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窍谈》第二十四二十五章:记住玄关这个知识点就够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7 19:42 1

摘要:中者何?玄关是也。《参同》云:“运移不失中”,“浮游守规中。”皆指此也。陶仙云,“中非四维上下之中,儒曰喜、怒、哀、乐之未发;道曰念头不动处为玄牝;释曰不思善、不思恶,正凭么时,那个是本来面目,乃是真中也。”中境妙自养己凝神,入室还丹,以至脱胎神化,无不在是。

【原文】:第二十四章中字直指

《道德经》云:“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识得这中,即是圣贤仙佛种子。否则修道无地,一举足而即落魔坑。

中者何?玄关是也。《参同》云:“运移不失中”,“浮游守规中。”皆指此也。陶仙云,“中非四维上下之中,儒曰喜、怒、哀、乐之未发;道曰念头不动处为玄牝;释曰不思善、不思恶,正凭么时,那个是本来面目,乃是真中也。”中境妙自养己凝神,入室还丹,以至脱胎神化,无不在是。故初入道者,即要识得这中,乃有登进之路。

【译文】:《道德经》说的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如果不认识这个中是什么意思,则修道无路,肯定会落为魔怔的境地。这个“中”是什么意思呢?中就是玄关。《参同契》记载:“运移不失中”,“浮游守规中。”都是指的玄关,陶仙人认为这个中不是指空间含义的那个中,儒家认为喜怒哀乐的情绪未发生之前的状态叫做中,道家认为念头不动的地方叫做玄牝,释家认为人在不思善不思恶的时候,那个才是本来面目,是真中也。把以上的联合起来理解,中,是人的念头还没发生之前的状态,那么人的念头是哪里来的呢?用现在心理学的话说,人的表意识受到潜意识控制,所以念头没发生的地方,指的是潜意识。但是古代不知道潜意识这个概念,但是古仙知道念头起处为玄牝,为玄关。无论是玄关还是叫潜意识,都是一个名字,那到底是什么还需要每个人亲身体验。在这个中的境界里(潜意识里),养护自己的精神,最终可以脱胎神化。所以刚刚入道学习的人,应该尽早明白这个道理,才能知道进步的路在哪。

【原文】:

在昔文始天尊问道于太上曰:“修身至要,载在何章?”太上曰:“在于深根固蒂,守中抱一而已。”今即其言试述之。学人下手之初,务要牢持筋骨,力战睡魔,塞兑垂帘,离诸妄想,回光返照乎三穴。三穴者,黄庭、炁海、丹田也。然虽返照三穴,又要不执意于三穴,亦不驰意于三穴。夫而后神安其内,息任天然,浑乎俱忘,杳无朕兆。《经》所谓“无欲观其妙”者,正此时也。致虚守静之际,神凝气合之时,不意有一境忽从规中化出,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则玄关现象矣。《经》所谓“有欲以观其窍”者,又此时也。

【译文】:文始天尊曾经问太上修行方面最关键的是什么?太上回答说:关于在于深根固柢,守中抱一。我今天尝试解释一下,练习的人刚下手的时候,一定锻炼筋骨,战胜睡魔,闭目养神,除掉杂念,练习回光分别观照三个穴位,黄庭气海丹田,但是不要用力过猛。意识过重。只需要静静内观即可,不要刻意去想要能够获得特殊的内容。,这个就是《道德经》中的无欲观其妙的体验。等到致虚守静的时候,入静到了一定阶段,神凝气合,会进入到一种玄妙的状态,其太无外其小无内,这是玄关现象。

【原文】:

再考之《契》云:“上闭则称有,下闭则称无。”窃谓此“上、下”二字。都在中字之里潜藏。阴阳来往于其内,坎离升降于其间,合上下而入乎其中矣。是故上者而下闭,则管括微密,太虚之中,元气独运,故无,此亦观妙之旨也。下者而上闭,则隐藏未见。然杳冥有精,其中有信,故称有欲,尽存乎玄微之间。是故玄关一窍,有称为有无妙窍者,有称为上下釜者,有称为阴阳鼎者,有称为神气穴者,皆由此也,皆统于一中而已矣。

师评曰:“学道、学道,先要得妙。不得其妙,难窥其窍,欲窥其窍,还须闻道。”某与团阳,间观一笑。

【译文】: 再看看《周易参同契》记载的,“上闭则称有,下闭则称无。”我认为上下两个状态都和中有关,这个中里面,有阴阳往来,有坎离升降。因此上者下闭,在太虚之中元气独运称为无,这个是观妙的诀窍。下者上闭,隐藏其中,杳冥的状态仿佛有其他内容,所以叫有。有和无的状态是十分的玄妙,所以叫玄关一窍,又叫做有无妙窍、上下釜者、阴阳鼎者、神气穴者,都是指的中这个状态,即是玄关。不知道各位看到这里能不能看明白,但是目前来说我还没见到能把玄关说的很清楚的人。只能尽力说到这里了。一般来说只要认识到玄关和潜意识有关就可以了,这个知识点可以作为入道的基础。

【原文】:第二十五章药物直陈

药物者何?上阳云:“此药自物中来故也。”夫药有小药、大药,道分先天、后天。后天则小药,结丹用之。先天则大药,还丹用之。后天则无形无质而实有,先天则有体有用而实无。后天真铅,弃癸取壬,阴中藏阳,以无生有也。《悟真》曰:“三元八卦岂离壬?”三元者,精、气、神之三元也。壬为天一所生,居子之先,为一阳之元。盖壬癸皆居坎北,水属阴,壬水则阴中之阳,癸水则阴中之阴。又,壬癸为干,亥子为支,欲求真铅者,必以天干为准,地支次之,天先乎地也。要之。壬也者,只是个最初之义,无思无虑之始,动而仍静之先。子则有知、有觉之时,静而向动之际也。癸阴不用,而亥未脱阴,亦不用也。求小药之法,在此时也。

先天则不然,产在坤,种在乾,以有生无,以我求彼。盖乾金入坤,曰坤中金。坤实成坎,曰水中金。坎居北方,兑在西方为邻,故寄居于兑可也。不求于乾者,乾方播种也。不求于坤者,坤方含元也。不求于坎者,坎虽有阳,尚藏于水,未露气机也。直求于兑者,铅中产阳,已现其金。喻初三日,月出庚方也。故以坎水为川源,兑金为药物,非真有乾坤坎兑列吾身中也。无非是以有生无,以我求彼焉耳。我运一点阴火之精,种在彼家之内,遂生铅中之阳。阳气一动,采取归来,又种在我家胚胎宫里,而成真人。《悟真》云:“依他坤位生成体,种在乾家交感宫”是也。种在乾之种,是初播种。种在乾家之种,是养育也。崔、张二翁复起,当以愚解为然也。种铅得铅,其机如此。但其种铅之法,须要在丁、壬先后之间,然后得震、兑代行之效。吾师口诀,并识于此。内外二药之真机,今已直露。得吾言者,三生有幸,勿轻亵视之。

【译文】:说说药物的问题。药物分为大药和小药,大药是先天,是还丹用到的。小药是后天,是结丹用到的。这个在前面讲了很多次了。《悟真篇》说:三元八卦岂离壬,三元是精气神的意思,壬呢,是天一生水的意思,是天干地支里面代表的是最初最核心的东西。代表的是要动而未动之前,由静转化为动之前,念头出现之前的状态,这是求小药的办法,其实就是入静到玄关状态启动的小药。

求先天大药则不一样,产在坤种在乾,坤是阴卦,代表后天,乾是阳卦,代表先天。虽然后面讲了很多,简单翻译过来就是,以我求彼,以自我的个体进入虚无的潜意识中,他也说了不是身体内真的有卦象,而是用卦象比喻一些变化,只要后天的表意识进入潜意识中,就是以我一点阴火之精种在彼家之内。就会生出大药,再把大药采回来,这是采先天补后天。《悟真篇》里讲的就是这个意思,依他坤位生成体,种在乾家交感宫。反正他已经把内外两种药物的真相说出来了,能看到这的人,都是三生有幸之人。至于能看懂多少就看悟性了。

来源:元始青天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