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华教授:基于NeoADAURA研究探讨MRD在可切除EGFR突变NSCLC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1 17:46 1

摘要:由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主办的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2025)于2025年9月6日-9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盛大召开。作为肺癌及其他胸部恶性肿瘤领域全球领先的多学科肿瘤学盛会,WCLC致力于传递该领域最前沿的诊疗进展,为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及研究者

由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主办的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2025)于2025年9月6日-9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盛大召开。作为肺癌及其他胸部恶性肿瘤领域全球领先的多学科肿瘤学盛会,WCLC致力于传递该领域最前沿的诊疗进展,为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及研究者提供分享前沿研究成果、促进合作交流的平台。

本届大会,一项探索“NeoADAURA研究的微小残留病灶(MRD)分析结果”入选口头报告,《肿瘤瞭望》特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梁文华教授就该研究进行点评,特此整理,以飨读者。

专家简介

梁文华 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博后导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部肿瘤综合诊疗病区主任,横琴医院副院长,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肺癌学组副组长,广州国家实验室双聘PI。主持国自然青年基金A类(原杰青)获得者(方向:肿瘤学)、优秀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个项目。主攻肺癌/肺结节的综合诊疗及临床转化研究,年诊疗量1.2万人次,在早期精准防控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于国际顶尖期刊JAMA,BMJ,NEJM,Lancet Oncol,J Clin Oncol,Cancer Cell等发表300余篇论文,总被引超过3万次,H指数50,连续多年入选斯坦福-爱思唯尔全球前2%科学家终身影响力排行榜。被评为人民网“国之名医”,南粤好医生等,获得首届广东省青年科技奖、达摩院青橙奖(医学首位),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创新团队、2018年中国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完成人之一。

研究介绍

摘要号:OA02.02

研究背景:在III期NeoADAURA研究(临床试验注册号:NCT04351555)中,针对可切除EGFR突变型(EGFRm)II-III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新辅助奥希替尼±化疗对比安慰剂+化疗,在主要病理缓解(MPR)率方面实现了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改善。本研究报告了一项预设探索性分析的结果,该分析采用基于超敏感循环肿瘤(ct)DNA的分子残留病灶(MRD)检测方法,预测NeoADAURA研究中的患者结局。

研究方法:纳入年龄≥18岁、患有可切除EGFR突变型(外显子19缺失/外显子21L858R突变,Ex19del/L858R)II-IIIB期NSCLC且世界卫生组织(WHO)体能状态(PS)评分≤1的患者,按1: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以下三组,治疗后接受手术:

新辅助奥希替尼组:奥希替尼80mg每日一次(QD)(治疗时长≥9周)+化疗(顺铂/卡铂+培美曲塞;3个周期,每3周一次(Q3W));

奥希替尼单药组:奥希替尼80mg每日一次(QD)(治疗时长≥9周);

安慰剂+化疗组:安慰剂每日一次(QD)(治疗时长≥9周)+化疗(3个周期,每3周一次(Q3W))。

采用个性化肿瘤知情MRD检测panel(NeXTPersonal®,Personalis®),对患者基线(新辅助治疗第1周期第1天)和术前的血浆样本进行ctDNA检测,判定MRD阳性(MRD+)或MRD阴性(MRD-)。将基线和术前的MRD状态与主要病理缓解(MPR)和无事件生存期(EFS)进行关联性分析。MRD清除定义为:基线MRD阳性的患者,其术前样本中ctDNA水平下降10倍及以上,或转为MRD阴性。

研究结果:在358例随机分组患者中,210例患者提供了用于MRD检测panel的样本;189例患者的MRD检测panel可评估(占比90%),其中奥希替尼+化疗组61例、奥希替尼单药组64例、安慰剂+化疗组64例。

在189例可评估患者中,71%的患者基线样本为MRD阳性,而经COBAS检测发现血浆EGFR突变的患者占比为30%。

与基线MRD阳性患者相比,基线MRD阴性患者的疾病程度更轻(II期占比:81%vs39%;III期占比:19%vs61%;中位肿瘤大小:4.1mmvs4.3mm;平均阳性淋巴结数量:0.60个vs1.3个),且无事件生存期(EFS)更优(MRD阴性vsMRD阳性的风险比(HR)为0.24,95%置信区间(CI)为0.07-0.80)。

与安慰剂+化疗组相比,含奥希替尼的治疗方案使患者术前MRD阳性率较基线显著降低(奥希替尼+化疗组:23%vs基线77%;奥希替尼单药组:23%vs基线72%;安慰剂+化疗组:53%vs基线68%;详见表格),且MRD清除率更高(奥希替尼+化疗组:83%;奥希替尼单药组:84%;安慰剂+化疗组:58%;详见表格)。

在所有治疗组中,术前MRD阴性患者的MPR发生率高于术前MRD阳性患者(20%vs9%);MRD清除患者的MPR发生率高于MRD未清除患者(24%vs6%)。

研究结论:与单一EGFR基因突变检测相比,基于ctDNA的肿瘤知情MRD检测具有更高的肿瘤检出率。基线MRD状态对临床结局具有预后价值。与安慰剂+化疗(CT)相比,含奥希替尼的治疗方案提高了患者术前MRD清除率;术前MRD阴性和MRD清除均与MPR相关。这些研究结果支持含奥希替尼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在可切除EGFR突变型II-III期NSCLC患者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后续需通过更长时间的随访,明确MRD状态在该场景下对治疗决策的指导作用。

大咖点评

NeoADAURA研究是新辅助靶向治疗领域的里程碑,是首个取得阳性结果的大型III期临床试验,奠定了新辅助靶向治疗的新模式。本次关于MRD的标志物分析也带来了不少新的提示:在189例可评估患者中,71%的患者基线样本为MRD阳性,而经COBAS检测发现血浆EGFR突变的患者占比为30%,通过平行对比再次确认提示MRD检测对比常规PCR更高的敏感性(检测深度+位点覆盖),更能反映真实的疾病负荷;MRD清除率,奥希替尼+化疗组:83%,奥希替尼单药组:84%,安慰剂+化疗组:58%,从标志物角度再次确认了靶向治疗的价值,也确认了化疗不增加短期疗效的现象;而术前MRD阴性患者的MPR发生率高于术前MRD阳性患者(20%vs9%),提示基线负荷以及活跃程度对疗效的影响,值得探究治疗抵抗机制。总体而言,MRD有望成为新辅助靶向治疗的预后以及预测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来源:肿瘤瞭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