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位知识爱好者们!我先给大家讲个事儿,有人觉得读书没啥用,可现实是不读书想有出路还真挺难。那这里面的底层真相是啥呢?咱从四个维度来剖析剖析这社会结构性矛盾哈。
各位知识爱好者们!我先给大家讲个事儿,有人觉得读书没啥用,可现实是不读书想有出路还真挺难。那这里面的底层真相是啥呢?咱从四个维度来剖析剖析这社会结构性矛盾哈。
第一,筛选机制那叫一个暴力。首先,学历认证体系特别垄断。现在企业招人,基本都把学历当成能力评估的硬指标。2024年统计显示,87.6%的岗位都要求大专以上学历。这筛选机制啊,其实就是企业在劳动力过剩的时候控制成本的办法。他们用学历门槛快速筛人,没受过系统教育的人就被挡在主流就业市场外面了。还有啊,阶层复制有个隐蔽通道。优质教育资源都往城市和富裕家庭跑,农村孩子进重点高校的比例都降到18.7%了。知识获取渠道不一样,还会一代传一代。高知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有竞赛加分、科研实践这些隐形优势。
第二,认知突围有双重困境。一方面,思维模式有固化陷阱。长期穷的人容易有“短视思维”,就爱干马上能拿到钱的体力活。研究显示,没完成义务教育的人干重复性工作的比例高达73%,他们孩子辍学的概率是普通家庭的4.2倍。另一方面,符号系统有降维打击。资本把教育符号一重构,就开始收割大家的认知了。一会儿制造“35岁失业焦虑”让人去买学历,一会儿把职业教育说成是“失败者的选择”。技校毕业生工资比本科生高的事儿都没人提。
第三,经济结构有挤压效应。产业升级有生存悖论,智能制造把62%的传统流水线岗位都弄没了,可新兴的数字经济岗位要求至少会点数据分析基础技能。外卖骑手里面,初中以下学历的人每天接的单比大专学历的人少34%,系统派单算法都有隐形歧视。全球化分工还会让人底层锁定,发达国家把低端制造业转出去后,本国剩下的劳动力只能去干零工。一个快递网点的数据显示,高中以下学历的骑手工伤率是大专学历的2.8倍,维权成功的概率还不到7%。
第四,突围路径有现实可能。技能认证是个破局的尝试,国家推行“1+X证书制度”,汽修工王强考了新能源汽车维修等5个职业技能证书,收入比同城白领都高。但这种成功案例得自己一直学习,本质上还是靠教育突围。还有草根创业,有个网红主播初中辍学一年赚千万的事儿传得特别火,但统计显示,直播行业前1%的主播拿走了92%的打赏收益,多数人一个月收入还不到3000块。这种“彩票效应”反而让大家更焦虑了。
其实啊,教育本质上就是分配社会资源的工具,它的价值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能让你有参与资源分配的资格。现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都突破65%了,文凭越来越不值钱,大家都得去参加“学历军备竞赛”,这就是“读书悖论”的残酷之处,它既是阶层跃升的梯子,又是巩固阶层的围墙。破局的关键就是得建立多元价值评价体系,让技能认证和学历认证能真正平等兑换。大家觉得这事儿能实现不?
来源:优雅帆船xuz