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突厥投降首领皆给予高官厚禄,朝堂官员曾一度近半是突厥之前的将领,此等优待外夷可谓旷古未有。李世民以为凭此就可以安定江山,不再有突厥祸乱,真是异想天开。
——以史鉴今,可以知兴替、明得失。
唐太宗打败突厥后,许突厥聚众迁居中国,给钱给物资,人人有份,单单长安就一度有过万户突厥人。
突厥投降首领皆给予高官厚禄,朝堂官员曾一度近半是突厥之前的将领,此等优待外夷可谓旷古未有。李世民以为凭此就可以安定江山,不再有突厥祸乱,真是异想天开。
贞观十三年,突利可汗弟、时任中郎将的阿史那结社率暗地里集结部众,乘李世民出行,夜袭太宗的御营,企图斩杀唐太宗李世民,带上突厥人北还重建突厥。幸好最后在禁卫军拼死抵抗下功败垂成。
唐太宗因此反省对突厥超国民待遇,道:“中国百姓,实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初不纳魏征言,遂觉劳费日甚,几失久安之道”——《贞观政要·安边》、《唐会要· 安北都护府》
唐太宗拨乱反正的政策持续到盛唐,但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又开始对外族搞超国民待遇这一套,特别是外族将领,让他们成为权力极大,拥兵甚众的节度使。
安禄山超常待遇首屈一指,一人就掌控全国军队总数的三成,还是当时全国最惯战的河北军。
当安禄山申请将麾下汉人高级将领替换为自己的32名蕃将,认为安禄山会感恩戴德、知恩晓义的李隆基竟然全部答应,放弃了最后一点对安禄山的制肘手段。
于是大唐盛世,在安禄山联合境内契丹、同罗、室韦等外族大军发动的安史之乱下,轰然结束了。
超国民待遇,超常待遇,不会换来安定,只会给安定加上一颗不知道什么时候爆炸的炸弹。
人类自古以来就是追求法律、法规、学术、道义、地位、劳动的人人平等。超常、过度就是损己招祸患。
“知小礼而无大义,畏威而不怀德”,这种惨痛历史可谓比比皆是。
平等对待,不仅不会招怨,只会得尊重。
超国民、超常待遇,只会自贬身价,反而会招来祸患。
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如此,因为这是人性,不随“拍脑门”的决策所左右。
附《全唐文》凉州都督李大亮谏唐太宗:
《请停招慰突厥疏》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根本,四夷之人,犹於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故《春秋》云,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
自陛下君临区宇,深根固本,人逸兵强,九州殷富,四夷自服。今者招致突厥,虽入提封,臣愚稍觉劳费,未悟其有益也。然河西民庶,镇御藩夷,州县萧条,户口鲜少,加因隋乱,减耗尤多。突厥未平之前,尚不安业,匈奴微弱以来,始就农亩。若更劳役,恐致妨损。以臣愚见,请停招慰。且谓之荒服者,故臣而不纳。是以周室爱人攘狄,竟延七百之龄;秦王轻战事胡,故四十载而绝灭。汉文养兵静守,天下安丰;孝武扬威远略,海内虚耗。虽悔轮台,追已不及。至於隋室,早得伊吾,兼统鄯善,且既得之後,劳费日甚,虚内致外,竟无所益。远寻秦汉,近观隋室,动静安危,昭然备矣。伊吾虽已臣附,远在蕃碛,人非中夏,地多沙卤,其自树立称藩附庸者,请羁縻受之,使居塞外,必畏威怀德,永为藩臣,盖行虚惠而收实福矣。
近日突厥倾国入朝,既不能俘之於江淮,以变其俗,乃置於内地,去京不远,虽则宽仁之义,亦非久安之计也。每见一人初降,赐物五匹,袍一领,酋长悉授大官,禄厚位尊,理多靡费,以中国之徂赋,供积恶之凶虏,其众益多,非中国之利也。
来源:我是了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