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实现变革重塑,多元化、即时性、互动性成为显著特征,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宝贵历史经验和精神财富,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宝贵资源。将红色文
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实现变革重塑,多元化、即时性、互动性成为显著特征,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宝贵历史经验和精神财富,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宝贵资源。将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是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需要,是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守正创新、提质增效的必然举措,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因此,各方应深入探索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着力将红色文化根植于大学生血脉之中,助力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精准把脉大学生思想需求,增强融合“黏性”。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在融媒体时代,各种思潮和文化相互激荡,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因此,以红色文化聚焦青年、吸引青年、浸润青年,实现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就必须精准把脉大学生的思想需求,增强融合的“黏性”。其一,利用融媒体技术开展深度调研。高校可以借助大数据、网络问卷调查、社交媒体监测等融媒体技术和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融媒体平台,对大学生在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上的言论、行为进行分析,精准把握他们对红色文化和思政教育的认知、态度和需求,为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提供数据支持。其二,结合大学生思想需求匹配融合内容。根据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分析结果,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筛选、整合和创新转化。一方面,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中与大学生思想需求共鸣共情的内容,让红色文化更加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如借助影音动画讲述革命年代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中勇于开拓、砥砺奋斗的故事,激发新时代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奋斗精神。另一方面,要注重红色文化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满足大学生个性化需求,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业背景,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红色文化资源、设计不同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
守正创新红色文化育人模式,增强融合“活性”。红色文化育人模式的守正创新是实现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关键。在技术赋能的背景下,要充分利用融媒体技术,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红色文化育人新模式,增强融合的“活性”。其一,持续构建全域化育人场域。在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渠道和场域产生了较大变革,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挖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全过程。这就需要整合校内各种媒体资源,通过打造“云端+实体”红色教育融媒体传播矩阵,利用慕课平台、智慧课堂等数字化载体实现资源共享,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红色资源。其二,持续打造沉浸式传播生态。利用短视频平台制作红色文化主题短视频,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向大学生传播红色文化知识;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开展红色文化直播等活动,让大学生切身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打造沉浸式红色文化教育场景,加深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其三,持续提升红色文化宣推能力。加强对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融媒体技能培训,建设思政课程智能教学平台和融媒体育人实践基地,开设相关课程、举办培训班等,培养一批既懂红色文化又懂融媒体技术的传播人才。开展红色文化创意作品大赛等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运用新媒体技术创作红色文化主题的动漫、微电影等作品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作热情,使红色文化从抽象的历史记忆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精神动力。
构建长效协同育人机制,增强融合的“韧性”。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高校要统筹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健全融媒体背景下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深入推进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在育人目标、育人内容、育人方法等方面的有机融合,增强融合的“韧性”。其一,完善联动体制机制。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牵头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共同参与、协同发力、一体推进,制定红色文化育人行动计划。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发挥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创新开展实践性、场景式、体验式融入红色文化内容的教学。同时探索构建校地、校企的联动体系,形成育人合力,为高校提供资金、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支持,帮助高校建设融媒体红色文化教育平台、开发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等。其二,优化资源融通机制。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与红色纪念馆、博物馆等单位合作开发“红色教育资源云平台”“线上红色历史精品展陈”等,将红色文化资源背后的历史故事、人物事迹、精神内涵等转化为数字化教育资源,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生动地展示出来,让红色文化更加生动、鲜活、富有实效。其三,建立评价反馈机制。高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评价机制,通过融媒体技术记录学习轨迹,对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效果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还要建立反馈机制,通过融媒体及时收集师生对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评价结果和反馈意见,不断调整和优化融合工作的措施,推动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持续深入发展。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