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那个可以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封建社会里,对于一个王朝的帝王君主来说,就算他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偏妃”、“佳丽三千”,也不会有谁觉得是个事。那时,贪慕美色的封建帝王多的是。不过,明朝的孝宗皇帝朱祐樘是个例外。他终生都与自己的皇后情深意笃、琴瑟和鸣,几乎不接近其他的
在那个可以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封建社会里,对于一个王朝的帝王君主来说,就算他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偏妃”、“佳丽三千”,也不会有谁觉得是个事。那时,贪慕美色的封建帝王多的是。不过,明朝的孝宗皇帝朱祐樘是个例外。他终生都与自己的皇后情深意笃、琴瑟和鸣,几乎不接近其他的嫔妃。
但是,像朱祐樘这样的封建帝王太少见了。即便是史上的圣君明主唐太宗李世民,也不能与之相媲美。玄武门之变后他就把李元吉的老婆给纳入掖庭,二人还生了个儿子。
说起李世民,他有一个优点还算是比较突出的,那就是对女性的恻隐、同情之心。也正因为如此,李世民的仁君形象变得比较厚重。
贞观二年(628年),唐太宗李世民诏令尚书右丞戴胄、给事杜正伦,按照宫中侍女的簿籍、名册,挑选出三千多闲散宫女,放归民间,使之与她们的亲人团聚。“爰始正家,刑于四海,王者内职,取象天官。上备列宿之序,下供扫除之役。肇自古昔,具有节文,末代奢淫,搜求无度。朕嗣膺宝历,抚育黔黎,克己厉精。庶几至理。顾省宫掖,其数实多,恐兹幽闭,久离亲族。一时减省,各从罢散。归其戚属,任从婚娶。”
李世民此举,宫女为之感恩,民众为之称颂。
贞观五年(631年)时,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国派遣使者来到唐都长安,叩拜、问候大唐皇帝,同时给李世民带来了两名新罗国的、艳丽无比的妙龄少女。“贞观五年,遣使献女乐二人,皆鬒发美色。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声色之娱,不如好德。且山川阻远,怀土可知。近日林邑献白鹦鹉,尚解思乡,诉请还国。鸟犹如此,况人情乎!朕愍其远来,必思亲戚,宜付使者,听遣还家。’”
李世民
新罗国王对李世民的做法虽然有些不解,但也还是感受到了大唐皇帝的仁爱之情。
李世民之所以能这么做,与其早年游历四方及后来率军平定天下时,目睹了太多的夫妻分离、骨肉失散的惨状有关。
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在女性问题上的良好表现还不止如此。
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早年间就与李建成交好的庐江王李瑗,在他的僚属、右领军将军王君廓的诱使下,起兵反叛李世民。之后,强盗出身、阴险莫测的王君廓又打着朝廷的旗号,擒杀了李瑗。
随着李瑗的败亡,他的家产与姬妾奴婢等都被罚没充公。其中,李瑗生前非常喜爱的一名姬妾,被送到了刚承继大业的大唐皇帝李世民身边。一见到这位美丽可人的女子,李世民就喜欢上了,且对其宠幸有加。
“上尝闲居,与珪语,有美人侍侧,上指示珪曰:‘此庐江王瑗之姬也,瑗杀其夫而纳之。’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纳之为是邪,非邪?’上曰:‘杀人而取其妻,卿何问是非!’对曰:‘昔齐桓公知郭公之所以亡,由善善而不能用,然弃其所言之人,管仲以为无异于郭公。今此美人尚在左右,臣以为圣心是之也。’上悦,即出之,还其亲族。”王珪的曲意告诫不但没有惹怒李世民,反而使得唐太宗决定让李瑗的这一生前姬妾出宫,回到她的亲人身边。
李世民
已经服侍于自己的女人,如果是不应该继续服侍自己了,那就让人家离开。那么,如果是李世民自己明诏选聘的女人,却早已有了人家,那又该怎么办?
贞观二年(628年),李世民听说通事舍人郑仁基有一个艳丽动人、德行甚佳的女儿,便决定聘她入宫,封为“充华”。
当李世民派使臣到郑仁基家中册封其女时,魏征给李世民上了一道奏章。其中说,郑仁基的女儿已经许配给士人陆爽了,陛下不应将其召入宫中。“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容色绝姝,当时莫及,文德皇后访求得之,请备嫔御,太宗乃聘为充华。诏书已出,策使未发。魏征闻其已许嫁陆氏,方遽进而言曰:‘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自古有道之主,以百姓之心为心,故君处台榭,则欲民有栋宇之安;食膏粱,则欲民无饥寒之患;顾嫔御,则欲民有室家之欢。此人主之常道也。今郑氏之女,久已许人,陛下取之不疑,无所顾问,播之四海,岂为民父母之道乎?臣传闻虽或未的,然恐亏损圣德,情不敢隐。君举必书,所愿特留神虑。’太宗闻之大惊,手诏答之,深自克责,遂停策使,乃令女还旧夫。左仆射房玄龄、中书令温彦博、礼部尚书王珪、御史大夫韦挺等云:‘女适陆氏,无显然之状,大礼既行,不可中止。’又陆氏抗表云:‘某父康在日,与郑家往还,时相赠遗资财,初无婚姻交涉亲戚。’并云:‘外人不知,妄有此说。’大臣又劝进。”如此一来,李世民昏昏然,不知所以然了。
魏征
“太宗于是颇以为疑,问征曰:‘群臣或顺旨,陆氏何为过尔分疏?’征曰:‘以臣度之,其意可识,将以陛下同于太上皇。’太宗曰:‘何也?’征曰:‘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蒙宠遇。处俭时为太子舍人,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为万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陆爽以为陛下今虽容之,恐后阴加谴谪,所以反复自陈,意在于此,不足为怪。’太宗笑曰:‘外人意见,或当如此。然朕之所言,未能使人必信。’乃出敕曰:‘今闻郑氏之女,先已受人礼聘,前出文书之日,事不详审,此乃朕之不是,亦为有司之过。授充华者宜停。’时莫不称叹。”
通过这一系列事件可知,唐太宗李世民树立起了自己的不耽于女色、有慈悯之心的贤明的人主形象,令他的臣子乃至平民百姓信服、崇拜他。
但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上述所作所为,绝对谈不上他有什么妇女解放意识。
来源:小亚轩侃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