒了杯茶。

李明接过茶杯,却没有马上喝,而是盯着杯子看了很久。

"哥,我想开个烧烤店。"他突然抬起头,眼中闪着光。

"烧烤店?"我有些意外。

"对,我这两年在老刘的烧烤摊帮忙,学会了不少技术。老刘说我有天赋,手艺已经超过他了。"

李明说着,从包里掏出一个小本子,"你看,这是我记录的各种烧烤配方和技巧。"

我翻开本子,密密麻麻的字迹映入眼帘。

各种肉类的腌制方法,火候的控制,调料的搭配比例,甚至连什么时候刷油什么时候撒孜然都记得清清楚楚。

"这些都是你记的?"我有些惊讶。

"嗯,我花了一年半时间整理的。哥,我真的想干出点名堂来。"李明的眼神很认真,"但是..."

他停顿了一下,脸上浮现出难色:"但是我没有启动资金。店面租金、装修、设备、原材料,少说也得四五十万。"

我明白了他的来意。作为在国企工作了十年的技术员,我手里确实有些积蓄,大概六十多万。

这些年我一直想找个投资机会,但股市不敢碰,买房又买不起,钱就一直存在银行里。

"你想让我投资?"我直接问道。

李明点点头,然后急忙说:"哥,我不是白拿你的钱。咱们合伙,你出资金,我出技术和人力,赚了钱咱们对半分。"

"对半分?"

"对,一人一半。我保证不亏待你。"李明拍着胸脯说。

"哥,你想想,现在烧烤生意多火。前两天我去市中心的那个美食街,每家烧烤店都排队。老刘一个小摊子,一晚上就能赚一千多。如果我们开个正规的店面,生意肯定比他好得多。"

我仔细考虑着。李明说得确实有道理,这几年烧烤确实很火。

而且我对他的人品还是信任的,从小到大他虽然家境不好,但从来没做过什么坏事。

"那你打算在哪开店?"我问。

"我看中了东风路那边的一个门面,120平米,位置特别好。周围都是住宅区,晚上人流量很大。"

李明从手机里翻出几张照片给我看,"房东说月租金一万二,押三付一。"

我看了看照片,位置确实不错。东风路是我们这边的主干道,晚上确实很热闹。

"设备和装修大概需要多少钱?"我继续问。

"我已经算过了,装修简单一点,二十万够了。设备的话,烧烤炉、冰柜、空调、桌椅板凳,再加上各种工具,十五万左右。然后还要准备十万块的流动资金,买原材料什么的。"

李明掰着手指头算给我听,"总共需要五十万。"

我沉默了一会儿。五十万对我来说不是小数目,相当于我五年的工资。

但是看着李明期待的眼神,想起我们从小的感情,我心软了。

"好,我投五十万。"我说,"但是咱们得说清楚,账目要透明,每个月的收入支出都要记录清楚。"

"当然当然!"李明激动地站起来,"哥,你放心,我绝对不会让你吃亏的。等赚了钱,第一件事就是还你本金。"

我们握了握手,算是达成了合作协议。

那一刻,李明的手心有些出汗,但握得很用力。我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激动和感激。

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们开始筹备开店的事情。

先是签租房合同,李明提出店面就用他的名字签,说这样方便管理。我没有多想就同意了。

然后是装修。李明找了他一个朋友的装修队,价格很公道。

我全程跟着监督,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李明很有想法,店面的设计既实用又美观。

他说:"咱们不能光做味道,环境也要跟上,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客人。"

装修期间,李明基本上天天泡在店里。

有时候我下班过去,总能看到他满身灰尘地在指挥工人干活。

看着他这么用心,我心里很欣慰,觉得钱没有白投。

设备采购的时候,李明更是精益求精。

每一个烧烤炉的选择,每一台冰柜的品牌,他都要亲自试用。

有一次为了选一款合适的排风扇,他跑了三个建材市场,最后选了一个性价比最高的。

"哥,开店就像生孩子,每个细节都不能马虎。"

李明擦着汗对我说,"我要让咱们的店成为这条街上最好的烧烤店。"

看着他认真的样子,我更加坚信这次投资是对的。

店面装修完成后,李明开始招聘员工。

他很有眼光,招了两个有经验的烧烤师傅和三个服务员。

工资都是他亲自谈的,既不会太高增加成本,也不会太低留不住人。

"哥,员工是店里的根本。对他们好一点,他们就会对客人好一点。"李明说。

开业前一周,李明每天都在试菜。

各种肉类的烤制方法,各种蔬菜的搭配,甚至连蘸料的调制都要反复尝试。

我下班后经常过去帮忙,看着他为了一个蘸料的口味,能试验十几次。

"哥,你尝尝这个孜然羊肉串,我今天改良了腌制方法。"他总是第一时间让我试吃。

说实话,李明的手艺确实好。他烤出来的肉串外焦内嫩,调料搭配得恰到好处。

我吃过很多烧烤店,但李明的手艺绝对算得上一流。

开业前三天,李明提出要试营业。"咱们先开三天,看看有什么问题,及时调整。"

试营业的第一天,来了二十多个客人,都是附近的邻居。

大家对味道赞不绝口,很多人当场就说以后会经常来。

"李师傅,你这手艺绝了!"一个大叔竖着拇指说,"比市里那些大店的都好吃。"

听到客人的夸奖,李明脸上的笑容比花还灿烂。

他跑到后厨,悄悄对我说:"哥,看来咱们这投资稳了。"

那一刻,我心里也很高兴。

看着忙碌的店面,听着客人的赞扬声,我仿佛已经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试营业的第二天,客人明显多了。

李明说这是口碑传播的效果。

第三天,居然来了四十多个客人,忙得李明和员工们团团转。

"哥,咱们得准备正式开业了。"李明兴奋地说,"按这个势头,生意肯定差不了。"

02

2022年5月18日,我们的烧烤店正式开业。

李明早上六点就到了店里,检查各种设备,准备原材料。

我下班后赶过去,看到店门口已经摆满了花篮。

"这些花篮哪来的?"我问。

"朋友们送的,还有几个供货商也送了。"李明笑着说,"大家都很看好咱们的店。"

晚上七点,烧烤店正式开始营业。李明在门口放了鞭炮,引来不少路人围观。

开业第一天,从七点到半夜十二点,客人络绎不绝。

我站在收银台后面,看着李明在烧烤炉前忙碌的身影。

他动作熟练,一串串肉串在他手中烤得滋滋作响。

客人们不时传来赞叹声:"这羊肉串真香!""这茄子烤得太好吃了!"

第一天的营业额让我们都很惊喜:3800元。

"哥,第一天就有这个数,太好了!"

李明高兴得像个孩子,"明天我再调整一下菜品搭配,营业额肯定还能涨。"

接下来的一个月,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李明很会经营,他记住了每个常客的喜好。

张大爷喜欢吃五分熟的牛肉串,王阿姨爱吃不辣的烤茄子,小李喜欢多放孜然。

"李老板,还是老样子,十串羊肉串,五串牛肉串。"客人们都这样叫李明。

李明也很享受这种被称为"老板"的感觉。每次听到客人这样叫,他脸上都会露出自豪的笑容。

一个月后,我们算了一下账。

营业额12万,除去房租、原材料、人工、水电等各种费用,净利润有4万多。

"哥,按这个趋势,一年下来咱们能赚四五十万。"李明拿着账本对我说,"等攒够了钱,咱们再开第二家分店。"

我也很高兴。投资五十万,一年能赚回四五十万,这个回报率已经很不错了。

夏天到了,烧烤店的生意更火了。

每天晚上,店里都坐得满满当当。有时候客人太多,还要在外面摆桌子。

李明这时候提出要增加设备。

"哥,咱们再买两台烧烤炉,这样能同时烤更多串,客人就不用等太久了。"

我同意了,又投了五万块买设备。看着店里生意这么好,我觉得多投点钱是值得的。

新设备到位后,出餐速度明显快了很多。

客人满意度更高了,营业额也水涨船高。七月份,单月营业额突破了15万。

"哥,咱们这是要发财的节奏啊!"李明兴奋地对我说。

那段时间,我们都沉浸在生意红火的喜悦中。

每天晚上我下班后都会到店里帮忙,看着满店的客人,听着收银机不停的响声,心情特别好。

八月份,李明提出要装修一下店面。

"现在生意好了,咱们把店面再弄得漂亮一点,这样能吸引更多客人。"

这次装修花了八万,主要是重新设计了就餐区域,增加了空调设备,还装了音响系统。

装修完成后,店面确实上了一个档次。

"哥,你看现在多气派。"李明得意地指着重新装修的店面,"客人坐在这里吃烧烤,感觉就像在高档餐厅一样。"

重新开业后,生意果然更好了。很多客人都夸店面环境好,愿意在这里多坐一会儿。

营业额也随之增长,九月份单月突破了18万。

这时候李明又有了新想法。"哥,我觉得咱们可以增加一些新品种。现在客人对咱们的烧烤已经很认可了,如果再加上一些炒菜、汤品,肯定能吸引更多客人。"

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于是同意再招一个炒菜师傅。

李明很快就找到了一个有经验的厨师,工资四千五。

新菜品推出后,客人的选择更多了,很多人开始把这里当作正餐的地方,而不仅仅是宵夜摊。

营业额再次上涨,十月份达到了20万。

年底的时候,我们简单算了一下账。

第一年的总营业额达到了180万,除去各种成本,净利润大概有60万左右。

"哥,咱们第一年就赚了60万!"李明拿着账本,眼中充满了兴奋,"明年肯定能赚得更多。"

我也很满意这个结果。投资五十万,第一年就收回了投资,还有盈余。看起来这真是一笔好买卖。

李明提出要给我分红。"哥,按咱们说好的,对半分。这是你的30万。"

我接过钱,心里很高兴。不仅仅是因为钱,更是因为李明守信用,说话算数。

"明年咱们再接再厉,争取赚更多。"我拍着李明的肩膀说。

"那是肯定的。"李明信心满满,"明年我要把咱们的店打造成这条街上最有名的烧烤店。"

那个年底,我们两人在店里喝了很多酒,畅谈着未来的计划。

李明说要开分店,我说要把品牌做大。那一晚,我们都觉得前途一片光明。

但是我万万没想到,就是这个让我信任的表弟,在第二年会做出让我完全意想不到的事情。

03

2023年,我们的烧烤店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年初的时候,附近新开了一个小区,增加了很多住户。

李明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在新小区门口发传单,还推出了外卖服务。

"哥,现在人们都喜欢点外卖,咱们也得跟上潮流。"

李明说着,给我看他在各大外卖平台上注册的店铺。

外卖业务推出后,效果出奇地好。很多人晚上不想出门,就点咱们家的烧烤外卖。

李明专门招了两个送餐员,保证外卖能及时送达。

三月份的营业额就达到了25万,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0%。我看着这个数字,心里美滋滋的。

李明这时候变得更加忙碌。

除了管理店面,他还要负责外卖平台的运营,制定促销活动,培训员工。

但是他精力充沛,每天都充满干劲。

"哥,我感觉咱们离开分店不远了。"李明经常这样对我说,"等这家店稳定了,咱们就去市中心再开一家。"

四月份,李明提出要扩大店面。隔壁的商铺要转让,他想租下来打通,增加就餐面积。

"现在客人太多了,经常排队。如果能扩大一倍面积,营业额至少能翻一番。"李明分析给我听。

隔壁商铺的租金是每月八千,转让费要十万。

虽然投资不小,但考虑到生意这么好,我还是同意了。

扩建工程进行了一个月,期间店面的营业额虽然受到一定影响,但李明通过加强外卖业务,基本保持了收入水平。

新店面开业后,确实气派了很多。能同时容纳80个客人就餐,烧烤区域也扩大了一倍。

李明又招了三个员工,保证服务质量。

六月份,扩建后的第一个完整月,营业额达到了35万。这个数字让我们都很震惊。

"哥,你算算,一个月35万,一年就是420万的营业额!"

李明兴奋得手舞足蹈,"就算除去各种成本,咱们一年也能赚150万以上。"

我听了也很激动。如果真能赚150万,那我的投资回报率就太高了。

随着夏天的到来,生意更加火爆。

每天晚上,店里都是人山人海。很多客人都成了常客,一周要来好几次。

李明开始有了明星老板的感觉。很多客人都认识他,进门就跟他打招呼。

他也享受这种被人认可的感觉,总是笑呵呵地跟客人聊天。

七月份,营业额突破了40万。这时候我开始主动关心起店里的具体经营情况。

"李明,咱们现在每天的营业额大概是多少?"我问。

"平时一万三四,周末能到两万。"李明回答,但神情有些不自然。

我心里算了一下,按他说的数字,一个月应该是45万左右的营业额。

但他汇报的只有40万,这5万的差额去哪了?

我没有当面质疑,而是决定自己观察一下。

第二天晚上,我早点下班到店里。店面确实很忙,客人络绎不绝。

我在收银台附近呆了两个小时,粗略估算了一下营业额,应该有一万五千左右。

这和李明说的数字差不多,我稍微放心了一些。也许是我多虑了。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开始真正怀疑。

八月的一天,我去店里的时候,碰到了供货商老王来送货。

"王哥,生意不错啊。"我跟老王聊天。

"可不是,你们家现在是我最大的客户了。"

老王说,"李老板每天要的肉都是按吨算的,一个月光肉类就要三万多块钱。"

我心里一惊。按老王说的采购量,我们店的营业额应该远远不止李明汇报的数字。

一般来说,原材料成本占营业额的30%左右,如果肉类成本就有三万,那总的原材料成本至少要五万,这意味着营业额应该在15万以上。

但李明给我的数据是什么?八月份营业额42万。

按这个数字,原材料成本应该是12万左右,怎么可能光肉类就要三万?

我开始有意识地观察店里的经营情况。

每天晚上我都会去店里坐一会儿,仔细观察客流量和点餐情况。

通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店里的实际营业额比李明汇报的要高很多。

特别是外卖订单,数量大得惊人。李明的手机几乎每分钟都在响,都是外卖订单的提醒。

我还发现,李明开始对我有了防备。以前我去店里,他总是很高兴,会主动跟我分享经营情况。

现在他虽然表面上还是很热情,但明显有些心不在焉,而且不太愿意跟我详细讨论财务问题。

九月份,李明汇报的营业额是45万。

但根据我的观察,实际营业额至少应该在60万以上。

我决定找个机会跟李明开诚布公地谈一次。

"李明,咱们是兄弟,有什么话都可以说开。我感觉店里的实际营业额比你汇报的要高一些,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李明听了,脸色有些不自然。"哥,没有啊。我给你的都是实际数据。可能是你观察的时间段比较特殊,所以感觉营业额高一些。"

"那你能不能让我看看详细的财务报表?"我直接提出要求。

"当然可以,不过报表在家里,改天我拿给你。"李明说。

但是这个"改天"一等就是一周,李明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这让我更加怀疑。

十月份,我决定采取更直接的方式。

我请了一天假,在店里呆了整整一天,从早上十点到晚上十二点。

这一天,我亲眼看到店里的营业额至少有两万五千元。

如果每天都是这个水平,一个月的营业额应该在75万左右。

但李明给我的数据是什么?十月份营业额48万。

这意味着他至少隐瞒了27万的营业额。按我们对半分的约定,他应该多给我13.5万。

我心情复杂地回到家,整夜没睡好。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弟,真的在骗我吗?

十一月,我开始更加仔细地收集证据。

我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每日营业情况,还悄悄询问了几个员工关于店里的生意情况。

员工们都说生意特别好,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其中一个服务员无意中说漏了嘴:"李老板说了,咱们店现在一个月能赚一百多万呢。"

一百多万!这个数字让我震惊。如果营业额真有一百多万,那净利润至少也有五六十万。

按对半分的约定,我应该分到二三十万,而不是现在的几万块。

十二月,我下定决心要把这件事搞清楚。

我开始记录每天的客流量,统计每桌客人的大概消费金额,甚至在门口安装了一个摄像头,记录进出店面的人数。

通过一个月的详细统计,我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店里的月营业额至少在90万以上,净利润应该在50-60万之间。

这意味着,李明至少隐瞒了我25万左右的应得收益。

年底了,又到了分红的时候。我怀着复杂的心情等待着李明的汇报。

04

2023年12月30日,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日子。

这一天,李明约我到店里谈年终分红的事情。

我带着这一年来收集的所有证据,准备和他摊牌。

"哥,你来了。"李明看起来心情不错,笑呵呵地招呼我坐下。

"今年咱们的生意真的太好了,比去年翻了一番还多。"

他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一个账本,"你看看,这是今年的详细账目。"

我接过账本,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2023年总营业额150万元。

150万?我心里冷笑。

根据我的观察和统计,实际营业额至少应该在1000万以上,他居然只承认150万。

"各项成本支出78万,净利润72万。"李明继续说,"按咱们说好的,对半分,你应该分36万。"

我听着他的话,心情越来越复杂。

如果他说的是真的,那36万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收益。

但问题是,我知道他在撒谎。

"但是哥,今年咱们又投入了不少钱扩建店面,加上购买新设备,现金流比较紧张。"

李明说到这里,语气有些为难,"你看这样行不行,我先给你20万现金,剩下的16万算作你追加的投资,明年连本带利一起给你。"

20万?我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

"李明,你再说一遍,你要给我多少钱?"我强压着心中的怒火问道。

"20万啊,哥,你别着急。剩下的16万我明年肯定给你,而且还会给你利息。"李明似乎没有意识到我的愤怒,还在解释着。

我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李明,我问你,今年店里真正的营业额是多少?"

"就是150万啊,哥,账本上写得清清楚楚。"李明说。

"你确定是150万?"我再次确认。

"当然确定了,我每天都在记账,怎么可能有错?"李明点头说道。

我从包里拿出自己准备的材料。

"那你解释一下,为什么供货商老王说你们一个月光肉类采购就要三万多?如果营业额只有150万,一个月平均12.5万,原材料成本按30%计算,也就是3.75万,怎么可能光肉类就要三万?"

李明的脸色变了,但还是强自镇定:"哥,老王可能记错了,或者他把别家店的采购量也算进来了。"

"是吗?"我继续拿出证据,"那你解释一下,为什么我观察的每日营业额都在两万以上,而你汇报的月营业额只有40多万?"

"哥,你观察的可能是生意特别好的时候,不能代表平均水平。"李明还在狡辩。

我把统计表摊在桌上。"这是我一个月来每天的统计数据,详细记录了客流量和消费金额。按这个数据计算,你们店的月营业额至少在90万以上。"

李明看着桌上的统计表,脸色越来越白。

他沉默了很久,然后说:"哥,就算营业额有90万,但是成本也高啊。员工工资、房租、水电、原材料,这些都要钱。"

"我当然知道要成本。"我冷冷地说,"但即使按最高的成本计算,月净利润也应该在50万左右。一年就是600万的净利润,我应该分300万,而不是你说的36万,更不是你实际给我的20万。"

李明被我的话震住了,坐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我看着他,心中五味杂陈。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弟,这个我信任的合伙人,居然真的在骗我。

"李明,我最后问你一次,你愿意如实说出真正的营业额和利润吗?愿意按照咱们当初的约定,重新分配收益吗?"

李明低着头,沉默了很久。

最后,他抬起头看着我,眼中有一种我从未见过的冷漠。

"王强,我告诉你实话吧。店里的营业额确实比150万要高一些,但也没有你说的那么夸张。就算有200万的营业额,扣除各种成本,净利润也就是80万左右。我给你20万,已经是很公道了。"

200万?80万?我知道他还在撒谎,但至少他承认了隐瞒营业额的事实。

"就算按你说的数字,我也应该分40万,为什么只给我20万?"我问。

李明站起来,在店里走了几圈,然后转身对我说:

"王强,你是出了钱,但这个店能有今天,主要靠的是我的努力。你每天上班,下班就回家,对店里的经营基本不管。

而我呢?每天从早忙到晚,操心店里的每一件事。说实话,我觉得二八分都是公平的,我八你二。"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李明,你当初可不是这样说的。当初是你拍着胸脯保证要对半分的。"

"当初是当初,现在是现在。"李明的语气变得强硬起来,"现在店已经成功了,我的价值体现出来了。你觉得光凭着一开始的五十万投资,就想永远拿一半的收益,不觉得太贪心了吗?"

我感觉自己的心脏快要爆炸了。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李明吗?

"李明,咱们说好的是合伙,不是我给你打工。"

我尽量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当初的约定就是对半分,你不能说改就改。"

"约定?"李明冷笑一声,"咱们有签合同吗?有法律文件吗?都是口头说的,谁能证明?"

这句话彻底激怒了我。我猛地站起来,指着李明说:"你什么意思?你想赖账?"

"我没有赖账,我给你20万了。"李明也站起来。

"王强,你别得寸进尺。这店是我的名字注册的,营业执照也是我的名字,法律上来说,这就是我的店。我愿意给你分红已经很够意思了。"

我感觉天旋地转,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弟,居然能说出这样的话。

"李明,你真的要这样做?"我最后问道。

"王强,咱们都是成年人,别那么感情用事。"

李明说,"20万,要么拿走,要么拉倒。我店里生意这么好,缺的不是你这点投资。"

我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然后说:"好,我明白了。李明,既然你觉得不需要我,那我撤资,退出合伙。"

李明听了,愣了一下。"撤资?"

"对,撤资。"我说,"你不是说店是你的吗?那好,我退出。你把我当初投资的钱还给我,从今以后咱们桥归桥路归路。"

说完这话,我转身往外走。

"王强,你等等!"李明在后面叫我,但我没有回头。

走出店门的那一刻,我听到店里传来杯子摔碎的声音。

第二天下午,我带着律师来到店里,正式提出撤资要求。

李明正在后厨忙碌,听到这话手中的铲子"咣当"一声掉在地上。

他猛地转过身,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嘴唇颤抖着想要说什么,却发不出声音。

我平静地递给他一份撤资协议:"李明,这是撤资协议。按照我当初的投资金额,加上这两年应得的收益,你需要返还我120万。"

李明接过协议,手抖得厉害,纸张发出"沙沙"的声音。

他看了几行字,突然抬起头,眼中满是不敢置信:"王哥,你...你真的要撤资?"

"既然你觉得没有我你也能把店开得很好,那就证明给我看看。"我冷冷地说。

然而,我万万没想到,真正让我震惊的事情才刚刚开始...

来源:聪明高山SsT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