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义府(614年—666年),瀛州饶阳(今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人,隋时由其祖父定居盐亭,唐朝宰相。众所周知,宰相辅佐皇帝处理朝政,是一个十分显赫的官职。不过,李义府能够成为唐朝宰相,不是因为他能力出众,而是此人笑里藏刀,并成为了武则天的心腹,这才官运亨通的。
李义府(614年—666年),瀛州饶阳(今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人,隋时由其祖父定居盐亭,唐朝宰相。众所周知,宰相辅佐皇帝处理朝政,是一个十分显赫的官职。不过,李义府能够成为唐朝宰相,不是因为他能力出众,而是此人笑里藏刀,并成为了武则天的心腹,这才官运亨通的。
一
具体来说,李义府早年因祖父担任射洪县丞,迁居永泰(今四川盐亭县)。贞观八年(634年),李义府因善写文章被剑南道巡察大使李大亮表荐为门下省典仪,后又得到刘洎、马周的举荐,改任监察御史,并随侍晋王李治。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李义府可以说是李治初期的班底了。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立李治为皇太子,任命李义府为太子舍人、崇贤馆直学士。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逝后,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李义府改任中书舍人。永徽六年(655年),李义府得罪宰相长孙无忌,被贬为壁州司马。敕书尚未下达门下省,他便已秘密获知,为了迎合皇帝的意愿,李义府叩门上表,请求废黜王皇后,改立武昭仪(即武则天)。
对此,唐高宗大喜,召见李义府,并收回贬官敕书,将他留居原职。同年十月,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不久之后,李义府因为支持册立武则天为皇后,所以收到了丰厚的回报,也即被拜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广平县男。成为宰相后,李义府与许敬宗、王德俭、崔义玄、袁公瑜、侯善业等人相互援引,狼狈为奸,贬杀忠臣,协助武后得以窃取权柄。
二
显庆二年(657年),唐高宗擢升李义府为中书令、检校御史大夫、太子宾客、河间郡公,并为他修建宅第。当时,李义府宠冠朝廷,家中子弟都被封为清要官职。他生性贪婪,与妻子、子婿大肆卖官鬻爵,又多引腹心,权势熏天。并且,李义府表面上随和有礼,与人说话,总是和言悦色,但内心褊狭嫉妒、阴狠残忍。当时人都说他笑中有刀,称他为“李猫”。
龙朔二年(662年),唐高宗更改官制,李义府改任司列太常伯、同东西台三品。他奏请皇帝,将祖父改葬到永康陵侧,并征调七县民丁,昼夜不停的运土修坟。满朝王公争相馈赠奠仪,送葬队伍绵延七十里,极尽奢华。对此,在笔者看来,李义府的这些行为,已经在朝廷上下引起了较大的非议。虽然他是武则天的心腹,但是,此时的唐高宗李治依然掌握大权。
龙朔三年(663年),李义府升任右相,仍旧主持铨选。他在皇帝面前谄言自媚,出外则肆意乱法,百官尽皆畏惧,无人敢言其过。值得注意的是,李义府的这些举动,唐高宗已经逐渐知晓,就开始敲打李义府。不过,后者仗着武则天的宠幸,居然没有在李治面前谢罪,这成为李义府失势的重要原因。
三
不久之后,李义府请术士杜元纪望气。时人都认为李义府在窥测灾异,图谋不轨,也即李义府已经是天怒人怨了。与此同时,李义府又向长孙无忌之孙长孙延索取七百贯,授给他司津监的官职,结果被右金吾仓曹参军杨行颖告发。
四月,唐高宗李治将李义府下狱,命刑部尚书刘祥道联合御史台、大理寺一同审讯,并由司空李勣进行监督。对于李治来说,正愁没有治罪李义府的理由,没想到后者乖乖送上了把柄。紧接着,唐高宗快刀斩乱麻,立即下诏将李义府长期流放巂州(今四川西昌市),其子婿也都遭到流放。
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封禅泰山,大赦天下。值得注意的是,唐高宗明确不许长期流放的罪囚返回,这应该有针对李义府的意思。得知这一消息后,李义府忧愤不已,发病而死,时年五十三岁。至此,担心他再度起复的文武百官方才安心。直到上元元年(674年),李义府的妻子、儿女遇赦,这才得以返回洛阳。
来源:情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