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的中场战事:“明晰”开启转型新篇章,中国市场为核心阵地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1 18:01 1

摘要:两年一届的IAA Mobility(下称“慕尼黑车展”),于当地时间9月8日起在德国慕尼黑如期启幕。与两年前相比,作为德系豪华车的代表品牌,奥迪在转型中的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已经落地实现,转型下一阶段的战略目标和方向也更加清晰。

中国市场既是奥迪应对产业变革的战略试验田,也是必须守住的核心阵地。

编辑|左茂轩

两年一届的IAA Mobility(下称“慕尼黑车展”),于当地时间9月8日起在德国慕尼黑如期启幕。与两年前相比,作为德系豪华车的代表品牌,奥迪在转型中的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已经落地实现,转型下一阶段的战略目标和方向也更加清晰。

过去两年,奥迪为未来成功制定了路线图并取得诸多成果,通过在2024年和2025年推出20款新车型的产品组合更新计划,到今年年底,奥迪将拥有竞争细分市场中最新的车型阵容,并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汽车之间实现了良好平衡。

“我们不仅在重新调整产品组合,更是在重塑整个公司,奥迪已进入转型的下一章。” 奥迪全球CEO高德诺在2025年慕尼黑车展期间表示。

进入转型的下一章,在此次慕尼黑车展期间,通过呈现奥迪Concept C概念车,奥迪正式揭幕其全新设计哲学,其核心理念根植于明晰、极致简约以及对本质的关注。

这一理念也推动了公司在产品、流程与组织架构层面的全面重塑,为创新突破与打造技术领先性注入持续动力。

高德诺强调, 通过聚焦明晰与创新,奥迪正为未来出行方式构筑坚实根基。中国在此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的确,奥迪是全球豪华车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豪华车市场。奥迪正处于企业转型的关键拐点,中国市场,正是其破局的核心支点。

在2025慕尼黑车展期间,奥迪全球CEO高德诺(Gernot Döllner)与奥迪中国总裁罗英瀚博士(Dr. Johannes Roscheck)在接受凤凰网汽车等媒体采访时,系统披露了奥迪的全球转型路径与中国战略细节:

从Concept C概念车承载的“明晰”设计哲学,到“双合作伙伴+双品牌”的中国市场布局;从PPE纯电平台与PPC燃油平台的双线并行,到与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的深度合作;从“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土化研发承诺,到对2026年市场业绩的预期……

每一个决策背后,都是奥迪应对产业变革、争夺中国豪华车市场主动权的深层思考。

明晰:

是设计哲学,更是企业运营准则

在2025慕尼黑车展的奥迪展台,Concept C概念车的全球首秀被赋予了远超产品本身的战略意义。这款车不仅是奥迪全新设计语言的具象化载体,更承载着奥迪重构企业运营逻辑的核心——“明晰”理念。

“‘明晰’不仅将塑造我们未来的设计语言,也将融入整个企业的运营准则之中。”高德诺的表态凸显了这一理念的战略地位。

从设计层面看,Concept C跳出了行业科技堆料的同质化竞争,转而追求“本质与简约的平衡”:流畅的车身线条弱化了冗余装饰,却通过精准的比例把控凸显豪华感;内饰以驾乘者为中心,减少了物理按键的数量,却通过材质升级和交互逻辑优化,强化了“豪华与实用的共生”。

更重要的是, “明晰”的理念已超越设计范畴,渗透到奥迪的产品规划、技术研发与组织架构中。

产品端,奥迪拒绝跟风“家电化”,聚焦驾驶体验与整体效能;技术端,无论是PPE纯电平台的充电效率优化,还是PPC燃油平台的性能升级,都围绕“用户可感知的价值”展开;组织端,则简化决策流程,提升响应速度,尤其是在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协作中,“减少层级、快速落地”成为新的工作准则。

对于奥迪而言,Concept C的亮相绝非概念车秀肌肉,而是向市场传递明确的信号:在行业变革的混沌期,奥迪要以“明晰”的战略,避开“为电动化而电动化”“为智能化而智能化”的陷阱,回归豪华车的本质——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产品、以及符合其身份认同的出行体验。

而中国市场,则成为这一理念落地的实践场。

互补:

奥迪的“中国方案”

如果说“明晰”是奥迪全球转型的顶层设计蓝图,那么“双合作伙伴+双品牌”的布局,就是这份蓝图在中国市场的落地框架。

奥迪在中国的“双伙伴”布局,并非简单的“多一个合作方”,而是基于市场细分的精准分工。

与中国一汽的合作,是奥迪深耕中国市场38年的基本盘。作为长期战略伙伴,一汽奥迪承载着巩固豪华车主流市场的核心任务。

目前,双方已完成两大核心平台的落地。

在纯电领域,依托PPE豪华纯电动平台,一汽奥迪推出奥迪Q6L e-tron家族,其不仅是PPE平台在华的首款量产车型,还融入了多项中国专属的技术解决方案。

在燃油车领域,基于PPC豪华燃油车平台,双方联合发布了奥迪A5L,这款车在保留奥迪传统操控优势的同时,专属加长轴距、优化后排包裹性,精准击中中国用户对豪华家用的需求。

与上汽集团的合作,则是奥迪瞄准“新豪华市场”的破局棋。2024年11月,奥迪与上汽联合推出全新品牌“AUDI”,这一举措并非对现有四环品牌的革新,而是开辟新赛道。

罗英瀚坦言:“四环品牌在中国市场深耕38年,拥有近千万用户,如果我们对这个品牌进行过于激进的变革,很可能不会获得比较高的接受度。因此,推出一个全新品牌就显得尤为必要。这样,我们可以在传承奥迪DNA的同时,完全从新一代用户的需求和视角出发,打造一个全新的产品系列、全新的品牌形象。这让我们能够更自由、更灵活地进行创新,也相当于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触点。”

目前,AUDI品牌的首款核心车型E5 Sportback已开启预售,并计划于9月16日正式上市。这款车从产品定义到研发落地,全程由奥迪与上汽联合主导,深度贴合中国主流消费趋势。

“我们始终认为,这款车型在设计和定位上非常契合中国市场需求,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下。”高德诺的评价很直接。

而罗英瀚更强调,“双合作伙伴”并非竞争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我们正持续深化在华的‘双合作伙伴战略’。中国一汽和上汽集团两大合作伙伴各自都拥有独特优势,而且这些优势可以形成很好的互补。”

创新:

用“中国速度”赋能全球

在智能化领域,中国市场早已成为全球创新高地。对于奥迪而言,要在这片市场立足,仅凭“全球技术平移”已难以为继,与本土科技企业深度合作,成为其破局的必然选择。

目前,奥迪已经与华为、Momenta在辅助驾驶领域展开了深入合作,但这一多供应商策略并非分散风险的权宜之计,而是差异化满足需求的战略布局。

具体来看,华为的技术更偏向量产落地,适配四环品牌的中高端车型;Momenta的技术聚焦前沿研发,未来将优先应用于AUDI品牌的个性化车型。

“我们会聚焦于中国市场的发展趋势,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针对具体项目展开协作,以便为中国消费者推出切合需求的解决方案,使其更贴近市场需求。”高德诺解释 道 , “在高级驾驶辅助方面,我们是依据具体车型项目来选择合作伙伴的。我们会在市场中进行调研,明确需求,包括供应商的驾驶安全性能、研发能力、是否契合中国市场的需求,以及成本因素等。”

面对中国市场兴起的配备车载冰箱、巨幕娱乐屏等配置的“汽车家电化”趋势,奥迪的智能座舱理念显得尤为清醒: 不盲目追逐配置堆砌,而是聚焦驾驶体验与交互效率。

“我相信,一辆车的价值更要着眼于它的驾驶体验与整体效能。”罗英瀚直言。

而Concept C概念车也展示了奥迪未来智能座舱的方向,“通过这款车型,大家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我们对未来出行体验的思考与方向。”高德诺介绍道,“在车辆内饰方面,我们的核心关注点是为驾乘人员营造舒适的座舱氛围。我们将继续采用高品质材料,打造兼具豪华感与质感的车内环境。同时,在交互层面,我们也进行了创新探索——特别是在未来自动驾驶场景下,我们希望通过更加直观、富有情感的互动方式,让车辆能够主动响应驾乘者的需求,实现更有温度的连接。”

如果说过去奥迪的中国战略是“将全球产品卖到中国”,那么现在,其战略核心已升级为“在中国研发、为中国造,再反哺全球”。

“我们始终坚持‘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方向,这一理念将贯穿于研发、生产等各个环节。”高德诺强调道,“同时,我们也希望将‘中国速度’赋能至总部,从而提升奥迪全球的竞争力。”

为了更快响应中国市场需求,奥迪已在中国建立了完整的研发体系,包括位于北京的奥迪中国设计中心、奥迪创新研究中心(AIR)以及专为中国市场设立的车辆评估体系。

这些机构不再是全球研发的分支机构,而是独立主导技术开发的核心力量,且成果正逐步反哺全球。

“我们在不断优化开发流程,形成反哺全球研发节奏的机制。”罗英瀚补充道。

在电动化转型中,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陡然上升。

奥迪的应对策略是“双链并行”:既保留全球核心供应商的合作,又大力拓展中国本土供应商,形成“全球资源+本地响应”的供应链体系。

“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合作也会对我们未来的全球供应链产生影响,所以我们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即哪些技术适合并能够在中国落地,哪些则可以进一步融入全球体系。”

对于全球供应链与本土供应链的平衡,高德诺有着清晰的认知:“由于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需求,我们可能需要制定并执行差异化的供应链战略,以便更好地应对中国、北美以及其他市场的具体要求。这项工作其实我们一直在推进,只是当前需要更加精细化地开展,以进一步提升稳定性。”

双线并行:

燃油守盘,电动破局

在全面电动化的行业趋势中,奥迪的产品策略显得格外理性:不盲目放弃燃油车基本盘,同时加速纯电车型的破局,以“双线并行”的策略平衡当下需求与未来趋势。

对于奥迪而言,燃油车不仅是当前营收的核心来源,更是其维系品牌忠诚度的关键。

为巩固燃油车市场优势,奥迪引入了全新的PPC豪华燃油车平台。该平台在动力效率、底盘调校与智能化配置上进行了全面升级,目前已落地奥迪A5L和A5L Sportback两款核心车型。

值得一提的是,它还首次将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应用于燃油车型,使得奥迪成为首个实现这一突破的国际豪华品牌。

PPE豪华纯电动平台则是奥迪开拓纯电市场的核心。作为奥迪与保时捷联合研发的高端纯电平台,中国市场是该平台最重要的落地市场。

2025年8月,基于PPE平台打造的首款纯电动SUV奥迪Q6L e-tron上市,定位35万-40万元价格区间的豪华市场,填补了德系品牌在该细分领域的空白;即将于9月16日上市的AUDI E5 Sportback,预售价23.59万元起,瞄准中高端电动车市场;2025年底计划推出的奥迪A6L e-tron,则直接对标奔驰EQE、宝马i5,完善中大型纯电豪华轿车布局。

面对中国豪华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奥迪对当前业绩有着清醒的认知,对未来也有着明确的目标。

从现状来看,奥迪在中国市场的基本盘相对稳固。今年上半年,奥迪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28.76万辆,中汽数研数据显示,奥迪A6L、Q5L两款车型分别以8.43万辆、6.74万辆的销量,位居中大型豪华轿车、中型豪华SUV细分市场的销冠。

相比之下,奥迪在纯电市场的潜能还有待进一步开发与释放。

“在纯电动车型细分市场上,我们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罗英瀚博士坦言,“我们希望通过即将推出的全新车型实现在这一细分市场的突破。通过近期的一系列措施, 我们有信心在未来几个月、尤其是在 2026 年,看到切实的成果显现。”

写在最后: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在当地时间9月7日的大众汽车集团慕尼黑车展品牌活动上,在大众集团CEO奥博穆在介绍大众集团中国市场本土化创新策略及展望时,背景PPT的图片展示的是全新的AUDI E5 sportback。可见奥迪这一本土化变革方案对于奥迪全球乃至大众集团将来在华加速转型的重要性和示范意义。

当然,对于奥迪而言,2025慕尼黑车展只是转型起点。未来如何将“中国速度”融入“奥迪基因”,如何在本土化与全球化间找到平衡,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守住豪华品牌的本质,仍需时间检验。但可以确定的是, 中国市场既是奥迪应对产业变革的战略试验田,也是必须守住的核心阵地。

当Concept C的“明晰”理念遭遇复杂多变的市场现实,奥迪的中场战事才刚刚进入关键阶段,每一个战略抉择,都将影响奥迪在智能电动时代能否续写辉煌。

来源:凤凰网汽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