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一天下地,少收三成蒜,这话听着像吓唬人,却是山东金乡那块地去年刚发生的事。
早一天下地,少收三成蒜,这话听着像吓唬人,却是山东金乡那块地去年刚发生的事。
8月底抢着播的蒜,最后个头小、分瓣少,一亩地硬生生比9月底播的少出三成货。
老蒜农拍大腿:不是种子不行,是地太烫。
蒜这玩意儿,表面皮实,其实脾气怪。
土温一过25℃,它就装死,赖在蒜瓣里不动弹。
8月底的地表还烫手,蒜瓣只能啃自己那点存货,根还没扎稳,叶子先黄了。
拖到秋分前后,夜里凉得快,土温稳在15℃上下,蒜瓣才肯伸懒腰,出苗齐刷刷,根也扎得深,冬天冻不着,春天猛蹿个。
真想抢早?
冰箱帮忙。
把蒜瓣扔冷藏两周,先冻懵它,下地后醒得快,算是人工破眠。
但别指望这招能逆天,温度不对,啥技巧都白搭。
拌种别偷懒。
多菌灵或者生物菌剂抓一把,跟蒜瓣滚一滚,锈病叶枯病能少一半。
底肥给足,后面别猛追氮肥,叶子太嫩,病虫最爱。
阳台党也有招。
饼干盒戳几个洞,装土一指深,蒜瓣尖头朝上,三十天剪一茬蒜苗炒鸡蛋,香是香,但别惦记蒜头——那点养分只够长叶子,想收蒜球得老老实实种半年。
一句话:别跟天气较劲。
盯着地温表,连续几天低于22℃再动手,晚几天不怕,怕的是一慌播早了,来年看着别人大个蒜,自己只剩叹气。
来源:远见卓识梦想g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