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华为问界的智驾演示太惊艳,结果害了整个行业?"这话听起来像甩锅,但细想还真有点道理。自从华为ADS 2.0在各种车主视频里秀出"无人泊车""城市NCA"后,整个汽车圈突然陷入一种集体焦虑——"华为行,那我也得行!"
"华为问界的智驾演示太惊艳,结果害了整个行业?"这话听起来像甩锅,但细想还真有点道理。自从华为ADS 2.0在各种车主视频里秀出"无人泊车""城市NCA"后,整个汽车圈突然陷入一种集体焦虑——"华为行,那我也得行!"
问题是,华为的"行"背后是每年200亿研发投入+7年技术积累。某些品牌看了几个问界车主视频就拍脑袋跟进,算法没调好就匆忙上市,结果就是AEB失灵、智驾跑偏、车主维权。这能怪华为吗?能,也不能。
**华为错就错在把行业标准拉得太高。** 当余承东说"华为智驾碾压特斯拉"时,消费者信了,友商急了。于是我们看到:明明L2级辅助驾驶都做不完善的车企,也敢宣传"无限接近L4";连基础感知算法都靠供应商的车厂,也学华为搞车主智驾挑战赛。
更可怕的是营销话术的传染。华为说"全国都能开",友商就敢喊"全球都能开";问界宣传"99%场景零接管",竞品就吹"100%自动驾驶"。这种攀比式吹牛的直接后果,就是消费者对智驾能力产生严重误判,最终酿成事故。
但把锅全甩给华为也不公平。真正该骂的是那些不看自身实力、盲目跟风的厂商。华为至少真金白银砸研发,某些品牌呢?买套现成的Mobileye方案就敢自称"智驾第一梯队"。这就像学渣看到学霸考满分,不去努力反而直接抄答案——能不出事吗?
现在行业陷入一个怪圈:华为越秀技术,友商越焦虑;友商越吹牛,消费者期待越高;事故越多,监管越严。最后全行业给华为"背锅",而问界反而因谨慎显得更靠谱——这波华为在大气层?
解套方法其实很简单: 要么像华为一样埋头苦干,要么老老实实承认差距。可惜多数车企选了最蠢的路——技术不够,营销来凑。当车主们发现宣传片里的"自动躲避行人"变成现实中的"自动撞上护栏"时,华为反倒成了最"老实"的那个。
华为或许该为行业浮躁负部分责任,但真正害死人的,是那些连基础AEB都做不好就敢让车主"放开方向盘"的无良厂商。问界至少敢承诺"智驾全责",某些品牌呢?出事除了删数据还会什么?
来源:益者三友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